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3) 王维生平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人物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王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为他的诗名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管他答应不答应,硬委之以伪职。无奈之中,王维当了安禄山部下的给事中。

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贱之言,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接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贤殿学士,后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上元元年(760年)夏,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艺术风格

王维的诗,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的确概括了其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鲜明的艺术格调,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已然成为世世代代文人骚客不时引用的宝贵素材。

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诗歌除具有层次美之外,还具有色彩美,他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音律美

有别于唐朝皇室贵族热衷华歌,世人赞功德泽厚,王维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到中晚年后亲近大自然的情绪,他的诗歌音律随着内心态度的转变面转变,即不断由边塞诗歌的转自山水田园诗的幽静。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美

进入盛唐时期,唐朝崇尚开放自由的风气,使得大量外来文化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源于古印度的佛学思想得到唐皇的认可,禅宗得以盛行。王维便是禅宗的众多追随者之一,由于仕途不顺,诗人过起隐居生活,信奉佛学,以求淡泊名利,他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