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之雨(三)
厦门行之十一
鼓浪屿之雨
2018年4月23日上午 鼓浪屿
(三)
——逍遥客
鼓浪屿毕竟是个弹丸之地,但其上的楼群壁立,整个岛屿好像被别墅完全占领,俨然一个万国博物馆。我们穿街过巷,就好像在人家户中穿行,除了风格各异的建筑外,还有异国风情的不时展现,刚看完美国味道,又出现法国风情,总让人胃口大开,兴致勃勃。然而,海边的天却是小气的,时不时地流泪,正当我们尽兴时,它却洒下眼泪,因而我们只得寻屋一躲,也算鼓浪屿之奇遇。
中午在海鲜转转乐对付了一顿,虽为海鲜店确实没海鲜吃,连干饭也差点没吃饱。不过,出门在外,总得将就将就罢。自鼓新路而出,路口参观了林公馆,斯馆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台湾雾峰林朝栋举家迁居鼓浪屿而购得此屋。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主楼和副楼两幢建筑组成,均为两层西式建筑,砖木结构。主楼坐东朝西,平面呈“甲”字形,三面围栏,总面阔20.3米,总进深15.5米,总高10.15米,屋顶为四坡顶,上铺红色板瓦。主楼前后设有宽敞的花园。副楼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面阔4间16米,进深6.7米,屋顶为双坡顶,上铺红色板瓦,是相当考究阔气的一幢建筑。林祖密随父林朝栋内渡大陆居此,1915年参加中华革命党,投身民主革命活动,1925年被福建军阀杀害。
一路上,辅导员走马灯似地指着这公馆那别墅,为我们介绍不停,让我们入坠房屋建设的城市中,而惋惜擦肩而过的日光岩,后来在资料上认真地查找以慰遗憾,结果驴友说,没去才是明智的,因为日光岩仅仅是鼓浪屿的一个最高点而已,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观看到21世纪的现代厦门和18世纪的传统鼓浪屿,一边是高楼大厦,而一边是别墅成群,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一路上,我也在担心自己此行的完整性,说实在的,虽然是个弹丸之地,但我们行走的路线确实太局限,也只能管中窥豹,略领风情,也许存在遗憾的旅行才是最完美的,因为它始终留给你念想。因为还有网络上、朋友们介绍的诸如郑成功纪念馆、风琴博物馆、钢琴博物馆、万国建筑、鼓浪洞天、东方鱼骨艺术、菽庄花园、百鸟园、皓月园等等都没来得及去看,这次的念想肯定就多了。
其实,鼓浪屿也仅仅是一个小岛而已,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岛西南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明朝雅化为今名。又因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老实说,鼓浪屿上街道短小,纵横交错,但空气新鲜,清洁幽静,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在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下,显得格外漂亮。而环岛的海岸上,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因长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说起鼓浪屿的历史,却在悠久中辛酸。晋太康三年(282年)便析晋安郡东安县置同安县,鼓浪屿隶属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门故址。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炒地皮、贩劳工,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会审公堂”,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订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美国、日本、英国、西班牙、荷兰、德国、比利时、奥地利、丹青、挪威、葡萄牙等15个国家曾在鼓浪屿上设置过领事馆。1942年12月,鼓浪屿被日本独占,至抗战胜利,鼓浪屿才结束一百多年被殖民的历史
坐在轮渡上,看着沧桑的鼓浪屿,内心戚戚;看着美丽的鼓浪屿,又无比开怀。虽然郑成功还站在海角了望,但台湾的回归已是指日可待。坐着,看着,想着,让海风胡乱地吹动着我的头发,心底泛起一种为国自豪的惬意。
绘画:凌云山樵
诗画原创,闲情茶话
感悟人生,交友联谊
谢谢关注
欢迎分享书画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