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辉:透过影像跟社会对话

“我只对触动心弦的事物进行复印。”

——周庆辉自述〈最后一夜〉,《行过幽谷》,2004

采编:顾峰

选自《行过幽谷》,周庆辉摄

本文所有图片得到周庆辉先生授权。

提起台湾著名摄影师周庆辉,可能很多大陆摄影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他的纪实风格的作品上,包括拍摄乐生疗养院麻风病人的《行过幽谷》系列、台湾第一本获得德国设计最高奖——红点奖的画册《野想——黄羊川画册》。他的风格曾经非常“马格南”,但是这些年他却悄悄转型,向着观念摄影的方向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2010年开始酝酿并启动拍摄的《人的庄园》系列,是他更加鲜明和风格成熟的观念摄影系列,通过在动物园中设置不同的人物、场景、道具,用周庆辉的话来说就是让人领悟到:“社会是一个笼子,我们都笑着看他人关在里面”。这个系列的标题也是在向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1945年出版的《动物庄园》致敬,暗含着隐喻当代人类社会的人人习以为常而不自知的各种行为。

动物园的牢笼是有形的,人的牢笼是无形的,如何把“有形的”变成“无形的”课题,由此周庆辉在《人的庄园》探讨了九个主题,反思当代社会科技和制度的发展,人们在设计框架的同时,也不知不觉让自己成为了套中人。

《人的庄园》分成三个类别,第一个是“身体意识系列”,探讨“性别”、“健身房”、“美容”。

第二个是“集体行为意识系列”,包括“模块化生活”、“科技通讯”、“资本主义”。

第三个是“生存意识系列”,包括“忧郁症”、“不孕症”和“老化社会”。

当两年前的2015年,他的《人的庄园》在台北当代艺术馆以摄影、雕塑、装置、录像等多种形式组合展览呈现时,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周庆辉不再停留于纪实摄影阶段,正如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满足于纪录片的表达限制,跨越到了剧情片拍摄一样,而且两者都取得了成功。

为了拍摄《人的庄园》,周庆辉大费周章,组成了一个类似电影拍摄的四五十人团队,通过反复观看纪录片,学习美国摄影师Gregory Crewdson的犹如好莱坞电影的现场打光方式。

如同电影场景布光一样,周庆辉调来一台发电车,专门用于供电。每一张照片,搭建场景需要一天,打灯配合自然光寻找最佳效果需要一天,完成最终拍摄需要一天时间。

当最后完成了九张巨幅照片,拍摄成本也从每张的30万台币飙升到100万台币。

周庆辉表示“我试图放很多线索在里面,观众会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开始去想象,所以每个人解释同一张照片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也知道别人可能因为《人的庄园》进一步认识我以前的作品,我可以透过影像继续跟社会对话。”

路开始的地方——纪实摄影创作阶段

生于1965年的周庆辉,毕业于台湾的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为世新大学),在当兵阶段的工作是给空军医院拍照,工作后作为新闻记者也是拍摄行政机构会议,不满足现状的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拍摄台湾的乐生疗养院,一所专门收治麻风病人的机构。

谈到为什么要创作这个题材,周庆辉表示“第一个原因是:我觉得'乐生疗养院’会消失。很可能以后这里就是立一个石碑,说明这段历史。我的照片可以证明曾经有一群人在这里生活,有点像是预言一样。”在他看来,“疾病本身不可怕,人对疾病的想象才可怕。所以我想透过摄影拍出人对疾病想象的这个议题。”

为了这一系列的拍摄,周庆辉后来在乐生疗养院内租了三年的房子,最终在1995年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了“停格的岁月——麻风村纪事”个展,2004年出版乐生疗养院的摄影集《行过幽谷》。

“一个小女孩陪着即将死亡的痲疯病人过夜,小女孩耽心无法分辨病人何时过世,就将卫生纸黏在病人的鼻子上,如果卫生纸没有浮动就赶紧通知值班护士!这是一位乐生人的童年记忆。”

——摘自周庆辉 《行过幽谷》

正如周庆辉所预料的,2002年乐生疗养院因捷运新庄线新庄机厂的兴建而进行拆迁步入历史,并转型为小区回龙综合医院。

和大陆解不开的摄影缘

周庆辉是较早涉足大陆纪实题材拍摄的台湾摄影师。1993年的美国蜜月旅行,萨尔加多“worker”的个展给他以极大震撼,同时期周庆辉已经敏锐观察到整个中国大陆经济起飞的蓬勃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存在几百上千年的生产方式的消逝,抱持着“人发明机器,然后被机器取代”的观点,从1993年到2001年他开始往返大陆八年,以中国的工人作为拍摄对象,创作“消失的群像”系列。

