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市场主导”?
【原创】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市场主导”?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的首条基本原则为“市场主导”,并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
我们注意到,此次《征求意见稿》没有给新能源汽车提出具体的产销量目标,而是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需要依据汽车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应当说,这是一个更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的规划,也是一个更加突出市场导向和市场主导地位的规划。因为,新能源汽车到底如何发展,到底应当如何支持新源汽车发展,如何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加健康、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不突出市场导向、不以市场为主导,实践证明,是很难真正让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市场竞争力,是无法得到提升的。
事实也是,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很快,市场的占有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各级也都对新能源汽车比较重视。但是,从总体上讲,新能源汽车是被政府补贴推着跑的,是被动乏力的发展。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创新创造的动力并不强,企业投入到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人财物都不是很多。很多企业,甚至根本不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条件和能力,只因政府补贴的诱惑力太大,也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因此,让补贴退坡后,这些企业只能被淘汰。
关键是,劣者是被淘汰了,但是,前些年的资源也被浪费了。如果能够早一点以市场为主导,可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好得多。也正因为如此,此次出台的规划《征求意见稿》,特别强调了“市场主导”的原因,且作为规划首条遵循的原则,也可以认为是对前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一步洗牌,进一步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考验,那些没有核心技术、核心团队的企业,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则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只是,补贴退坡以后,有没有强有力的支柱做支撑,有没有真正过硬的竞争本领,将直接决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必须看到,随着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国内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也将真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如何面对、如何迎接挑战,可能不要再把希望寄托于政府补贴方面。可以肯定,政府补贴只会越来越少,只会从以车辆补贴转向对技术的扶持和激励,转向对高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奖励。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没有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没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就很难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反过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市场的认可,得到政策的惠顾。因为,奖勤罚懒将会在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运用,指望政府补贴过日子的想法,必须彻底打消。
我们注意到,《征求意见稿》还对“三纵三横”进行了重新定义: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有一点必须肯定,无论是“三纵”还是“三横”,“技术路线选择”都是第一位的,都必须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放在最突出位置。否则,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不大可能惠顾无技术含量的企业。因此,在未来的五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极有可能是技术爆发阶段,各大汽车生产企业,要相恠1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研究和开发最先进的技术,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就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实力的角度考虑,自主研发最先进技术,当然更加重要。我们不希望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重蹈前些年汽车行业发展的覆辙,亦即只有汽车产销量,而没有核心技术能力很强、水平很高的国产汽车。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必须有若干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优秀品牌,并通过若干年的培育,能够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只有这样,才是中国汽车行业真正翻身的时刻,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走市场化之路的时刻。而要想这样的变化,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主导”、“市场引领”,强化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市场意识,让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