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期戴锦华老师的对谈,写了这篇
刚听了「GQ Talk」最新的一期播客《对话戴锦华:时代变化太剧烈,不存在人生导师的位置》,很有感触。
随手记下几句话,分享一下。
1
「知识并不崇高,但知识是严肃的。绝不简化思想,绝不取悦和迎合任何人。」
最近,戴老师在B站开了电影课,所以聊到媒介对内容的影响。
戴老师在北大上课,大家坐在一起,有一个时空感,可以对话,可以补充,可以离题,但新媒体做不到这一点,它需要更快速、更简单、更直接,甚至更有梗的表达。
媒介的变化,多多少少会塑造表达。我自己的体会,写与说就很不一样,不同的平台,对内容的需求还有更加细微的差别。
作为内容产生者,我对此常常感到困惑。所以,听到戴老师的这句话,心头一暖。在听了太多「用户思维」之后,很容易把内容看作是一种消费品,甚或是一种消耗品。当然,很多内容确实只是被消费,方生方死,但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如果只是迎合与讨好,是很容易疲惫的,也是将自己工具化。
我始终以为,内容生产是一种手工业式的工作,但时代已然走到了内容工业化的阶段。在这种巨大的撕扯之下,戴老师的话有一种鼓励与抚慰的作用。
2
「输得起。输了别跪下。输了别趴下。」
戴老师很警惕做人生导师。这句话是她说自己唯一敢和大家分享的。不要怕输,要有韧性。就算在绝望里也要抬起头来。
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败。在挫败来临之时,如何自处,如何行动,才是我们的考验。
我的性格里韧性不强,反而常有自弃的那一面,所以戴老师的这句话,也颇有激励之感。
3
「我不服」
戴老师被称为戴爷,当然也是因为她确实有一种豪气。听到这样响亮的三个字,也蛮有感召作用的。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总体的情绪似乎是无所谓的,是趋向于躺平的。
是的,也谈到躺平。戴老师认为,每个人有躺平的权利,用不着这么积极上进。但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有没有可能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之外,找到我们真正的生命之所系?
躺平是相对于职业要求而言的消极抵抗,而积极的生活是关于自己的。在整个现代制度都在透支我们未来的结构之下,找到一个属于你自己,不会被剥夺的生命状态,是尤为重要的。
这也是我之前说我不大会躺平的意思。我大抵是个消极的人,但在个人层面,还是觉得人应该发展自己。
4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
「即使这些都不相信,请记得日行一善」
这是主持人说戴老师以前在学期最后一课上说的话。
第一句,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这个说起来蛮违反直觉的,因为我们的成长经验里,确实是越来越好。但事情并不一定永远如此,当改变在恶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准备?
第二句,戴老师说现在不这么看了。个人在时代进程面前,是很渺小的。但回到个体生命,总还是有可为之处的。
第三句,这就是个人层面的行事。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也许想不明白,有很多困惑,但不要放弃行动,不要放弃此刻,做好该做、能做的事。
Ps.整体而言,可以感到戴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更加让人喜欢的,是她的自省,以及她的某种气度。
最近,其实不是最近,是这几年常有一种不安,这不安大大小小,无法细说。虽然不是戴老师的学生,但听她的课与谈话,总是由一种安定心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