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

  俗语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最通俗易懂,也最富情趣的一部分。它包罗万象,不但来源甚广,其中有些俗语的道理更是浅显易懂,比起一些古奥难懂的名言更容易让人听进心坎里去。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了解一句俗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魅力。

  相信每个女孩子,或者有女孩子的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女大十八变”。这句话的上半句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虽然大家一般只用前半部分,但是其意味都是安慰可能当时还其貌不扬的小姑娘,告诉她们自己慢慢会变得更加好看。但小编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一开始是出自于佛教经典,指的也不是普通的女性,而是法力高强的龙女。说的是龙女法力高强,变幻莫测。只不过人们口耳相传之中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改编了一下,居然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大家都清楚,无论男孩女孩,小时候五官都还没长开,有的甚至身材都是圆圆的小团子。直到慢慢长大,五官眉眼才逐渐深刻,身量也会变得修长窈窕,不仅如此,大多数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容貌,长成真正亭亭玉立的模样。

  但虽说这句话上半句包含了十分美好的祝愿,下半句却并不是那么美好,反而显得有些现实,那就是“若没变好看,是命你别怨”。

  虽然话说的十分直白,但是却是有几分道理的。毕竟虽然说随着女孩子年龄变大慢慢会长开,但是有一些人的样貌却是先天就不如别人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毕竟每个人从父母处遗传到的样貌基因都是不相同的,既然是先天条件,那自然是参差不齐的。如果能越变越漂亮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也不要过分幽怨。

  小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女孩子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她的容貌,而应该是在于她的内在。许多外表靓丽的人内心却不是十分美好,甚至可以说丑恶无比,这是一类,另一类却是空有美艳脸蛋,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花瓶,不但解决不了什么事,甚至还会给别人带来烂摊子。

  如果自己的样貌不如人意,与其一味的抱怨,不如接受现实,从其他地方为自己加分。一个人是否真的受人欢迎,更多是看她的能力和为人处世。只要做好这两点,哪怕外貌没有那么漂亮,但是只要看上去整洁得体,搭配上出色的能力和如沐春风的为人,样貌是否美艳,似乎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相关阅读:

  我们常常称一个女孩子从小到大变化很大,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话,就会用“女大十八变”来形容她,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

  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这里的“十八”,即非专指年龄,也非确指十八个方面的变化,而是用“十八”泛指很多的含义。类似日常生活中众多含有“十八”的词语也没有具体数量指代之意,如酒有“十八里红”;地方有“十八滩”、“十八盘”;佛教中则有“十八罗汉”、“十八层地狱”;人物有“十八娘”、“十八姨”,音乐有“胡笳十八拍”;俗语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等等。

  在中国古代,《易经·系辞》有“十有八变而成卦”之说。另外,在中国数字文化里,“十八”是三、六、九的倍数。而“以三为全”的观念早就出现在中国文化史述中。《史记·律书》载“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太玄经·进及其他篇》有“三,终也,数之极也。”可见,“三”虽然是最小的数单元,表达的却是最低限度的多。而“三”的倍数“九”有完整化、集大成的意思。《鹤林玉露》有“数穷于九,九者究也”,《字汇》释“九,同纠”,即集合之意。日本汉学家森安太郎先生指出巫、算同构,皆为数。而且“算”字为两个“示”的结合,《说文》曰:“示,神事也”,“示”即与神事有关,如神、祝、祀、社等。这说明“数”自从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文化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双重功能。

  胡朴安《俗语典》称:“凡事物之多变者,俗并以十八言之”。意即“十八”在很多场合并非严格的确数,而是指代物之量广。“十八”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还表现在一批“十八”的变数具有同样的指代作用,如三十六洞天、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一百零八将、三百六十行等等。这些“十八”倍数的数字,在数量上远远大于“十八”,但在很多场合中仍然和“十八”一样用来表示“多、广、杂”。

  “女大十八变”,亦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具体使用,源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中:有一女尼想开堂说法,就去问师父,师父答道:“尼女家不用开堂。”女尼反问道:“龙女八岁成佛,又怎讲?”师父说:“龙女有十八变,你与老僧试一变看一看。”

  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提到的龙女是位通神善变最后成佛的神奇女子,具菩萨行,坐莲花座,成等正觉,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在南方无垢世界广说妙法。

  渐渐演绎到现代,“女大十八变”是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大多是用来夸赞女孩越变越美丽之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