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企不是救市,“房住不炒”定位不会变,开发商别心存侥幸

【原创】

救企不是救市,

“房住不炒”定位不会变,开发商别心存侥幸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2月1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在谈及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时,《报告》再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虽然截至目前,已有济南、西安、杭州、上海、天津、无锡、南昌、南京等10余个城市出台了应对疫情的房地产新政。但是,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立足点都是放在如何“救企”,而不是“救市”上。如提前预售、不能盲目压贷、减贷、抽贷、可以适当延期申报纳税等。目的,就是防止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爆发,甚至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等。

应当说,地方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疫情防控的需要。要知道,如果此时再发生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银行、购房者、施工队等集体讨债,甚至群体性事件,就会对疫情防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银行对其他企业的信贷支持和帮助。毕竟,开发企业大多在银行有规模较大的债务,多数开发商还拖欠着施工队的工程款,甚至还和其他企业有互保关系,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可能带来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需要注意的是,救企与救市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救企也是救市的一项内容,只要开发商不出现问题,市场的稳定性就能基本保持。但是,救企毕竟不是救市。市场的内涵要比企业宽泛得多。即便救了企业,市场能否有活力,要看开发商是否抛弃死杠房价的念头,真正地与购房者互动起来。如果因为政府救企,就以为是在救市,那就错了,就很有可能让自己走入歧途。

我们注意到,春节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央行连续出台了多项支持经济的政策。特别是1年期和5年期LPR,都采取了非对称“降息”。但是,也不难看出,央行并没有对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关照”的地方。特别是更能反映按揭贷款利率走向的5年期LPR利率,较上月相比仅下调5BP至4.75%。这也预示着,房地产市场除了享受到一些“普降”的“甘霖”,存量贷款和增量贷款有望享受一些“降息”的利好之外,其他方面应当不会有什么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了。也就是说,从管理层层面,不会对房地产市场有更多的照顾和放松。房地产企业,除了自救,没有任何可以等待的空间。

这也意味着,面对疫情,部分开发企业曾经抱有的一点调控放松希望,也在近期管理层出台的政策以及发表的看法中彻底打消了。所以,以恒大为代表的大型开发企业,开始用自救来表达对市场前景的看法,表达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现状的态度。因为,75折售房,如果放在若干年前,可能是天方夜谭,一定会遭受其他开发企业的集体攻击,甚至被地方政府约谈。那个九五至尊的“房产官”不就是因为房价下调约谈了开发商而名闻天下,最终把自己给卖了吗?即便是今年春节前不久,碧桂园在广西某市的一次降价,也遭到了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约谈。

不过,现在不同了。从地方政府来说,只要开发企业不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想降价售房回笼资金,就降价吧。因此,恒大的75折售房,也没有遭到地方职能部门的约谈。相反,却引来了其他开发企业的跟进。即便如此,到底有多少消费者会买账,也很难说。中国的购房者,大多是买涨不买落的。既然恒大能降价,为什么其他开发企业不能降价呢?如此一来,开发企业与购房者之间,还得进行利益博弈。这个博弈会维持到什么时候,估计要到疫情全面控制以后,且要看有多少开发商会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

特别需要提醒开发企业的是,尽管疫情对经济会产生一定影响,短期内经济会面临一定压力。但是,决策层决不会用房地产来刺激经济增长。如果用房地产刺激经济,那说明经济真的遇到巨大问题了,经济已经没有韧性了。有韧性的中国经济,会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作为恢复经济、拉动经济、振兴经济的主要手段。同时,从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的角度出发,会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开发企业除了享受短期的普降“甘霖”政策之外,其他的都必须依靠自己。与其被动地等待他人来救,不如趁早降价实行自救。谁自救得早,谁就有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处于有利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