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个性化解读——《红楼梦》(1)

写这个题目太难了,心里很多忐忑,也纠结了许久。《红楼梦》这本书太“厚”,评家也太多,我知识浅薄,不入其门,故不敢妄作评语,唯恐见笑于大方之家。然作为老师,又不得不讲,权当介绍知识吧。

作者曹雪芹,一生经历家族由盛而衰的变化,郁结万般感慨,滴血泪而成墨,遂有一部《红楼梦》,所以我们都认同《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一观点。只是其间多用隐语,且构思极为精巧,再加上后四十回散佚,也就有了许多不解之谜和各种各样的推测。我想作为此书是要用一生的阅历去读的,没有阅历,读来会极为乏味。作为高中生,能知其故事、品评人物即可。

先看曹雪芹开篇的自我评价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借用王蒙的说法,“荒唐言”一说当有三层意思:①曹雪芹选择小说这种形式写人生。②情节的不合常规。③人生的荒唐。

“辛酸泪”说的是家道衰弱与人伦恶化背后的价值观的破碎。

“痴”是指作者对艺术追求和对人性之美追求的执着。

“谁解其中味”,当言无人解得。可见曹雪芹写作此书时,不但是辛苦的,还是寂寞的。那位脂砚斋的身份也是一谜,也许只有他能懂得曹雪芹的内心吧!

还有一处必须懂得的地方,就是《好了歌》及解注: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世上有两种批判,隔靴搔痒式的批判和痛定思痛后愤慨的批判。《好了歌》及其注解当属后者。作者出身于上层封建世家,本有对人生美好的愿望和追求,然而他亲眼看到的却是人心的险恶、人性的肮脏、阶级的腐朽、家族的堕落。大观园中的那些女子本是纯洁善良之美的象征,可是结果呢?都是毁灭,毁灭在肮脏的人性里,毁灭在丑陋的言行中。所以作者是愤怒的,是要痛骂,是要诅咒的,诅咒那些庸人对名利的追逐,诅咒那些小人对美色的贪求。曹雪芹不似鲁迅那般尖刻犀利,因此他没有破口大骂,而是用慨叹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也是对那些毁灭美好的刽子手的警告和嘲笑。

从这个意义上讲,《好了歌》并非消极的虚无主义,也不是曹雪芹逃避现实的宣言。他并没有逃避,他用自己的血泪告诉人们丑恶虽然摧残了美好,但他们也终将死去。我想曹雪芹也并没有放弃对美和善的追求,即便是他一生只看到善与美的毁灭,而没有看到善与美的重生。

附上《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