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步入快车道,疫情防控需关注细节,企业莫有侥幸心理
【原创】
企业莫有侥幸心理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2月10日是企业可以复工(重要物资和生活必须品生产企业、公用事业单位除外)的最早期,虽然不是到期就得复工,不具备复工条件的企业,可以暂缓复工的企业,仍然可以延迟复工。但是,很多企业还是选择在2月10日这一天复工,并提出了复工应当做好的准备工作和防控措施。
这也意味着,不管有多少企业选择延迟复工,也不管2月10日复工的企业占比多高,复工步入快车道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带来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和城市返程高峰也正式到来。特别是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二线城市,都面临强大的员工返程压力,从而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
相关医学专家也曾预言,2月10日起的企业复工,将是疫情防控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一次重要关口。如果能够把握好关口、经受住考验,疫情防控工作的拐点将可到来,新增病例、疑似病例等都将出现下降,并在较短时间内使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也就是说,从2月10日起企业复工到绝大多数企业复工到位的这段时间,将是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衡量疫情防控能否进入拐点的关键。如何做好这段时间的人员监测和把控工作,避免出现疫情扩散,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
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把握的是掌握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流动,凡是从疫情比较严重地区出来的人员,都受到了各地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劝返。因此,从总体上讲,疫情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但是,由于此前已经大量失散的人员,也造成了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比较多的病毒感染人员。也就是说,存在病毒感染的人群,已经不仅仅是湖北等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其他地区的人员,也存在着身带病毒现象。如果不将其防控好,同样会引发疫情传染。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复工就需要更加注重对返程员工的管控,不能有一点疏忽大意和侥幸心理,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做到不放过一个人、不落下一个环节、不忽视一个细节、不漏掉一个疑点。
事实也是,如果复工企业对外来人员不采取隔离等方式,而是抱着多一个员工上班、就能够多创造效益的侥幸心理,就有可能出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现象。一旦有一个员工是传染源,就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全面停工、全部隔离的问题。到时候,就不是多创造一点效益的问题,而是损失惨重。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还是比较谨慎的,一方面,在复工时间的选择上,并不急于复工,而是依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复工时间,形成了错峰复工的良好现象,避免给城市防控带来太大压力;另一方面,选择2月10日复工的企业,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人员登记、隔离、消毒、防护用具佩戴、检查等也很仔细,企业领导检查也很认真。
但是,也不难发现,由于复工人员太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十分复杂,尤其是外地人员较多的企业,防控的难度更大,需要采取的措施更多。如隔离空间的确定,隔离人员的生活安排等,压力很大。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漏网之鱼”。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同时,由于防护用品供应、防护物资采购等也存在一些矛盾,复工准备的物资和用品是否充足,能够满足多长时间的防护,也是一个问题,会给未来一段时间的防控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复工企业来说,是一次严峻考验,且需要与时间赛跑,与持续的准备工作赛跑。
当然,铁路交通等部门,如何面对返程高峰,如何配合企业复工做好检查防控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铁路交通等部门的关口把控得好,能够减少一些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对企业复工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的。因此,此时此刻的铁路交通部门,应当更加注重人员把控,凡是有风险的员工,要坚持劝返,决不把矛盾移交给返程地区和企业。
近日,中央网信办下发《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积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时,积极利用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通知要求,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确诊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流动情况,为联防联控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
应当说,这项要求对正在复工或准备复工的企业还是比较有用的。因为,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对员工的情况掌握得到比较透彻、全面,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去向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员工在复工后与他人的接触情况。因此,有关方面应当深入复工企业,对复工企业的大数据应用进行指导和帮助,督促企业能够应用大数据进行防控。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外地员工较多的企业,更应当充分应用大数据进行防控,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
随着2月10日企业正式步入复工轨道,返程员工大量增加,城市防控压力加大,最严峻的考验也正式开始,最关键的战役正式打响。如果复工企业能够真正把防控工作抓到位,注重每一个细节、管好每一个环节、掌握每一个人的动态,并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防控,相信是能够比较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疫情防控的拐点也即将到来,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