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君

—苦海无涯的朝鲜君王,何苦生于帝王家的世间无奈

原创正二位都承旨2020-08-19 18:07:29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在古代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不仅执掌着江山社稷,而且影响着黎民百姓的生活。《诗经·小雅·北山》里记载过这样一段话:“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鲜明地点出了君王的性质和地位。然而,正因为君王身上被赋予了过高的权力,因此长久以来深受野心家们的窥伺。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非正常死亡的君王屡见不鲜,仅两汉王朝407年的时间里,就有数位皇帝过早驾崩,例如汉平帝刘衎、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等,他们或英年早逝、或遭人毒杀、或因病短寿、或意外身亡。总之,皇位犹如金字塔的诅咒一般,谁坐上去就有可能旦夕不保,唯有强权夺势、铁血无情,方能寿终正寝。

作为朝鲜半岛上最后一个封建政权,由太祖大王李成桂开创的朝鲜王朝也无法摆脱“皇权论”的历史规律。倘若即位之君年少懦弱,必定会遭受强势群臣和王室宗亲的威胁,下场往往令人不忍直视,鲁山君李弘暐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可怜的国君,虽然幸运地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权柄,却惨遭叔父的逼迫和屠戮,最终含恨客死他乡,直到224年后的朝鲜王朝第19代国君肃宗大王李焞在位期间才得以重新恢复名誉。鲁山君李弘暐的人生,充斥着太多的悲伤与不满。那么,到底他生前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呢?在著名的癸酉靖难爆发后,他又是如何去面对自己那位冷血无情的叔父呢?本期承旨将带来头条官方最权威的朝鲜王朝历史解读,为大家揭秘鲁山君李弘暐的不幸人生,何苦生于帝王家的世间无奈。

公元1392年7月17日,李成桂在开京寿昌宫登基即位,创立朝鲜王朝

文宗大王李珦的嫡子、鲁山君、端宗大王——李弘暐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记载,李弘暐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七月二十三日生于景福宫资善堂,父亲是世宗大王的嫡長子、后来的文宗大王李珦,母亲是判汉城府事权专的女儿,他是文宗唯一的儿子。李弘暐的出生,对于世宗和李珦父子而言,都是一件喜事。为什么呢?因为当初李珦被册封为王世子后,整整四年没能与王世子嫔诞下子嗣,让世宗李裪非常忧虑。要知道,古人结婚的时间通常比较早,一般在举行冠礼或笄礼后便可以谈婚论嫁了。朝鲜王朝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所以对家族香火的传承十分看重。李珦生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受封王世子是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换句话说,他在自己27岁时才真正实现抱儿子的心愿,这在当时的朝鲜社会已经算很晚了。不过,李弘暐的顺利降生打消了世宗的疑虑。在听闻都承旨赵瑞康的奏报后,世宗甚是喜悦,专程御驾勤政殿颁布教旨,宣布即日起大赦天下、举国同庆,又开设酒宴款待群臣。可见,李弘暐的降生带来了多大的政治影响力呀!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

正统六年辛酉七月丁巳,王世子嫔权氏生元孙于东宫资善堂。都承旨赵瑞康等陈贺,上曰:“世子年龄已壮而无嗣,予甚虑焉,今生嫡孙,予心之喜固莫如斯。”

由于身份地位的特殊,李弘暐从幼年起就成为朝鲜王廷重点培养的对象。尤其是世宗李裪,他很希望把自己孙子培养成一代明君圣主,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四月三日,年仅7岁的李弘暐被册封为王世孙,足以透露出祖父辈对他的殷切期盼。正因为身上肩负着庄严的使命,李弘暐在做王世孙和王世子时,就一直跟随着师傅学习儒家经典、史学典章。这段经历,为李弘暐日后出色的文学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二月十七日,在位三十三年的世宗李裪薨逝,没能活着看到孙子健康成长,嫡長子李珦穿着冕服在先王灵柩前即位,是为文宗大王。

