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兴主题征文推送:《拜见贾平凹》
作者简介
屈宝民,网名丹江太公,陕西丹凤人。现在某机关上班。自幼爱好读书写作,业余撰写散文小说。
拜见贾平凹
屈宝民(丹凤)
从网上得到,2009年8月8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贾平凹三部》(《浮躁》《废都》和《秦腔》)函集出版首发式,以及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网站开通仪式。
这天正好星期六,单位上没有需要加班的事情,我凌晨四点,独自从老家丹凤县城,搭乘最早的一趟长途班车,向省城西安进发。一路高速,两个小时,就到了大城市。透过清晨的雾气,撩开城市的面纱,看到真实的面目,本有的热闹和浮华。
几年都没上西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车水马龙的街头,让我晕头转向的,寻不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哥问我东区、西区,我也不清楚,只记得好像是团结路。
瞅着大学的校牌,迎着高悬的横幅下车,我径直走进西建,清静的校园一片萧穆,没有一点重大活动的气氛。我一头雾水,难道是在西电不成?迎面碰着一位神清气爽的老者,估计不是学者也是教授,上前一问才知,西建还分南区、北区,“你到对面看看。”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门前,工作人员忙前忙后的,布置着喜庆的活动场面。祝贺的条幅维系腾空的彩灯,红色的地毯辉映碧绿的草坪。我站在的草坪的一角,一想马上能见到敬慕已久的大师,激动的腿就发晃,心都要蹦跳出来了。老贾的读者、热心的贾迷朋友陆续来到现场,排起长队争相购买《贾平凹三部》,并加盖艺术馆的篆章。
东郊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六点多赶过来,他是冲着解禁再版的《废都》来的。这里不卖单本,他掏干身上的四个口袋,凑足钱买了一套书,笑着说回家没有车票钱了,坐到家门再给借吧。有人问他,你咋知道的?是不是从网上?他幽默的说,家里没有电话,也没有电脑,啥网都没有,只有蜘蛛网。
签名仪式十点开始,还要等候两个小时,热情的贾迷耐心的排着长队。有的不顾路途遥远带着旧书,有的为了收藏再版另买一套,有的为了签名送人,一次购买几套,最多的达30多套。我也不甘示弱,带着五套书排队,准备拜见大师,一睹大师的风采。
天气阴沉,担心下雨,工作人员送来购物袋给读者装书,地面铺上报纸放书,给老者送来小板凳歇息,提供着非常周到细心的服务,使人受宠若惊,享受着上帝般的待遇。
仪式即将开始,有人喊叫“来了!来了!”我踮起脚尖,穿过媒体的长短镜头,远远的看到了被记者簇拥着的大师向台前走来,心都要飞扬起来。有人顾不上排队了,围涌过去,最近距离的拜见大师。有人说他人黑,可他的作品五光十色,光彩照人,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有人说他个子不高,可他著作等身,在中国文坛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57岁的老人目光睿智,电脑更新换几代了,他还坚持用手中的笔洞察着多变的社会和五彩的人生。
站在台前特邀参加仪式的重量级人物,有在商洛地委工作过的,有在丹凤县委当过领导的,也有西建的领导,有忠实的贾迷,都是一些文化届的名流,共同见证《废都》的解禁。我不知道一本书能承载多大的历史重任,但我清楚有多少人在关注着它,以及奋笔疾书的作家。
为了奏兴,馆长木南先生倾情奉献,将自己收藏了17年的老版《废都》20本,以抽奖的方式赠送读者。购买一套书即有一次抽奖机会,凡抽中的贾迷留下来领书签名,并与贾老师合影留念。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我有幸抽中其中的一本,成为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永久会员。并坚持到最后,与贾老师握手、合影、留念,怀抱着再次签名的旧版《废都》,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翻阅签名的《贾平凹三部》和《废都》时,朋友惊喜的说,你跟老贾零距离接触啦!我笑了笑说,见到真人啦,回来一直都不敢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