通过他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东北的铁路工人、冬季的捕鱼工人、船厂的工人、西藏的印经工匠、关东平原的麦客、西南地区的马帮队伍,为我们留下面临经济发展转型期还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劳动者群像。为此,他有七年的春节没有在家过年,同时因为当时他的正职还是新闻记者,所以来往大陆只有利用每年的假期,这份坚持如今看来也是相当不易。

“消失的群像——劳动者纪事”系列,周庆辉 摄

在完成“消失的群像——劳动者纪事”后,因为拍摄电影剧照和勘景的关系,周庆辉与甘肃的黄洋川结缘。这是他第二个在大陆的项目,也是他处于纪实摄影向观念摄影转变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拍摄实践。

周庆辉和当地美术老师配合,设立“计算机科技与梦想”的主题,通过教当地的孩子们画画,然后从中选出几十幅,将初稿转化到当地的黄土墙上,然后将孩子带到自己的画作前,进行肖像照的拍摄。

从这时开始,周庆辉尝试改用大画幅相机,同时不再使用以往纪实摄影常用的黑白摄影,而采用彩色摄影的方式。在黄洋川的系列里,包括被摄的孩子眼里映衬着自己作品的肖像,孩子与黄土墙作品的并列,生活中的物件作为道具与孩子构成互动的肖像。

这种混合了纪实摄影和观念摆拍的方式,也为他过渡到《人的庄园》系列的彻底摆拍奠定了基础。

“黄羊川计划”,周庆辉 摄

|Q&A|

周庆辉工作照

乐生疗养院拍摄麻风病人可以说是您摄影艺术的一个起点,《人的庄园》同样在作品中看到人类的种种现代病状,您对人的关注始终没有停下,可以说您对人的关注更甚于风光摄影吗?

我很怀念拍摄乐生疗养院的时光,因为从那时后开始我的生活与摄影就没有分开过。我对人的生存状态会保持高度兴趣,也是从拍摄乐生疗养院开始。人是复杂的动物很难理解,我对不理解的部分特别着迷因此才不停的拍摄下去。相对风光摄影我很难定义它,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风景,当我能提出诠释的方式时我也想拍所谓的风光照片。

《人的庄园》手绘图

《人的庄园》画册展示出来的3D模拟图都是您亲自画的吗?知道您是从新闻院校毕业,您从小有学过美术,或者这方面的相关背景吗,这些对您的摄影创作有什么影响?

初步拍摄手稿是我简单手绘诠释。绘本主要是让工作伙伴在讨论时有一方向,3D模拟图是由我的助手与我共同完成的 。我没有上过美术学校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绘画只是小时候的兴趣。

您怎么看待自己从纪实摄影向当代摄影的转型?如果现在让您继续来大陆拍摄,您会选择类似《人的庄园》中的艺术摆拍,还是纪实摄影风格?

摆拍只是重现我心中曾经看到的一剎那,摆拍如果没有纪实摄影的养分就只会沦为表象。

这么多年的纪实摄影让你觉得在个人表达上有局限,才选择转型吗?

我只是想尝试其他的可能性,我不想一直重复地对世界说同样的一句话。

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摄影师,您觉得从纪实转向观念摄影,最大的跨越难点在哪里?

对我个人没有所谓的成功,每次作品发表后我都陷入低潮。目前是处在最谷底因为期望拍摄新的作品。最大的跨越难点还是自己如何面对自己。

《人的庄园》拍摄现场

作为视觉艺术家,您在《人的庄园》展览中引入了自己拍摄的视频短片,在您看来,视频和摄影对您在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和作用?

人的庄园在初期计划时就准备要用录像作为创作手段之一,后来发展出9张主照就相对应9支录像作品。录像与照片相互呼应但不相互解释,录像与照片探讨不同面向但让观者产生悬念,进而思考所处的生存状态。我是第一次发表录像作品,很期待有一场地能让我照片与录像完整对话。

在《人的庄园》项目,显现出您卓越的技术性,那么现在的你回顾过去您的纪实摄影阶段,您对于技术在纪实摄影中的作用,想法观点有没有变化?

我大部份的技术学习是在新闻工作中学习的,我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摄影教育训练所以技术不是很好。我个人觉得纪实摄影的技术门坎相对广告摄影的技术门坎低。加强技术我觉得是目前很重要的。手段是实践观念的重要桥梁。

您最初的纪实摄影受萨尔加多的影响,《人的庄园》又深受摄影师摄影师Gregory Crewdson的影响,还有哪些摄影师和书是对你影响比较大的?

