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增产不增效,铁矿石价格翻番,该如何反思?
【原创】
钢铁行业增产不增效,铁矿石价格翻番,该如何反思?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从今年年初开始,铁矿石的价格就从450元每吨一路上行,在7月初时,更是创出了近5年来的新高,达到了924元每吨的高点,近期虽出现回落,但依然在高点附近徘徊。
那么,为什么铁矿石价格会在半年内急速上涨一倍,达到近千元1吨呢?表面上看,与今年年初铁矿石主要生产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分别遭遇了严重的天气灾害和溃坝事故。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发货量合计约5.5亿吨,同比下降8.71%。与此同时,中国港口的到港铁矿石总量约为2.4亿吨,同比下降8.93%。
发货量下降、到港量减少,自然会影响到铁矿石的市场供应,造成市场供求关系紧张,价格上涨。也就是说,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是无奈的、被动的,是没有办法应对的,只能接受。但是,也不意味着除了被动接受之外,没有任何可以主动应对的地方。
事实上,从今年钢铁行业的生产情况来看,实质也是推动铁矿石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4.04亿吨、4.92亿吨和5.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9%、9.9%和11.4%。4月份至6月份,单月粗钢产量分别为8503万吨、8909万吨和875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2.7%、10.0%和10.0%,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正是因为铁矿石价格上涨,导致钢铁企业出现了增产不增效的问题。数据显示,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销售成本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实现利润总额1065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销售利润率5.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钢材市场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钢材出口还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仍然大幅提高钢铁产量,生铁、粗钢、钢材产量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呢?为什么不通过控制钢铁产量来遏制铁矿石价格上涨。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曾几何时,钢铁企业因为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且没有话语权,结果每年损失都在百亿以上。虽然此后钢铁企业试图通过参股国外铁矿石生产企业等,来增强铁矿石价格方面的话语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任何改变。按照钢铁企业提供的数据,此次涨价,钢铁企业成本至少每吨增加500元,如果依据去年全年钢铁产能9.28亿吨核算,今年上半年约生产钢铁5亿吨,成本上升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上涨的成本,除了钢铁企业自身消化之外,就是消费者承担。也就是说,仅铁矿石涨价一个因素,就让各方承受了2000多亿的涨价成本。
要知道,中国铁矿石消费占全球的60%,这样的需求量,完全可以通过调节钢铁企业的产能和产量,控制铁矿石价格的上涨。遗憾的是,钢铁企业不仅没有在铁矿石供应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控制好钢铁产量,而是加快了生铁、粗钢等的生产步伐,怎能不让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大大受损呢?
事实上,按照目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完全有条件对全国的生铁和粗钢生产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每家钢铁企业、特别是龙头钢铁企业,都对产量进行一定幅度压缩,减少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一旦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减少,铁矿石价格就会降低。即便上涨,幅度也会小得多。那么,为什么还要逆铁矿石价格而上,加大生铁和粗钢等的生产力度、加剧铁矿石市场的供需矛盾呢?
不错,铁矿石的生产方面我们没有话语权,铁矿石的需求可以有话语权的。尤其在经济运行情况不是很佳、市场整体需求还不是很足的情况下,对生铁、粗钢等的生产与供应也可以做合理的调整和优化,而不是把产量定得高高的,与铁矿石供应商形成价格上的同盟军,死抬铁矿石价格。
这也意味着,在铁矿石价格上的被动,与钢铁产量的控制不主动有关。如果说十年前的铁矿石价格上涨,与当时经济环境有关的话,此次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则完全是有关方面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格局,没有有效控制钢铁产量造成的,是不顾整体利益的体现。稍稍有些举动,就能把铁矿石价格控制住。至少,不让钢铁产量增长,就能较好地控制住铁矿石价格。
所以,今年出现的铁矿石价格上涨,是与有关方面对钢铁产量失控有关,与没有很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铁矿石供应紧张有关。更重要的,澳大利亚也好,巴西也罢,所发生的影响铁矿石供应的因素,都只是短暂的,是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解决的。真正引发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的,是国内钢铁产量失控,最终导致铁矿石价格失控,形成增产不增效的格局。这种只注重产量、不注重效益,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经营模式,何时才能真正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