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9月第22卷第26期
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观察
邓骏、夏先明
(四川医科大学,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其中17例行B超穿刺及硬化治疗设为治疗组,36例行开腹肝囊肿开窗术设为开腹开窗组,17例行腹腔镜开窗术设为腹腔镜开窗组,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和腹腔镜开窗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开腹开窗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复发1例(5.9%),开腹开窗组为3例(8.3%),腹腔镜开窗组为2例(11.8%),三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超介导穿刺引流联合硬化治疗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的疗效相当,而改进型B超介导穿刺引流联合硬化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更适用于单发性囊肿、老年及无法耐受手术患者。
关键词:
聚桂醇注射液;单纯性肝囊肿;B超介导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9(b)-0029-03
单纯性肝囊肿是先天性肝囊肿的一类,是一种良性肝内囊性病变,多认为其与胚胎发育期时肝内胆管或淋巴管上皮异常增生及分泌所致[1]。目前对于肝囊肿直径<5cm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通常仅限于随访观察。单纯性肝囊肿常用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囊肿穿刺引流及联合硬化治疗术、开腹囊肿开窗术、经腹腔镜囊肿开窗术、肝叶切除术或合并开窗术,严重肝功恶化时甚至须行肝移植术[2],但目前对于单纯性肝囊肿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无标准,且各种方法的疗效也未统一。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肝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以B超为介导经皮囊肿穿刺引流后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与开腹囊肿开窗术、腹腔镜囊肿开窗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48例,年龄36~76岁,平均56.7岁,囊肿直径1.0~18.5cm,平均11.45cm。绝大多数患者B超确诊,并于入院治疗前均再次行腹部B超及CT获得影像学诊断,且通过术后病理诊断排除寄生虫性肝囊肿,因此,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肝囊肿。17例行改进型B超介导穿刺引流联合硬化治疗(研究组),年龄50~60岁,囊肿直径为4.5~12.0cm,病变位于肝右叶12例、左叶5例,单发性囊肿14例,多发性囊肿3例(囊腔数均<3个)。经腹腔镜囊肿开窗术17例(腹腔镜开窗组),年龄40~50岁,囊肿直径为6.0~15.5cm,病变位于肝右叶11例、左叶6例,单发性囊肿12例,多发性囊肿5例(其中1例囊腔数>3)。开腹囊肿开窗术36例(开腹开窗组),年龄40~50岁,囊肿直径为1.0~18.5cm,病变位于肝右叶21例、左叶8例、全肝7例,单发性囊肿6例,多发性囊肿3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取局部麻醉下经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针穿刺入囊腔,抽出囊液观察性质并计量,留取样本送检,并用0.9%生理盐水冲洗,检查有无出血或胆汁漏[3],再注入囊腔容积1/4的聚桂醇注射液泡沫剂。腹腔镜开窗组采取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方式(4孔法)[4],腹腔镜入腹后,观察囊肿部位、大小、数目,并对比术前影像学确定位置进行定位[5],于囊壁最薄弱处穿刺吸出囊液,抽出液体送体液常规、胆红素定量、细胞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开窗过程中若出现囊壁边缘周围出血,以电凝或钛夹钳夹止血[6],开窗去顶后以电凝烧灼囊壁边缘,以破坏囊壁上皮组织,于右膈下或左肝下放置引流管。开腹开窗组采用全身麻醉,根据术前B超和CT定位选择经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或右腹直肌切口,直视下探查囊肿分布,选择囊腔菲薄处切开囊壁,放出囊液后电刀或组织剪去除纤维性囊壁与肝组织相连组织,囊壁与肝组织交汇处若出现活动性出血,予以缝扎止血[7],囊壁送病理检查,若囊内光滑、无明确出血或胆汁瘘,可电刀烧灼囊壁,破坏其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8]。术后三组患者均予抗感染、补液等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三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开窗组及开腹开窗组(P<0.05)。治疗组与腹腔镜开窗组的引流管放置时间相当,且两组的引流管放置时间显著短于开腹开窗组(P<0.05)。三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明显(P<0.05),其中治疗组术中出血最少(表1)。
2.3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的比较
治疗组中,15例囊肿及症状消失,1例囊肿缩减约2/3且临床症状消失,1例(5.9%)于5个月后复发,囊肿大小恢复治疗前约2/3,并伴有右上腹胀合并右侧腰背部不适。腹腔镜开窗组中,2例(11.8%)分别于术后第4、6个月复发,行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后治愈。开腹开窗组中,3例(8.3%)于术后第4~6个月复发,再次开腹手术治疗后治愈;5例(13.9%)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发热,以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B超定位胸穿引流后好转;2例术后伤口感染,积极换药处理后好转(表2)。
3
讨论
单纯性肝囊肿为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很容易确诊,其治疗一般以外科手术方式为主,主要包括经皮囊肿穿刺硬化剂注射治疗、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及开腹开窗等治疗方式,其中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以其微创、简便、价廉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聚桂醇注射液作用一种新型的清洁剂类血管硬化剂,在欧美国家被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9],对比既往临床治疗中的B超介导经皮囊肿穿刺引流结合100%乙醇治疗的疗效,两种硬化剂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10-11]。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治疗,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有效率高,适用于体弱及耐受力差、老年患者以及对酒精敏感的患者[12],对于近包膜的囊肿或对疼痛敏感的患者更为适用[13]。腹腔镜囊肿开窗术的手术操作较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更为复杂,且手术时间也相对较长,但相比开腹手术依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作为单纯性多发性囊肿且位置表浅、操作方便的有创治疗方式的首选[14]。开腹囊腔开窗术虽然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且患者恢复较慢,但对于腹腔镜及硬化治疗无效者仍然有效,而且对于多发性囊肿且位置过深、数目过多者,可采取联合部分肝切除进行有效的治疗[15]。B超介导经皮囊肿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方法与腹腔镜囊腔开窗术、开腹囊腔开窗术的效果相当,结合其优点,尤其适用于位置表浅的单纯性单发性囊肿(直径<15.0cm)、体弱及耐受力差、老年患者以及对酒精敏感的患者,但由于价格较高,对于追求经济性的患者可选取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的方式,而对于多发性囊肿且位置过深、数目过多者宜选择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均确切,对于单纯性肝囊肿的治疗方式应该进行个体化选择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而非千篇一律、统一绝对的治疗。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