我因为没有受过正规摄影教育,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看摄影集及自我训练,我常常看一本摄影集要反复看个1-2天。我目前还是很喜欢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及巴斯蒂奥.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我不时期待意外看到喜欢的摄影集,所以我无法确认我受谁较多的影响。Gregory Crewdson我是先看到原作品,才买摄影集来理解他的创作方手段。摄影集无法呈现我看到Gregory Crewdson原作品的第一印象。

在完成《人的庄园》项目后,您目前正在进行的拍摄项目有哪些?

目前进入筹备状态预计2018年底拍摄。

您亲身看到大陆这么多年变化,有没有再次来大陆,用新的摄影艺术形式反应这些变化的计划?

如果有机会及资金的支持,我是很想在大陆做一次1年的旅行拍摄。

(0)

相关推荐

  • “藏头诗”《春茂摄影》

    (摄影家田春茂先生) * "藏头诗" <春茂摄影> 张湘晋 春天叙事美镜收 茂野繁花域无畴 摄得九州寒暖韵 影人足下沧海谋 * (摄影集<晋商故里>封面) ...

  • 俞辉:西的塘

    当时去西塘那个地方的, 总觉得有些特别的亲切感, 我们明显是外人一样的在巷子里逛, 毕竟这里还是一处景点, 不是我们的地盘, 猫无视一切的伸着懒腰, 我在假想当地人对我们的情感, 并相互的陌生观望-- ...

  • 历史的定格 纪实的审美

    --焦红辉纪实摄影<客家祖地> 1999年,时任海风出版社编辑焦红辉出版了<客家祖地>纪实摄影集,並在福州举行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评论家俞兆平,以作家的 ...

  • 西方冷门|《地球之盐》:阳光照进黑暗

    近些年,传记类纪录片诞生了一批佳作,<寻找小糖人>.<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寻找薇薇安·迈尔>.<人生如戏>,它们或呈现人物传奇的人生,或展现人物伟大 ...

  • 拿着相机的沈从文《人间乡土》之五

    2017年一家地产企业用赵利文摄影作品做的宣传 赵利文,中国艺术民工,当代纪实摄影的践行者.中国摄影师协会收藏专业副会长,[终南山赵相馆](艺术馆)负责人,收藏家,<艺术围城>杂志主编. ...

  • 映客旗下语音社交App「对话吧」首场大咖论剑:朱啸虎向右,周亚辉向左

    "约20余款同类产品正在同步进行研发和内测中."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iOS系统中的"对话吧"App ...

  • 山东聊城|周庆月:四君子礼赞

     四 君 子 礼 赞  周 庆 月 所谓四君子,梅.兰.竹.菊也.其品质分别为:傲.幽.澹.逸.其文化寓意则是: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 ...

  • 建国70年周庆有感|看我们是不是一个年代的人?

    广州微友丹尼在朋友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盛世,与唐朝相比,哪个更牛B? 答案不言自喻:当今盛世! 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是何其的幸福,何等的自豪. 就我们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见证了物质生活等各方面的快速 ...

  • 每周试玉(230)|嘉宾【廖国华 李明科 张庆凯 张庆辉】

    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 ...

  • 【有机】武汉大学周强辉课题组:利用钯/手性降冰片烯共催化实现叔苄基醇的动力学拆分

    利用简单易得的消旋体实现催化动力学拆分是获得光学纯手性醇类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尽管二级醇的动力学拆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三级醇的动力学拆分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且很少被探索.由于手性叔苄基醇是 ...

  • 梁庆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梁庆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诗词分辑】张庆辉|三峡无法告别

    忆中童梦当深谢,水底乡愁唯自珍 [三峡无法告别] 自序 总有一种遗憾无法补救--故园永沉水底,此生耿耿难平. 童年时光在长江边一古镇度过,青石街,石拱桥,大榕树,一个足以安妥灵魂的所在.烟波江上,日暮 ...

  • 【诗词分辑】张庆辉|诗行天下

    [诗人简介] 张庆辉,男,1970年3月生,重庆云阳人,现定居昆明.曾任某都市报评论部主任,现自营传媒公司,停云诗社会员.爱诗词,好交游,性旷达. [诗行天下] 青藏诗十六首 之一.天路 不绝长途何漫 ...

  • 【诗词人物】张庆辉

    [诗人简介] 张庆辉,男,1970年3月生,重庆云阳人,现定居昆明.曾任某都市报评论部主任,现自营传媒公司,停云诗社会员.爱诗词,好交游,性旷达. [诗词作品] 受邀参加拾翠茶苑申时茶会,听古琴雅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