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或已进入保险时代,谁在守护中产家庭的财富梦想?
回望2020这一年,用“黑天鹅与灰犀牛并存”作为总结或许再合适不过了。当各类风险因素不断叠加,最先引发感知的便是“万业之王”金融领域。眼下,全球经济正陷入了一种持续的、剧烈的变局之中,只有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合理的确定性,才有机会熬过寒冬。
美国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写到——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在正常概率范围内、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认为一辈子都不可能发生的风险,事实上它们的确会发生,而且比你所想到的要频繁得多,比如:火车会出轨,飞机会失事,甚至有人会遭受雷劈。
回望2020这一年,用“黑天鹅与灰犀牛并存”作为总结或许再合适不过了。当各类风险因素不断叠加,最先引发感知的便是“万业之王”金融领域。眼下,全球经济正陷入了一种持续的、剧烈的变局之中,只有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合理的确定性,才有机会熬过寒冬。
聚焦至小家庭中,多数国人都经历过股市的跌宕与楼市的高攀,显然,基于前述两类投资方式的“躺赚”时代已成往事。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人们如何在风险抗衡和财务积累中做出平衡?如何进一步拓宽人生的安全边界?如何将努力积累下来的财富传承下去?
资产配置,成为最好的一种答案。
资产配置
信奉“长期主义”
我们必须要承认,现实世界是一个存在“预期收益和标准差”的世界,这与大多数人希望的那种“不承担风险就能赚到大钱”美好愿念,有着极大的鸿沟。
正因如此,在权衡“如何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让家庭资产跑赢‘通胀’实现保值增值,亦或是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堵住家庭财务漏洞”之前,我们最先应该做的,是来重新认识一下“风险”的概念。
所谓风险,是指围绕预期收益而客观存在的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站在投资和资产配置的角度,风险可以归为两类:通货膨胀的风险和收益波动(收益为负可损失本金)的风险。
这两类风险是有区别的。通胀的风险自然是越小越好,谁都希望保持充足的货币购买力;而收益波动的风险则是人们需要承担和规划控制的,毕竟,大量前人的经验都在述说这样一个真相,就是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同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新出现的择时大师,还是标榜能够击败某个收益高位的投资理念,资产配置真正的价值并非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组合分散风险,让人们在可承受的风险值的基础上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作为国内新崛起的一类群体,大部分新中产的收入水平让其具备了资产配置的可能性,这也让这一理念逐步普及开来。然而整体来看,无论是添置保险,还是购买基金、理财,亦或是投资股票、虚拟货币等等,很大程度上,资产配置的方式往往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
放眼全球市场,继美联储去年三次降息之后,进入2020年以来,全球已有30多个经济体相继宣布降息,很多国家甚至采取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国内方面,尽管眼下尚未出现零利率或负利率,但不难预测的是,金融市场已进入一个中长期的低利率时代。
根据过往的投资经验,在经济形势向好之时,投资股票和大宗商品可能更能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但当经济形势处于疲软或多不确定因素时,除了适度增加黄金、债权等避险资产之外,保险更晋升为一个新的选择。
梳理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从业人士对国内家庭在资产配置上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
其一,注重家庭资产的均衡性,可增加一些基金、保险类产品的投入比例。特别是对一些高净值家庭,“保险+信托”的组合模式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类人群养老规划、财富传承的标配。
其二,重视资产配置节奏的调整。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个人LP,某个“风口产业”突然出现了一些优质项目的投资机会,能力范畴内其实也是可以考虑的,毕竟在某种角度上,股权投资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总体来说,低利率时代中的家庭资产配置,还是应以稳健为主,降低激进预期,把投资理念理性切换至为“长期主义”上来。
资产配置
或已进入保险时代
事实上,对于家庭资产配置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并非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事情。此前,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因将必要消费、重疾保障、投资投机、保本及养老几项按照实际收入的10%、20%、30%和40%进行分配,也被称为“一二三四配置法”。
