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的一个小兵,降清后掌握最强大的军队,国难时自杀谢罪

咸丰十一年(1861年),安庆被曾国荃围得水泄不通,湘军又打退了陈玉成的多次救援,让安庆城中的太平军彻底死心。这时候,太平军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在程学启的带领下,三百名士兵偷偷从安庆城墙翻出,趁着夜色投降了湘军。

对于这些降兵,曾国荃当然不敢过于相信,他让这股部队作为先锋,多次攻打安庆以及附近的营寨。在曾国荃的进攻下,安庆城破,城内的太平军,不是战死就是被曾国荃残忍杀降。只有开始投降的那些士兵被招安,曾国荃攻打南京,没有带上他们,而是扔给了刚刚组建的淮军,由李鸿章率领驻守上海。

这群士兵中,职位最高的是程学启,而他后来跟随李鸿章攻打嘉兴时战死。但是,他的副手却被李鸿章看中,一路照应,成为清朝炙手可热的红人,他就是后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背叛了太平天国,并跟随淮军南征北战,从朝廷接过了这顶带着献血的官帽,当上了参将。最开始他只统领了一百多人,但是他死死抱着李鸿章这条大腿,为他尽心尽力。李鸿章奉旨剿捻,丁汝昌出力很多,并协助刘铭传最终灭掉东捻。为此,他当上了总兵。

然而,十年之后,当清廷要裁撤军队时,由于他的马队三营也在裁撤范围之内,因此与刘铭传争执。当时刘铭传要以抗旨之罪杀掉丁汝昌,幸好他提前得知消息,迅速逃回老家,才得以避祸。

丁汝昌躲在乡下,却一直与李鸿章保持联系,还希望能东山再起。李鸿章因为不愿意和刘铭传发生冲突,便利用采办战舰的机会,让丁汝昌到国外去参观学习,以建立水师。

一开始,清廷对于组建水师还有异议,认为这是劳民伤财,没有必要。但是,自从台湾被日本占领之后,残酷的现实总算让天天坐在朝堂之上的阁老们明白,在那个世道,弱国只能被欺凌,而建立强大的海军,是走向强盛的第一步。

李鸿章对于组建海军,防止外敌入侵是最为热心的。他与左宗棠产生了“疆防”和“海防”之争。他甚至认为,哪怕是大西北不要,也要集中财力打造一流的水师,保障沿海富硕之地。在他的倡导之下,清政府的北洋水师确实得到了飞速的进步。

当时的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美国的专家甚至认为,这支水师实力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丁汝昌参与了组建北洋水师的大部分过程,他深受李鸿章的信赖,被保举为北洋水师的总提督。

能拥有这么强大的水师,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却突然从自卑又走到了自大的怪圈之中,他们迷信武器,认为已经无敌于天下。连李鸿章也得意洋洋地认为:有这样的舰队,自保是绰绰有余的。

盲目自信的后果就是故步自封,北洋水师成立之后,清政府以为就万事大吉,可以一劳永逸了。他们认为,定远、镇远这样的庞然大物,就永远可以守护疆土,换来清朝的永久安宁。另外,丁汝昌只听命李鸿章一人,北洋水师俨然成为私家军,无法融入新鲜血液,无法接受新的事物。再加上丁汝昌是旧式军队行伍出身,根本也没有管理现代化军队的能力和水平。北洋水师的军纪很差,训练又不系统,实际战斗力没有经受残酷战争的考验。

特别是在1891年之后,户部尚书翁同龢就停止了向北洋水师提供经费购买新的“舰、炮、军火。”甚至连烧的煤,都是国内煤矿的劣质煤。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全国上下节衣缩食,一步步拉近了与北洋水师的差距,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已经全面超越北洋水师。

后来的结局也很清楚了,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遭到惨败。黄海一战,邓世昌以身殉国,他在最后时刻发出的怒吼,唤醒中国人崛起。在威海卫的最后一战中,丁汝昌率军打退了日本人十几次的进攻。尽管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他却在最后关头展现了中国人的气节,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为了不成为俘虏,他在深夜吞食鸦片自尽,保留了最后一丝尊严。他虽然不算百战名将,也不是优秀统帅,但终究还是让历史记住了他临走时的体面。

参考资料:《清史稿》、《筹办夷务始末》、《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