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理解“谷神”更好悟道

《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说本章之前,回忆一下前面篇章,老子对道的认知与描述。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众妙之门,老子用他的语言极尽道之妙。

老子喻道为众妙之门,有无都从此门来,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像没有尽头的深渊,容纳万物,又像潺潺不尽的流水,永恒奔腾。

道,虚之不屈,动之愈出。道,是无形虚无的,却能让万物欣欣向荣。

谷神,仍然是描述道,深谷虚而空悠,神秘莫测,以谷神喻道,表达了道生命永恒,运动永不停止。

老子开篇写“名可名,非常名”,在后面的章节,不断的给道命名,描述,和第一章前后呼应,果然是名可名,名又千变万化,非恒定之名。

道的名字可以变化万千,形态无形又无象,你可以称道为玄,可以称为万物之宗,也可以称为谷神。

老子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一切外在的相都可以变化,内在本质却始终如最初的感受,感受的层次可以逐步加深,道的本质却是永恒,所以称其谷神不死。

道,虚空而玄妙,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天地万物皆为道所诞生。道是万物的本源,拥有浩瀚无边的怀抱,容纳万物。

道是众妙之门,有无相生,孕育万物而生生不息。玄牝之门,道生天地,天地又生万物,万物都有道性,所以说古典哲学认为万物生于一气,万物都有道的特性。

人也不例外,也具有道性。所以老子之后的方术家,依靠传承老子对天地万物的认知的思维,把人去杂归真,明道性的过程称为修炼。

古人观察天地万物,体悟道的流行,认为人体与天地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道书记载:“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之气。每至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之上,徐徐按捺百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以吐故纳新。是蹙气良久,意想太平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焕,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

这是把老子的思想和身体的修养结合,把哲学的感悟用在了实处,

乃至吕祖,专以修行秘语解《道德经》,不失为对老子思想的一种高等发挥。大道者至简,繁复杂乱都不能显现道的本源。

道教高人不以显学示人,以秘语传道,只能让后学读个大概轮廓,学者自修必然困难重重。

若以书为师,难免在细微处有南辕北辙之弊,朔本追源,从《道德经》入手,深刻领悟道性,不失为一条修行捷径。

以其虚,曰谷。

以其应万物之变化无穷,称为神。

以其不屈愈出,生生不息,故说不死。

谷,神,不死,皆为道之性。

因其有名,所以不称之为根,只称玄牝。

天地从其出者,曰玄牝之门,是真不二之妙门。

天地之间,有如橐龠,因其像橐龠,所以才可虚之而不屈。天地中虚,才能动而愈出,因为其有无之用,才能孕育万物,生生不息的循环流转,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永远不知道疲劳,这是虚空的能量。绵绵者,起伏,那天地之根,如群山之势,忽起忽落,或显或隐,绵绵不绝。

此篇重点,认为在谷,神,不死。

因其中虚故称为谷,虚空之中,中为橐龠。道之应物,妙之又妙,所以称为神。道的生命力无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生不息,故是玄牝。

(0)

相关推荐

  • 第8讲 第6章 生养之神啊,你永恒【我读老子】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导读 谷:道生养万物的性质和道的"虚无"状态: 神:道的重要性: 玄牝之门.天地根:道的初始性: 绵绵若存用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

  • 道德经 第六章 天地根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一章似乎和第四章是关联的,都是讲道体.这一章老子用天地根形象了解释了道和天地的关系.正像大地和野草之间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章:不失其所死而不亡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章(法篇第四章)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原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解] 1 ...

  • 详解诸子百家之《道德经》:浴神不死,是谓玄牝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可从道家修炼和阐述道理两种角度上来解,修炼角度的话非证到一定境界无从知晓和体会,道理阐述角度,能明白其意就好. "浴&qu ...

  • 这位教授的《老子道德经新译》实在看不下去...

    这位教授的<老子道德经新译>实在看不下去了,顺便扒拉几句分享给大家: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曲线就能还原,有枉就能画直线,洼地水就能装满,不用旧的就只能用 ...

  •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二章:以道为舟天地遨游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二章(长生篇第九章) 以道为舟  天地遨游 (原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 ...

  •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宠辱不惊无患吾身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长生篇第八章) 宠辱不惊 无患吾身 (原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九章:含德之厚精气神足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九章(长生篇第六章) 含德之厚  精气神足 (原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出生入死远离死地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长生篇第四章) 出生入死 远离死地 (原第50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德无不克莫知其极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长生篇第二章) 德无不克 莫知其极 (原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为道日损无为皆为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无为篇第八章) 为道日损  无为皆为 (原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