只不过,眼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这种状态迫使人们从追逐利益,回归于拓宽人生安全边界。加之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发,越来越多人开始购买各类保险产品用来傍身,这或许是为数不大的因疫情所产生的比较积极的一面。
尽管保险是近一百年多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服务,然而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其实在古代就产生了对在意之物要有保障的潜意识。
翻看成语词典,与此有关的词句其实有很多:诸如“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等等;甚至连下个象棋,都要“举一看二观三”。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无备积患,是风险的危害;有备无患,是保险的价值。作为人们生活的刚需之一,保险已从最早的对健康、生命的保障逐渐进阶至财富传承这一历史阶段。甚至有经济专家大胆预测,资产配置或已进入保险时代。
事实上,保险是少有的可以“和时间做朋友”的金融产品,它主张的是抵抗风险和长期投入,在跨越10年、20年,甚至是终身时间线的过程中,帮助人们做到“未雨绸缪”,除了在未来可能遇到极端风险的情况下及时弥补现金流缺口,更逐渐强调财富传承的价值。
我们以平安人寿最新推出的“财富金瑞21”为例。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将“年金保险+万能保险+健康保险”进行组合,这种同时满足“健康+财富”双保障的产品,最突出的价值依然体现在防御风险方面——
|| 健康风险
作为一款全功能年金险计划,该产品涵盖三大险种,除了主险年金险和“以资产负债匹配为原则”的万能险之外,最重要的是附加轻症倍护疾病保险的责任,可保50种轻症疾病。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保险普惠,该产品对投保年龄放宽到了75岁。
|| 利率风险
全球降息潮中,不止存款产品,各类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均处于下滑趋势,锁定一个合适的固定收益,可以更好地应对利率风险。年金险最擅长的就是这个方面,它可以在未来十数年、甚至几十年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保障生活质量。
某种角度上,保险产品或许无法带给人们最灵活的存取功能,也无法给予人们那些不切实际的投机回报,然而基于保险本身的服务逻辑,它能带给人们除了对健康、寿命的保障能力之外,更能够让人们进行财富保全和传承。
保险:
诠释另类“传世精神”
古往今来,不管是祖上传载下来的家书,还是除夕夜辞岁辟邪的虎枕,国人骨子里大多依赖着某种精神或某种信仰,而西方文明中则更倾向于依托于制度和资本。两种风格传承至今,各有各的底蕴。
进入现代社会,过度依赖精神与文化,缺少实质性的物质激励,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削弱人们将某件事情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底气。因此,在传承(特别是财富传承)方面,制度的作用其实要远大于文化,因为制度是约束,同时还具有明确的保障和激励措施。
保险,天然就具备这样“惜福、爱己、传业”的价值观。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最珍贵的“人生宝藏”无外乎就是健康和财富。没有人希望在自己或家庭成员发生意外情况时束手无策,被动接受命运的审判,只有主动规划、提前寻求专业机构的指导,才能更加从地容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
如果说,透过产品可以看到本质,那么保险产业正向公众展现的,不仅仅是他们自身对金融服务的敬畏和对市场的感恩,更是与公益慈善、网络互助等形式形成合力,将这样的普世精神传导下去。
普世最重要的一面,就是普惠。
事实上,不止这款新推入市的“财富金瑞21”,平安人寿很多产品都是保险普惠的典型,用户除了可以享受到合约内所覆盖的权益之外,最重要的是——
一方面,保险金交由专业团队代为管理,这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自身被那些“假创新噱头、行骗割韭菜”的企业所蒙蔽,从而遭受财富损失;
另一方面,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人们可以通过持续的积累,以及真实的复利回报,逐渐构建起科学的财商体系,并在生活中更多场景下学以所用。
作为经营“不确定性”的一种存在,保险产业背后所诠释的深意,其实也是国人所看重的另一类“传世宝”精神。从过往中汲取养分,将充满人文底色的生活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们及他们身后的家庭,是以平安人寿为代表的险企们努力的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延续数千年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正在保险业的守护下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