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伊斯兰教之二十九:中国内陆的伊斯兰教1
伊斯兰教之二十九:中国内陆的伊斯兰教1
内陆的伊斯兰教,指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回族的伊斯兰教。
撒拉族是元代从中亚迁至青海循化地区的撒玛尔罕人与周围汉、藏、蒙、回等民族相融合形成的,从族源上已信仰伊斯兰教。
东乡族主要源于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后代,与周围汉、回族融合而成,在13世纪已皈依伊斯兰教。
保安族是元明时期一批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同周围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渐形成一个民族的。
回族形成于明代,是以13世纪初叶开始东来的中央亚细亚各族人民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并吸收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等成份融合发展而成的。成吉思汗蒙古西征时,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民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也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布全国各地。自唐以后,许多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也以商人、政府使者身份来中国,散布在东南沿海和陕西关中地区。这是回族的最初族源。
内陆伊斯兰教的形成方式,与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不同。后者多是因为战争、政权争夺,而后通过政权的力量来推行伊斯兰教,进行的是一条由上至下的路径,似是先有伊斯兰教,后有穆斯林。内陆的伊斯兰教是相反的路径——自下而上,先有穆斯林,后有伊斯兰教。西亚地区人来中国,多以穆斯林个人身份,而不以教派、教团、传教者的名义,他们多从事世俗事务。在" 大分散,小集中" 的格局下,伊斯兰教以这些穆斯林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示" 外来人" 与本土居民的区别。
中国内陆的伊斯兰教形成体系,一般认为是在元朝末期,从穆斯林个人、外来人的民俗,到形成完整的中国伊斯兰教,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