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65课:理解了“㗊”,“嚣”字就很容易理解了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㗊”部的包括部首“㗊”在内的三个汉字,分别是:㗊、嚚、嚣。从本课开始,我们进入《说文解字》卷三的学习,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进行了大约七分之一了。本课的三个字详情如下:

1、㗊。㗊是《说文解字》540部之一“㗊”部的部首汉字,现代汉语已经将“㗊”部汉字并入“口”部,检索这些字,基本上都可以到“口”部检索。“㗊”有两个读音:

(一)jí。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众口也。从四口。凡㗊之属皆从㗊。读若戢。又读若呶。”会意字。本义是众口。这个字是会意字,但是却不用仔细考察字形发展史,因为自始至终,这个字的字形没有较大变化。如图:

(《字源》所载字形发展)

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楷书,都是四个口,这么多口,会意众口,非常明白。

(众口)

由众口又引申出“喧哗”的意思。即许慎所说“又读若呶”,呶,读náo。意思是喧哗。徐锴《说文系传》:“㗊,一曰呶。臣锴曰:呶,讙也。”桂馥《说文义证》:“呶乃字义,非字音,不当言读若。”

(二)léi。这个读音有两个用法。(1)同“雷”。《字汇补·口部》:“㗊,古雷字。见《七修类稿》。

(2)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名称(porphin),“卟啉”的旧称。或称“卟吩”。

㗊的小篆写法如图:

(㗊的小篆写法)

2、嚚。读yí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嚚,语声也。从㗊,臣声。”许慎认为这个字是形声字。本义是语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疑本义亦废疾之一,有声而不能成语者。”也就是说,嚚字本义是哑,有声而不能语。如果考察甲骨文等,我们认为这个字有可能是会意字。看字形:

(嚚的字形)

《甲骨文字典》称:,嚚字“从五口从臣,象众口之哓哓”,那么就至少有两个会意方向:1、一群人围着一个地位较低的臣下指责他,让他不敢辩驳,会意是哑,即朱骏声所说的“有声但不能成语者”;2、一群臣子众声鼎沸,喧哗不止,即上面说的众口喧哗。

这个字文字界暂无定论,好在,它只是一个生僻字,现在常用的意义也与本义不相关。

本义之外,这个字还有两种用法:

(1)愚顽。《广雅·释诂一》:“嚚,愚也。”《书·尧典》:“父顽,母嚚。”首领们说舜的父亲愚蠢固执,母亲(后母)愚笨悖谬,但是舜却能和他们平和相处,这是赞美舜的德行的话。柳宗元《时令论下》:“其有嚚然而不顾者,虽圣人复生无如之何。”用的也是这个意义。

(陈少梅绘《二十四孝图》里的舜,象耕鸟耘)

(2)言不忠信,奸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即用此义。

有个【猜想】实际上,老祖先们造字时很有想法,不停逞口舌之能的小人(臣),可不就是奸诈之人嘛。

嚚的小篆写法如图:

(嚚的小篆写法)

3、囂(嚣)。囂字现在已经简化为“嚣”,省简了笔画,字形字义基本不影响,为行文方便,文中用“嚣”。读音有两个:

1、xiāo。这是现代汉语常用读音,也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嚣,声也。气出头上,从㗊,从页。页,首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声出而气随之,故从㗊、页。会意。”会意字。本义是喧哗。是会意字,所以考察一下字形:

(《字源》中嚣的字形)

“页”,实际上是突出人首的人形,就是一个大头的人,四口表示发声喧哗。所以它的本义就是喧哗。《王篇·㗊部》:“嚣,喧哗也。”《诗·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嚣嚣。”《毛传》:“嚣嚣,声也。”苗是夏猎,周宣王夏猎,随行官员众多,人声鼎沸。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用的也是本义。

(柳宗元像)

本义之外,“嚣”字在这个读音下,还有如下用法:

(1)轻狂,浮躁。《新唐书·朱朴传》:“江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明代费信《星槎胜览》:“气候常熟,俗甚嚣薄。”都是用这个意义。

(2)嚣张,放肆。柳宗元《憎王孙文》:“王孙之德躁以嚣。”清代王夫之《宋论·太祖》:“昔者周衰,处士横议,胁侯王,取宠利,而六国以亡。秦恶其嚣而坑儒,师吏以重抑之。”都是用这个意义。

(3)悠闲自得的样子。《尔雅·释言》:“嚣,闲也。”郭璞注:“嚣然闲暇貌。”最典型的例子是《孟子·尽心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赵岐注:“嚣嚣,自得无欲之貌也。”就是他人了解也悠闲自得;他人不了解也悠闲自得,这是孟子给游说者订的立身标准。

(孟子像)

(4)通“枵”,朱珔《说文假借义证》:“《文选·养生论》‘则嚣然思食’注:‘嚣然,饥意也。’‘嚣’当为‘枵’之假借。”

(二)á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六:

(1)众口谗毁的样子。《集韵·豪韵》:“嚣,諠也。”《篇海类聚·身体类·口部》:“嚣,众言貌。”最应当记的例子是《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仔细想想,这个意义是不是跟本义有关联呢?

(2)山凹之地。《字汇·口部》:“山凹之地曰嚣。”

(3)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二经》:“(梁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有网友画了出来,如图:

(传说中的嚣)

(4)兽名。出自《山海经·西山经》:“(羭次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也有网友提供的图片:

(嚣兽)

(5)水名。《山海经·北山经》:“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五藏山经传》卷三:“其水又西南受象谷水,西会汾水注河。汾水自此以下名嚣水也。”【猜想】大概就是汾水的下游被人称为“嚣水”。

(6)地名。清代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书序》:“‘仲丁迁于嚣。’注:‘《史》迁嚣作隞。’《诗·车攻》笺云:‘敖,郑地,今近荥阳。’”在河南郑州附近。

嚣的小篆写法如图:

(嚣的小篆写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