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脑电图电极安放标准指南

对于临床应用和研究来说,标准化EEG电极位置是必不可少的。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更新EEG头皮电极的统一命名法,并扩展脑电电极放置的标准位置。电极的放置是基于头骨解剖标志的20%和10%的标准化测量值,但是并没有覆盖到颞叶底部和前部的脑电活动。因此提出25个电极位点标准,应用于所有标准临床记录。

标准10-20系统

图1:10-20系统标准电极放置位置

电极位置由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字母代表颅骨的一条冠状线。每一数字代表一条矢状位线。C代表中央区,电极位置位于中央沟内1cm处。额部电极标注为Fp。奇数在左侧,偶数在右侧。中线的电极用z注释(表示零)。头骨上的标记点是:左耳和右耳前点(耳屏前方颧骨根部凹陷处),鼻中线(在额骨和鼻骨交界处,双眼间凹陷处,刚好超过鼻梁),枕骨粗隆(枕骨的最高点)。

根据上述解剖学界标,可标记以下位点。

第一个纵向圆周测量是在矢状面上,位于头骨中线,从鼻根到头顶(头部最高点)再到枕骨粗隆。将这个距离算为100%,可标记以下5个点位:Fpz(距鼻根10%),Fz(距离Fpz 20%),Cz(距离Fz 20%),Pz(距离Cz 20%)和Oz(距离Pz 20%并且距离枕骨粗隆10%)。

第二个横向圆周测量是在冠状面上,从左耳到右耳前点,通过头顶。将这个距离算为100%,可标记以下7个点位:T9(在左耳前点),T7(距耳前点10%,原T3),C3(距离T7 20%),Cz(距离C3 20%,在第一和第二次圆周测量的交点处),C4(距离Cz 20%),T8(距离C4 20%,原T4)和T10(距离T8 10%位于右耳前点)。

第三个圆周测量是从Fpz到Oz的左侧(通过T7)和右侧(通过T8)进行。从前往后,在左右两侧分别标记为Fp1/2 (距Fpz 10%),F7/8(距Fp1/2 20%),T7/8 (距F7/8 20%),P7/8 (距T7/820%) 和 O1/2 (距P7/8 20%并且距Oz 10%)。

第四个圆周测量是在矢状面第四次测量是在矢状旁斜面上在左侧(从Fp1到O1,通过C3)和右侧(从Fp2,到C4至O2)进行的。这代表从Fpz到Oz的距离(通过C3 / 4)的80%,因此Fpz到Oz的距离的20%与从Fp1 / 2到O1 / 2的矢状旁测量的25%相同。在矢状旁测量的25%处,在前后方向上标记以下位置:F3 / 4,C3 / 4,P3 / 4。

10–20 命名修改

标签 T3/T4 和T5/T6 与同一矢状线上的其他标签不一致。从修改后的头图中可以看出,矢状线上的所有左半球电极都标记为 7,右半球则标记为 8。唯一的例外是电极 Fp1/Fp2 和 O1/O2。因此,T3/T4的颞中电极标记变为 T7/T8,T5/T6 变为P7/P8(图 2)。新标签的缺点是字母“P”可能暗示顶叶位置,而 P7/P8 则位于后颞叶。但是由于新的命名法蕴含内部逻辑,所以我们强烈建议使用新电极名称,这也与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指南相一致。需要记住的是电极处的负性峰值并不意味着来自于其正下方的大脑区域或脑叶,只适用于来自于径向方向的源,来自于切向方向的源产生的负性峰值可能位于不同的脑叶上方(例如在中央沟前壁产生的Rolandic尖峰,即来源于额叶,在顶叶电极处检测到负性峰值)。因此,不需要再强调电极位置与底层大脑区域之间1:1的关系。

图2:10-10系统命名法

扩展到10-10组合命名法

修改后的组合命名法是 10-20 系统的扩展,除了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设置的 19 个电极之外,还增加了其它电极。以前未命名的 10% 电极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进行标记,这与标准设置的术语一致。额和中央之间的电极称为“FC”,额、颞之间的电极称为“FT”,中央和顶之间的电极称为“CP”,顶和枕之间的电极称为“PO”。唯一的例外是额间的电极,使用“AF”而不是“FP”,表示前额部放置。原因是避免三个字母,如FPF,或两个相同的字母,如 FF。添加的 10-10 系统的修改组合命名法也比标准的额颞链和颞枕链低 10%,这些链用数字 9(左)和 10(右)指定,既F9/F10、FT9/FT10、T9/T10、TP9/TP10、P9/P10。使用高密度电极阵列的记录表明,在这些电极位置经常记录到电压的最大值(例如,眶额源在脸颊的眶下位置出现负性峰)。因此,组成了下颞链,在这个级别有电极 Fp9/10、AF9/10、PO9/10和 O9/10(图 2)。

推荐的标准设置

标准的 10-20 系统不包括下颞链(在耳前点水平)中的电极。因此,未对颞叶的下基底和前部进行采样,该部分优可先采集到源自内侧颞叶结构或从内侧颞叶结构传播的活动(Rosenzweig 等人,2014 年;Koessler 等人,2015 年)。鉴于几种疾病(例如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癫痫、自身免疫性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征是颞叶内侧病变,因此需要在标准记录中通过额外的头皮电极来定位该区域。因此,根据 10-10 系统,我们建议添加 T9/T10(低于 T7/T8 10%)、F9/F10(低于 T9/10 的 20%,或低于 F7/F8的 10%)和P9/P10(10% 低于 P7/P8 或 20% 低于 T9/T10)。用于临床实践的新位点包括下颞链的这六个电极,共25 个位置(图 3)。出于上述原因,我们强烈建议在所有标准记录中使用至少25个电极。如果技术限制不允许使用完整的 25 个位点,则应使用不少于19个电极。表1中提出了临床上适用的导联。现代脑电图系统可同步采集视频脑电。强烈建议所有EEG采集都使用视频脑电采集,即使是短程EEG 和癫痫监测,包括重症监护病房的脑电监测。只有对可疑事件进行仔细的视频分析,才能将脑部原因与脑外原因区分开来,无论是心脏原因、心因性原因还是其他原因。符号学和 EEG 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记录事件的特征(例如癫痫分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图3 新版导联标准,额外覆盖下、前脑区

