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姜维王平为什么投奔蜀汉?
曹魏的武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外围宗室,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这些人,第二种是比较早就追随曹操,而且是带资入股的,比如许褚典韦李典,这些人都是地方豪强,投奔曹操的时候都是带着一些人马的,第三种是降将,也就是曹操在历次消灭其他人的过程中招降纳叛收罗来的,比如张辽徐晃张郃这些人。
这三种类型所能够得到的信任也是依次下降的,外围宗室去最受信任的,独自领兵独当方面的基本上都是这些人,其次是比较早就带资入股投靠曹操的,最后才是那些降将。至于从普通士兵升上来的将领,几乎不存在。像王平姜维黄忠魏延这种人,在曹魏阵营基本上得不到什么机会。
当迫不得已需要用降将来独当方面的时候,曹魏采用的办法一般有两个,第一个是用文官监军,进行牵制,要么是提前给他安排一个更值得信任的人打下手。比如张辽在镇守合肥的时候,他手下的两个副将李典和乐进一直和他关系不和,但是却仍然安排在一起,这就是明显的防范张辽的意思。
第二个办法则是尽可能的让外围宗室的大将们充当战区最高负责人,比如夏侯渊在关中的时候,张郃就是他的手下。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后,张郃也不是自己站出来接替,而是当时还是文官的郭淮站出来说服其他人,拥戴张郃暂时领军的。而且,很快曹操自己就来了,张郃也不独立领兵了,后来又是曹真个司马懿先后充当张郃的上司。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在关中和淮南,荆州三个方向上领兵的大将分别是曹真,夏侯尚和曹休,张辽张郃徐晃他们依然没有什么机会独当方面,也还是外宗室大将的手下干活。甚至见蒋济逗得到了护诸将的机会,久经考验的降将们依然没有得到信任。
曹睿时期,由于曹魏宗室个二代们中间出现了一个短期的人才断层,曹真曹休又死的太早,所以曹睿迫不得已才启用了司马懿开领兵。但在曹睿临死时安排后事的时候,考虑的第一个辅政大臣名单就是一个典型的二代共和的局面,其中除了曹爽,还有秦朗等人,但都是外围宗室二代。到曹爽专权时期,更是二代们集体上位,其他的普通人刘很少能有什么机会了。
邓艾算是曹魏晚期唯一一个出身比较低微而后来成长为高级将领的例外,是在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的亲自关怀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加上他长期外西线无姜维作战,功勋卓著,才上升到征西将军。但即便如此,在灭蜀之战中,司马昭仍然安排了地位在邓艾之下的钟会为统帅,而不是邓艾挂帅。
虽然曹操发过求贤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曹操并没有真心实意的相信过那些降将们,也并没有聪底层提拔多少人,到他死的时候,整个曹魏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外围宗室和早先就已经带资入股的元从功臣们。而到曹操死后,曹魏就在小圈子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其他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这也是王平姜维魏延这些人之所以投降刘备的原因,因为他们在曹操手下看不到什么前途,打仗的时候送死是这些人,打输了仗或者需要借人头的时候,也还是这些人,而功劳和好处永远都是那些外围宗室和各种非官即富的二代们的。只有连一个亲兄弟都没有的刘备的蜀汉政权才会吧这些人当成宝贝疙瘩,重点培养。
魏延出场的时候是在江夏,当时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而魏延此时的地位还非常低,之后长期担任曹魏这边的江夏太守的是当地豪强文聘,虽然也给过一些其他的待遇,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是不高的,还是只是个太守。魏延如果留在曹魏阵营,他的上限就是文聘,根本不会有刘备直接任命他为汉中太守的机会,也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将他提升到征西大将军的地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