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记叙文阅读试题精编2
(三)雪后的阳光
①又到了期末考试的时间。
②前几天,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校园披上了一层银装,厚厚的积雪在阳光无力的照耀下,一点点消融,让人觉得臃肿的冬装下,连骨子里都打着寒战。
③待教室平静下来,孩子们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时,我忽然发觉按理应当有一份多余的试卷,以便学生答卷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解答调换用的,怎么没有了呢?难道是教务处数错了?我没再多想,一边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一边用目光巡视着。
④一个靠前排坐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他的头垂得离卷面很近,几乎是趴在桌子上写字。我好奇地走近他,发现他衣着单薄,一件短旧的单衣里面,只有一件不知是谁穿剩的肥大毛衣,露在外面的袖口处早已破烂成絮。男孩的双腿在桌子下面瑟瑟颤抖。他发觉我在看他,赶紧将双脚收拢回桌子下面遮挡住,却不经意露出了他那双破旧的运动鞋,鞋面已有些脱胶,污脏的雪水正从里面渗出来。
⑤我顿时心生感慨,自己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深谙贫穷的滋味。我的手轻轻落在他的肩膀上,这似乎打搅了正沉浸在试题中的他。他打了个激灵,抬起通红的脸,目光闪烁游离,不敢与我正视。我理解他的处境,自己以前也曾有过这种窘相啊。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微微笑了,示意他直起身来,保持坐姿。他会意地还我一个很腼腆的浅笑,不好意思地纠正着姿势,向我投来一束感激的目光。
⑥以后几天的监考中,我总会踱着步走到那个男孩身边,充满爱怜地凝望着他瘦小的身影。尽管他那冻得红肿的手在握笔时显得力不从心,但落在纸上却是铿锵的笔画,那种执著的全力以赴的神情令人动容。
⑦接连几场考试都无一例外没有剩余的卷子。直到最后一科历史考试,有个同学要求调换印刷不清的试卷才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我严厉地说:“谁多拿了试卷,站起来。”没有人站起来。孩子们握笔在手,不知所措地看着我。我心中升起一股怒火,再次重复道:“谁多拿了试卷,站起来。”教室里依然寂静无声,我那犀利的目光从孩子们的脸上逐个扫过。这时,那个一直被我倾注关爱的小男孩慢慢地站了起来,在所有人的注视中他显得那么楚楚可怜。他的头垂得很低,缓缓地从桌肚里抽出一份卷子来。真是恨铁不成钢呀!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一把夺过了试卷。我没叫他坐下,就让他站着答卷吧,我心想,算是给他一个惩戒,让他记住,穷不可耻,真正不能容忍的是他的行为。
⑧这最后一科终于考完了,收上试卷后,我轻松地吁了一口气。我把试卷整理好,装进袋子里,正要离开教室,却被同学们哗啦哗啦地围住了。一颗颗小脑袋挡在我的面前,一双双眼睛无言地看着我。我诧异地愣怔住了。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女生有些怯怯地对我说:“老师,张波多拿卷子的事不要告诉校长,好吗?”她这一起头,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着:“老师,您就原谅他吧……”这是怎么回事?看着他们乞求的目光,我心想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我远远地望了望那个叫张波的男孩,他正站在坐位上,无声地抽泣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我解释:“张波家穷,他爸患糖尿病去世了,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能干活。他有一个残疾的哥哥,不能正常走路。哥哥无法上学,却很想读书,只能靠张波和同学们为他辅导。那张卷子就是给他哥留的……”
⑨原来竟是这样!一张薄薄的试卷竟然包裹着这样一份深厚的情谊。我感到眼前一片模糊,眼眶潮湿了,我急忙用手去拭。那张多余的试卷将我的心压得分外沉重,我走到张波身旁,从试卷袋里将它抽了出来,轻轻地塞进张波的手里。
⑩尽管生活苦涩艰辛,但我深信,这兄弟俩会成功的!就像这雪后的阳光,尽管一时被阴霾遮挡,但终会热力四射,让人看到希望,憧憬未来!