太宗大王李芳远的嫡三子、忠宁大君、世宗大王——李裪

公元1450年2月17日,王世子李珦即位,是为文宗大王

文宗即位后,继续秉持着世宗的治国方略。对外进一步巩固北拓成果,加强对鸭绿江南岸的实际控制,有力打击女真人和对马岛倭寇的袭扰;对内则致力于平息先王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开辟新的土地,扩大人才选拔范围。据《文宗恭顺大王实录》记载,文宗李珦曾经在科考殿试时,亲自批改入围学子的试卷,并且在殿上号召群臣积极上疏言事。通过这一系列的为政举措,可以得知文宗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也有能力延续世宗大王开创的盛世景象。

只是,原本希望励精图治的文宗,最后却等来了丧钟敲响的时刻。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二月二十六日,文宗在给京畿观察使朴仲林手书诏文时,突然晕倒在龙案上,当场吓坏了周围的陪臣和内官,众人急忙将文宗扶入寝殿。经太医诊断,这是因为文宗身上的“痣证发作”,所以才导致他晕倒,而文宗也在翌日回复议政府的口谕里证实了太医的观点。文宗身体的孱弱绝非一天两天的事情,早在景泰元年正月,明朝敕使在归国的路途中,就已经知道世子李珦身体很差的事实,为此还仔细询问过身边的朝鲜官员安自立,想知道世子李珦的病情始于何时?透过安自立的回答,我们可以大致肯定,李珦的疾病属于顽疾之一的背疮,困扰了他很长时间。既然是顽疾,那自然就能够解释为何会突然间晕倒了,这也许是不治之症。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

使臣曰:“世子之疾,始于何时?”(安自立)曰:“自前月发肿,迨未差愈。”然世子去年十月十二日,肿发背上,长周尺许,广五六寸许。至十二月,乃得浓溃疮,根大如手母指者六箇出。

文宗李珦即位后,虽励精图治,却难以抗衡天命,身体越来越差

文宗李珦非常担心自己死后,年幼的儿子李弘暐难以驾驭王廷

王位是传给儿子还是传给兄弟呢?文宗思考了很久

自从景泰二年的晕倒后,文宗李珦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日常活动极大消耗着他的体力。与此同时,由于文宗笃信佛教的缘故(世宗时代主张“限佛”),君臣间产生的分歧也促使他不得不劳神去处理额外的政务。终于,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四月二十四日,文宗苦苦支撑的病体因背疮恶化而倒下,他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文宗作为过来人,亲眼见证过太宗李芳远的血腥夺位和世宗李裪的繁华盛世,所以他很清楚君王对于国家稳定和政局稳定的重要性。但现在的问题是,自己唯一的儿子李弘暐才11岁,让一个未成年的娃娃登上王位,实在是令人很不放心,更何况他身旁环绕着一群充满野心的叔叔们。此时的文宗面临着与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一样的难题。究竟该怎么办?王位是传给儿子还是传给兄弟呢?文宗思考了很久。

同年五月十四日酉时,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文宗在景福宫康宁殿撒手人寰,在位两年,享年三十九岁。弥留之际,文宗授意领议政皇甫仁、右议政金宗瑞、兵曹判书赵克宽等人为顾命大臣,负责辅佐年幼的世子李弘暐即位。父亲的离去,再次让李弘暐痛哭不已。一方面,文宗是他活在世上仅存的亲人(李弘暐的母亲显德王后在生下他不久便因病逝世),如今连亲生父亲都离自己而去,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饱读诗书的他清楚自己尚未有能力处理朝政,个人威望根本不足以震慑朝野,往后的日子将会变得异常艰难。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情绪,五月十八日李弘暐在景福宫勤政门即位,是为端宗大王,成为朝鲜王朝第六代国君。

