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角看牧原之四:固定资产产能 固定资产产能

固定资产产能也就是圈舍,是制约养猪企业出栏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由于牧原独有的育种体系,能繁母猪只会过剩不会短缺,员工更是大规模超前招聘,因此实际上制约牧原出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固定资产产能了。

很多人把公司的产能等同于出栏能力,这实际上是有很大误区的。结合下图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母猪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能繁母猪快速增长,喂养能繁母猪所需要的母猪场很快就大于公司实际建成的母猪场,因此有大量的能繁母猪养在了育肥场。

1,母猪场在设计时是按照PSY24作为标准,也就是20万产能的母猪场对应的能繁母猪存栏是8333头,那么能繁母猪所需的母猪场产能就是能繁母猪数量*24。

2,由于母猪场是流水线生产,分为后备舍、待配舍、怀孕舍和分娩舍,每个环节的栏位是根据母猪在每个环节的时间按比例分配的,因此新建成的母猪场是不可能立即装满母猪的,必须按照生产流程逐批次转入,按照母猪一个完整生殖周期五个月,也就是简单按线性增长,最近五个月内建成的母猪场只有一半可用。

3,考虑到拔牙始终存在,简单估算始终有200万产能的母猪舍处于闲置状态。

4,那么可用母猪产能就是当前总产能-过去五个月内建成产能的一半-200万。

5,那么占用育肥场的能繁产能=能繁所需产能-可用母猪产能

其次,关于育肥场

1,育肥场在设计时是按照五个月的育肥期设计的,但是由于当前猪价价高,出栏均重较大,育肥期一般大于5个月,因此实际造成了可用育肥产能小于理论产能。

2,牧原现在的生产模式下三段式和两段式仍然并存。对于三段式的育肥场,由于仔猪从母猪场转出后只能转入保育场,因此新建成育肥场的育肥阶段只能空置。

3,即使是两段式的育肥场,仔猪也需要逐批次转入育肥场,同样不可能立即满产。因此假设育肥场平均4个月可以满产。

4,由于一头母猪在养殖过程中占用的圈舍面积远大于一头育肥猪占用的圈舍面积,尤其是分娩过程所用的产床更是占地面积巨大,因此估算一头能繁母猪存栏大致占用3.333头育肥猪存栏的面积,也就是占用3.33*12/5=8头育肥产能。由于一头能繁母猪对应24头产能,所以养在育肥场的能繁母猪占用的育肥产能=占用育肥场的能繁产能/3。

5,由于母猪场能繁母猪与后备母猪是配套的,那么假设有相等比例的后备母猪也养在育肥场,后备母猪占用育肥产能=后备母猪总数*养在育肥场的能繁母猪的比例。

6,同样考虑到拔牙,假设有300万育肥产能始终空置。

7,那么育肥可用产能=总产能-能繁母猪占用的育肥产能-后备母猪占用育肥产能-过去四个月建成育肥场的一半

育肥理论最大存栏=育肥可用产能/(12/5),实际上由于育肥期延长,实际育肥存栏必然小于育肥理论最大存栏

然后,验证

公司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当时养在育肥场的能繁母猪大概占全部能繁母猪的三分之一,与上图测算基本吻合。

公司在公开交流透露三季末生猪总存栏1800万左右,减去210万能繁,100万账面后备,100万备用种猪,100万未断奶仔猪,剩余1300万左右育肥存栏与上图测算结果也基本一致。

最后,推算明年产能是否够用

根据公司校招视频透露,明年春节前建成产能将达到7500万,考虑到春节放假,假设2月末产能仍为7500万头。

能繁母猪按照保守估计,明年年底400万头,产能建设按照乐观估计,明年年底产能达到一亿头,直到明年年底,仍然有4%的能繁母猪需要养在育肥场。也就是说,如果能繁增速再乐观一点,产能建设再保守一点,明年全年需要养在育肥场的能繁母猪比例只会更高。产能完全充足最快也要到后年才能实现。

顺便,说点别的

1,今年10月,理论存栏增加96万,当月育肥出栏130万,累计增加育肥可用存栏226万,但是当月断奶仔猪超过300万。

11月,理论存栏增加130万,育肥出栏预计170万,累计增加育肥可用存栏300万,但当月断奶仔猪接近400万。

这就是为什么产能一直不足,公司需要一直大量销售仔猪,在仔猪销量下降时需要销售小体重猪来腾空圈舍的原因。

2,公司的产能口径包括全部产能,包括公司完全自有产能,少数股东权益产能,扶贫产能和金融租赁产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