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中医怎么学?”
中医怎么学?这个是平常一些没有入门的师弟们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我的答案可能也一直没有统一过。针对每一个人,回答的方法都不一样,因为自己也一直是一个学习者,一直也都在找方法,找诀窍。
回忆过往,跌跌撞撞也走过不少路,这些路也不可叫之弯路,因为我现在的中医思维观,都是从这些弯路中不断的纠正前行,再纠正再前行得来的。
有些路,不亲自走一次,老是听前人讲这个不要学,那个也不能看,这样也很难让人信服,至少我从小就是一个不信邪的人,非得自己走一次,经历一次,才真正明白其中道理,就算错了,你也学到了错在哪里,错与对就如阴与阳,始终是相伴相生的,所以不要怕犯错,往错的地方走一次,两次,无数次,只要你有时间,肯花这个时间,就总比从来都不去走,不敢走,望而生畏的人要强很多倍。
错了这么多次,现在终于可以统一的告诉大家,中医应该怎么学?这也是我现在的学习方法,以及从今往后,不会再更改的学习中医的方法。
我们要真正学好中医,就必须要对中医的生理,病理,药理有所了解,然后再到临床实践去应用。
那中医的生理是什么?都在《黄帝内经》里面,简单来讲就是两个字,气化。什么是气化,气化就是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变化。我们以《黄帝内经》的阴阳气化升降出入为基础,重点掌握,三焦,脏腑,气血津液,三阴三阳的气机变化。我们只有知道三焦,脏腑,气血津液,三阴三阳正常气机变化也就是生理状态如何,才能了解违背了正常的阴阳升降出入变化的病理状态是什么样子。
病理呢,《伤寒论》可就讲就是一部专门讲述病理、病机的书,三阴三阳,从太阳之表,到少阴病之里,阴阳水火的表里升降出入的异常,引起机体表里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出现寒化、热化、燥化、火化、湿化、风化等等不同的转化,从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所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全都在一部《伤寒论》中。但要知病机,就得先了解《黄帝内经》中的生机。
至于药理,《伤寒论》中针对各种病理病机使用的经方,又包含了中医思维指导下的组方的原理,以及药理,因为我们组方用药的目的是为了纠正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化之偏,使其恢复到正常的气化生机状态,所以我们就必须了解药物的四气五味功效是如何调动气机升降变化的,同样我们还是需要理解内经的天地阴阳出升出入的气化基础,再可结合《神农本草》来一起学习。
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一些临床的医案,或者学习其他门派的东西来扩充我们的视野。如温病派,脾土派,扶阳派,滋阴派。这个时候,我们不管是学谁的东西,都是比较快的,并且是头脑清晰,而且还能更好的吸收多方面的知识来加固的你所掌握的中医理论知识与水平,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门派的东西,都不可能违背中医内经中的基本概念,如水升火降,阴升阳降,阴阳合化之道,气化概念,你掌握了根源性的东西之后,才明白,哦,原来他们都只是在基础中医概念上的发挥与补充,这个时候再学他们的知识,那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补充自己。
为什么学了根源性的东西,我们还要不断的补充?因为根源性的东西,如阴阳的升降出入变化,也就是气化虽然是无处不在,就像内经讲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还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但是这些阴阳也好,气化也罢,都是一些缥缈的东西,需要落实到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上面去,才接了地气。例如,本体阳虚,受到了寒邪,而肺处于上焦,其受中焦脾胃化合水谷精微而来的气血,外达于皮毛,内合于五脏六腑,如果中焦脾胃化合无力,聚湿成痰,上输于肺,成肺部痰饮,皮毛为寒邪所郁,气机不能透达,出现恶寒,发热。痰、气郁在肺部,引起肺气宣降失常,从而出现气逆咳嗽。这些就是把病理病机通过阴阳升降变化的关系落到了脏腑,三焦,或是六经的气血津液的实处。所以对于阴阳升降出入,气化,我们不是说知道了一个什么阴阳不和,或是阴气不升,阳气不降就可以开方用药的,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上面去。
就像我很久以前学四圣心源,黄元御的理论也很牛逼呀,他的一气周流,因为我学的早,还写过几篇论文,当时在人医界黄元御学派中也起到轰动效应,好多人医转载。一气周流也不过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另一种说法吗,像什么水寒土湿,木郁土壅,都让人感觉疾病真的很简单,但是照他的去治,就是没多大效果,这个是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阴阳的升降出入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细节上来。或者讲他落实了,但我们没有认真的学到。如果我们通过内经的学习,自己把他落实了,那是不是学黄元御的思想就得心应手,甚至可以超越他。
所以大家看,我们知道了内经的理论根源性的一些东西,并且落到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上,我们再看黄元御的书,就会明白,哦,这不就是内经讲的一些东西吗,只不过他讲的比内经更直白,较容易理解了一些,所以后世的书,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都是可以看的,也算是对自己中医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的一个补充。
这个就是我要不断学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且我们必须把基础落到实处。就是说,我们把阴阳升降出入的气化概念这个概念比作是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比作是阴,这两者之间也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结合于临床,才会开花结果,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