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应对 | 张怀宇:疫情背景下城市水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与应急建议
非常应对
共同战疫
2020年 2 月 4 日
今日话题
疫情背景下城市水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与应急建议
本期嘉宾
张怀宇
高级工程师,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科研院副总工,从事给排水专业科研、规划、设计工作。主持十三五“城市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等国家水专项、安全专项课题、子课题8项、作为技术骨干参加6项;主编GB/T 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等国标、行标或全国性标准5项次、参编6项次;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惠州市中心城区排水规划”等相关专业工程规划、工程设计40余项。
相关事件 |
|
生态环境部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 |
|
疑问
疫情背景下,城市供水和排水方面应如何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有无二次污染的风险?
《净水技术》编辑采访了中南设计研究总院科研院副总工张怀宇,张总提到,需要重点考虑厘清几大原则的框架下解决问题:
01
系统性
02
时效性
03
继承和发展
04
美好生活预期
05
系统性总结和推动行业进步
由此,我们需要回答:
疫情背景下,城市水系统应如何确保水质安全?有无二次污染的风险?
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
可适度加大消毒剂投加量,但是考虑到从现在到战役结束还有较长时间,期间可能还会有短期的冲击影响,建议臭氧投加和紫外消毒运行起来,增加加氯量时,控制出厂水余氯不宜超过0.8mg/L、数日的短期冲击负荷下可以加大。此外,要认识臭氧的设计能力没有达到4.86mg/L+10min接触,氯也做不到游离性余氯0.5mg/L+接触时间30min,一般并不足以保障新病毒的灭活。供水的安全保障单靠处理是完成不了的,还需要加强水源的监控,单一水厂的能力有限,应该有关部门加强总体监控和及时反馈。供水的薄弱环节还在于配送,主要是末端余氯保障和避免污水的侵入,前者依靠监控和监测结果的及时响应,后者依靠防止倒流的措施和设施,特别是压力直供或二次供水要加以注意。
在排水方面
疑问
现有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内的指标对于疫情期间医疗废水的水质监测是否仍具有指导作用?疫情期间有无必要对污水厂原水进行人工采样监测?如何保障运维人员的自身安全?
疑问
疫情背景下的水务工作须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划重点
01
从污染角度,水源如受到病毒污染,现有的大部分处理系统难以确保水质安全,因此水源保护是首位的,必须严格监控。应加强对水源地监测,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非常规项目统一部署。
划重点
02
处理后的配水和末端供水的安全保障等级超过处理工程本身,相对而言,处理过程是容易把握的,而如何确保输配水环节的水质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划重点
03
对已有确诊病例的小区,除规定的消毒外,应当由相关部门巡视检查窨井盖和化粪池盖。还有包括医院对接等,即使不是水务部门的工作,也应尽提醒的义务。
划重点
04
运维人员安全、物资的保障等也都非常重要,以相对较长时间的持久战为基础计划安排。
划重点
05
水务工作最重要的是持续地维持、维护稳定供水和排水的稳定运行,这就为防疫和防止次生灾害做出了自身的最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
城市水系统的安全保障是城市赖以生存并健康发展的基础。疫情当前,无论是供水水质保障还是污水应急处理,以至于城市水体,都须严阵以待,按照高于现有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执行,并落实做好监管工作,确保一切潜在风险源都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处理处置。与此同时,运维人员的安全防护也应更加重视,在保护一线水务人员自身安全的同时,也是提高城市水务应急处理效率、抑制疫情扩散的关键。
N E W A R R I V A L
非常应对
集百家之长,引众人之智,拨云见日,共度时艰。在非常时期,水务人坚守岗位,履行本职,这是最好的支撑,也是最好的贡献。衷心感谢所有专家集思广益,贡献您的精彩见解,也请您订阅并持续关注《净水技术》,为您分享各路专家的精彩观点和见解。
蒋增辉,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纺织节能环保中心/上海纺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污废水的水质检测及水质评价,河流消黑消劣及水生态修复等。参与多项国家水专项课题研究,曾获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水利学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一等奖,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
采访、撰稿:孙丽华
排版:黎 翔
校对:王 佳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