1、第⑤段中加点词“深谙”在文中的意思: (2分)
2、从文意看,张波私现现藏一份卷子,是因为 (2分)
3、第⑤段画线句“他打了个激灵,抬起通红的脸,目光闪烁游离,不敢与我正视”采用了 描写方法,其作用是
。(3分)
4、阅读全文,说说文题“雪后的阳光”的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3分)
5、“尽管生活苦涩艰辛,但我深信,这兄弟俩会成功的!就像这雪后的阳光,尽管一时被阴霾遮挡,但终会热力四射,让人看到希望,憧憬未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2分)非常熟悉
2、(2分)他家极度贫穷,为很想读书的哥哥带回家用
3、(3分)神态(1分) 写出了男孩的窘态,引出下文发现他偷偷拿了试卷的情节(2分)
4、(3分)一是指当时的天气(1分), 二是比喻兄弟俩的努力会取得成功,就象雪后的阳光一样让人看到希望(2分)
5、(5分)这是作者对兄弟俩的美好祝愿。(2分)他相信他们的不幸是暂时的,终有一天兄弟俩会“拨开乌云见青天”,走出贫穷,迎来辉煌。(意思对即可)(3分)
(四)白云深处
⑴有人说人生像一缕云,漫无目的地飘荡在广袤无垠的天空,飘荡在朦胧的风里;有人说人生如一条溪水,日夜兼程,却永远也无法寻得自己的归程;有人说人生是一杯浓浓的烈酒,是一杯苦涩的咖啡,是一场梦。
⑵但我想人生更像一把盐,欲离不能,欲近太咸。因此,人总是站在理想的边缘,以矛盾的心态去审视那流逝的情怀,从而常常觉察到客观现实的无奈。无奈似那载不动的“愁船”,似那舍不去的“身影”,朝朝暮暮萦绕在无涯的心田……
⑶二十年前,我的家,住在湘南那白云深处的崇山峻岭间。回想起那时的家是清贫的,清贫得一年无法吃上几回饱饱的大米饭;回想起那时故乡的百姓是纯朴的,纯朴得空着肚子去跟随那些神经质的旗手高喊,而将自己的生产一年年地荒怠……
⑷有一天,故土的人们终于不再满足于故土的那方山、那方水,那种平静沉寂的生活。于是,清贫的山民开始躁动起来,日渐有人产生了奔走天涯的遐想。就这样,我也随着人流,背负行囊,告别了那白云深处的故乡,告别了那熟悉的篝火,告别了那竹林深处的风涛。
⑸在城里,我慢慢地营造起自己的家,一个如城里人一样的家,一个舒坦的家,一个错把他乡当故乡的家。在这个家里,我慢慢地被城里的文化同化,渐渐地将故土的田园荡远,也渐渐地徒生一种茫然。
⑹我欣赏城里物质上的富有,我欣赏城里霓虹灯的繁华,我欣赏城里洁净的路面,更欣赏那扬声器里的春花烂漫。然而,人毕竟不是笼中的鸟,并不会止步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因此,久住城里之后,便开始有了些许无奈。无奈中,我开始觅寻那流逝的心态,憧憬那过去的宁静与悠闲。
⑺每每漫无目的地推开窗,便会久久凝望那窗外的天。可是曾让李白吟哦不已的那轮明月怎么也难以出现在我的窗前,天已被那鳞次zhì 比的高楼遮挡,笛音已消失于昨日的梦境,楼下那窄小的林荫道上,挤满了各种摊位和那五颜六色的广告,路旁尽管还有些许小草,可硬化的水泥路面在不断地将有限的泥土地封盖起来。因此,城里的岁月年华让我深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迷惘,迷惘中让我回忆起那朴实自然的故乡,追寻起那荡远的村庄。
⑻白云深处的生活是朴实的,它没有城里人的奸诈与浮滑,也没有城里人的长歌与短叹,他们和睦地住居在一块。他们的劳作是辛苦的,他们常常是“白天雨里忙耕种,半夜披星荷锄归”。疲惫时喊上几句心里的歌谣,让那空谷的回响将其疲惫情绪冲淡。
⑼白云深处的景色是美丽的,如黛的山色、清冽的山泉、还有那林间轻纱似梦般的薄雾和那傍晚时分袅袅而起的炊烟。在月如钩的夜晚,那林边的竹笛,悠悠扬扬,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唱。
⑼梦中那白云深处的山径,总是宁静得让人心旷神怡,让人迷恋得去而忘返,它没有如蚁的人流,也没有嘈杂的车笛。小径旁的草木总是在季节的自然中繁衍生息,从不伤感于秋月春风。
⑽白云深处的日子,我明知已是很遥远,可它却像日边飘来的孤帆,朦朦胧胧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心生一种觅寻的情愫,让我无法将它荡远忘怀……
1.文章第(2)段中“无奈如似那载不动的'愁船’”一句化用了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 (朝代)词人 (人名)的词句:“ , 。”(3分)
2.根据第⑺段的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词语:“天已被那鳞次zhì 比的高楼遮挡”,解释词语: (3分)
3.作者从白云深处走入繁华都市,将这片故土荡远,又在繁华都市涌动的潮流中深情觅寻这往昔的白云深处的生活。请结合文章概括说说白云深处于作者而言是一片怎样的故土风情? (3分)
4.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第(2)段中“人总是站在理想的边缘,以矛盾的心态去审视那流逝的情怀,从而,常常觉察到客观现实的无奈”这句话的理解。 (5分)
3.有人说人生像一缕云彩,有人说人生如一条溪水,有人说人生是一杯浓浓的烈酒,是一杯苦涩的咖啡,是一场梦,作者则认为人生更像一把盐。你认同哪一种呢,或者另有感触?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3分,各1分)南宋 李清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3分)鳞次栉比(1分)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地依次排列。文中形容房屋密集(2分)
3.(3分)民风纯朴;劳作辛苦;生活清贫;景色迷人宁静(答对3点即可)
4.(5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渴望:渴望家财万贯,渴望成名成家,渴望幸福,渴望成功……人生就这样在无数的渴望中一步步靠近理想,实现理想。可是,当你站在理想高地蓦然回首,突然发现为了实现理想而忽略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当你想再次拥有,想重回那些岁月竟是那般艰难无力……(意思对即可)
3.(3分)答案略。此题为开放题,语言通顺,能言之成理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