表1. 含有附加电极的新版导联

生理信号通道(Polygraphy)

Polygraphy 代表了同时记录多个生理参数。头皮脑电图与其他电生理信号的结合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从不同器官获取互补和附加信息,二是区分头皮脑电信号中的生理伪迹。

表2 常见生理信号通道

方式

电极放置位置

记录条件

心电(ECG)

双极导联,按照ECG记录的lead-II标准。胸骨上三分之一和左侧8-12肋上,位于心尖下方。

采样率:>128Hz

滤波:0.3-60Hz

肌电(EMG)

根据符号命名规则和患者合作程度,可使用多克通道采集。始终从两侧同源肌肉进行记录;

如果可以,包括拮抗肌。

将记录电极放置在肌腹部,将参考电极放在附近的骨头上。

多导睡眠:应包含下颌电极.

采样率:≥1kHz

高通滤波:2Hz(回放时,可以使用20-50Hz的高通滤波,以减少运动伪迹)

眼电(EOG)

将电极放置在两侧, 位于外眦下方和外眦上方各一厘米处(斜位)。

采样率:>128Hz

滤波:0.3-35Hz

表 2 总结了最常见的生理信号采集方式:心电图 (ECG)、表面肌电图 (EMG) 和眼电图 (EOG)。由于它们的幅度范围(从 μV 到 mV)和频率特性(从非常慢的波到几百赫兹),这些模式是用专用的前置放大器或输入耦合器(双极通道)记录的。使用与 EEG相同的记录设备,可以同步记录,直接监测电生理和/或行为现象的同时发生。

记录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于评估心率和识别 ECG 伪迹。使用直接放置在皮肤上的表面电极靠近相关肌肉群,例如三角肌(Conradsen 等,2011)可以轻松记录 到EMG。这种模式在睡眠研究、长程视频脑电图记录和儿科研究中可监测到高度相关的信息。它与肌阵挛(Avanzini 等人,2016 年)、癫痫性痉挛、强直性和无张力性癫痫发作的区分以及癫痫性和非癫痫性惊厥性癫痫发作的区分(Beniczky 等人,2015 年、2016年)特别相关。在行为研究中,尤其是在多导睡眠图记录中,EOG是强制的。在头皮EEG记录中,它可用于识别眼球运动伪迹(Chang 等人,2016 年)和研究慢波(Virkkala 等人,2007 年)。此外,如果没有癫痫发作的视频,长程 EEG记录与EOG相结合能够区分癫痫发作与晕厥、心因性或其他非癫痫发作(Chung 等,2006)。然而,通常眼睑和眼球运动都可以通过 EOG 检测到(Iwasaki 等,2005)。在实践中,Fp1和Fp2头皮电极可用于全眼球运动研究,尤其是垂直平面中的运动。对于精确的眼睛位置监测(尤其是在水平面中),需要额外的表面电极,位于外眦附近(表 2)。

其他监测模式,如体动(动作记录)、血压(体积描记法)、呼吸(传感器或脉搏血氧仪)、颅内压或温度可以与头皮脑电图结合,但这样结合使用不太常见,专门用于特殊问题,如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监测。

儿童的电极放置

由于(小)儿童潜在的依从性问题而减少电极数量的操作虽然看起来很合理,但我们建议遵守成人定义的标准。极低数量的采集电极可能会导致与某些活动的检测及其定位相关的关键信息显著丢失。关于 EEG 源分析,因为颅骨的体积电导率值较高。精度与电极数量相关的说法尤其适用于婴儿和幼儿(Lew 等人,2013 年;Hoekema等人, 2003 年;温德尔等人,2010年)。因此,由于头骨更薄,理论上儿童需要比成人更多的电极来捕获类似的信号(空间混叠的风险),尽管由于头部较小,在儿科 EEG 中使用较少的电极(通常只有 10 或 12 个电极)是惯例做法。但是,除了新生儿或早产儿以外,25个电极是可以应用到儿童头皮的。用于(长程)脑电图的电极数量在危重儿童中可能会减少到 16 个(Herman 等人,2015年),对于新生儿的长程脑电图监测甚至可以减少到12个(Shellhaas等人,2011 年;Kuratani 等人) ., 2016)出于实际原因。在所有其他设置中,我们建议使用至少与成人相同数量的电极,即25个电极。

结论和建议

1.    建议使用标准EEG中的至少25个电极,包括下颞链的电极。

2.    对于头骨较薄的幼儿来说,空间采样不足的风险尤其严重。因此,儿科脑电图应使用与成人组一样多数量的电极。

3.    电极和头盒标签的修改将有助于向新标准命名法或10-10系统过渡,可用来解决特定的临床问题。


节选于:Margitta Seeck, Laurent Koessler, Thomas Bast, Frans Leijten, Christoph Michel, Christoph Baumgartner, Bin He, Sándor Beniczky, The standardized EEG electrode array of the IFCN,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Volume 128, Issue 10,2017,Pages 2070-2077, ISSN 1388-2457,https://doi.org/10.1016/j.clinph.2017.06.25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