【学生作品】(88)校园听歌史 (《赣州晚报》)

校园听歌史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三(3)班颜玫

听歌,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室内用音响,室外有耳机,是放松娱乐的有效手段。但对于禁止携带电子设备入校的在校学生来说,听歌便不是那么随意的事情了。

上了高中后,班上有了电视和音响。初来乍到,电视不怎么会鼓捣,便打讲台旁音响的主意。得到老师允许后,有同学奉献出自己的U盘,搜集全班人的心怡曲目,统一下载,在早自习后的十分钟里播放。一开始,顾及到个人口味不同,按顺序放,即使听到自己觉得难听的歌,也“含泪”听完;再后来,有实在难以忍受小众风格的同学上前换歌——音量调小,头贴近音响,一首首筛选。当下面有同学呼应:“就这首了。”换歌同学自己也觉得不错,会心一笑,一路小跑回到位置,愉快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文理分科后,班上启动了“英语跟读”项目,我们注意到电视是更便捷的播放载体。想放歌的同学便插上自己的U盘,哪首想听点哪首。但好景不长,个人口味难以满足大众,陆续有同学向放歌同学“投诉”歌不好听,双方都闹不愉快。于是,或担心自己的听歌风格被吐糟,或忌讳悠悠众口的投诉,逐渐没有同学愿意再放歌,听歌之事逐渐淡下去。

到了高二,换了教室,我们发现那的电视可以联网,听歌可随便搜,听歌时间也被放松到任意课余时间。于是摇控器便成为了众人之宝,人称“政权”。有段时间,“政权”落入“不法之徒”手中,连着入了一个星期的《套马杆》,让此曲成功晋级“班歌”。成功洗脑了全班不说,还引来了外班围观,几乎每一个从我班门口路过的人都像上了发条,行为模式极为统一——停步,靠近,然后笑抽。

我们这批人一直是“我们一走,学校就装修”的忠实代言人;但前不久,我们摆脱了这个魔咒,赶上了更新换代的浪潮,装上了一体机黑板。几十寸液晶触摸屏,功能远多于原来的电视机,正当我们以为自己娱乐的春天来的时候,老师下令断网,不让使用。这样一来,我们的听歌之路也就断了。

校园听歌史,曲曲折折,到这也算落下帷幕。先不说权限问题,转眼就要步入高三的我们,似乎也不再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去娱乐。听歌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它给身在校园中,被沉重学业压得疲惫不堪的我们提供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也为我们带来不少的乐趣。多年后,它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只属于当初坐在同一间教室听同一首歌的听歌人。

简评:

本文以听歌为线索,讲述了近两年教室里的听歌史,在往事描述中,既有学习压力下的情趣、学生间的情谊,更有即将进入高三时的觉悟——奋斗的开始。文章慢慢道来,内在情感逐步渗出,给人无穷的怀念与坚定的信心。文章结尾,言“多年后,它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只属于当初坐在同一间教室听同一首歌的听歌人”,给人无穷回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