公元1452年5月14日,文宗大王李珦薨逝,在位2年,享年39岁

王世子李弘暐在痛哭声中即位,是为端宗大王,成为朝鲜王朝第6代国君

李弘暐的即位,给当时的朝鲜政局造成了不小的波澜。太祖开国以来,幼主登基的案例是头一遭,不仅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而且让野心家们蠢蠢欲动,身为世宗嫡次子的首阳大君李瑈逐渐吸引了朝野上下的注意力。在后世的百家杂谈及影视剧作品中,每当涉及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少人就会直接给李瑈扣上谋权篡位的帽子,片面地认为文宗的薨逝让他喜出望外,随后动手准备抢自己侄子的王位。可是,承旨要坚决批判此类言论,原因是人类在做一件事情时一般会三思而后行,因为它关乎着切身利益,更别提像夺权这种可能会被灭族的忤逆之举。明成祖朱棣在北平起兵前,也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国策导致他自身难保,最终才决定铤而走险举兵靖难。

因此,首阳大君李瑈起初并没有或者并不敢贸然发动政变。他之所以敢向着自己侄子举起屠刀,期间一定经历了某段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大刺激了他的野心和欲望。这段历史事件,承旨认为是以皇甫仁和金宗瑞等人为首的两班集团企图将宗亲派势力赶出朝鲜的权力中枢,进而点燃了双方积压已久的矛盾,促成了首阳大君李瑈决定铤而走险抢夺王位。至于证据,则主要见于《世宗庄宪大王实录》、《文宗恭顺大王实录》、《鲁山君日记》、《世祖惠庄大王实录》和《燃藜室记述》五本史料。

负责辅佐端宗李弘暐的顾命三大臣,皇甫仁、金宗瑞和赵克宽

年幼的侄子即位,让首阳大君李瑈蠢蠢欲动

端宗李弘暐即位之初,王廷大权基本由皇甫仁、金宗瑞、赵克宽等人组成的议政府掌握,他能做的仅仅是处理一些十分简单的日常事务。也许是过早失去家庭温暖的缘故,李弘暐在即位后不久,就加封自己的堂兄桃源君李暲(后来的懿敬世子)、宜春君李友直、鸟山君李澍为承宪大夫,然后提拔了花园君李球、青城尉沈安义等一批亲近大臣。据坊间传闻,桃源君李暲与端宗李弘暐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俩人时常聚会谈吐、结伴出行。这个故事还被韩国编剧郑夏渊用于2011年12月3日放映的JTBC韩剧《仁粹大妃》的情节中,将桃源君李暲塑造成一个为了守护堂弟而不惜对抗父母的忠孝人物。不过,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听听就好,但是我们依稀可以从端宗李弘暐为王室宗亲所做的一些事情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和寂寞,毕竟苍天对这个苦命的孩子实在是太苛刻了。

《朝鲜王朝实录·鲁山君日记》

桃源君、宜春君友直、鸟山君澍,竝加承宪大夫,(李)球花园君、沈安义青城尉,以安义尚贞安翁主也。

按照文宗在薨逝前的设想,皇甫仁、金宗瑞等顾命大臣将辅佐端宗李弘暐直至成年,并且能够独立处理朝政为止。但是,实际发生的一切却与文宗所希望的方向相去甚远,顾命大臣似乎并不打算轻易归政于端宗。追溯缘由的话,一方面,皇甫仁和金宗瑞都是两班地方官出身,前者以江源敬差官起家,后者则以竹山县监起家,两人同是三朝元老(太宗+世宗+文宗),历经风风雨雨才步入权力中枢。在这种大背景下,注定他们会十分看重来之不易的地位和权势,不允许外人染指。另一方面,两班集团与宗亲派之间的矛盾随着端宗的即位,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态势。以首阳大君李瑈、安平大君李瑢、锦城大君李瑜等人为代表的王室宗亲迫切需要确立自己在朝野的位置,自然不希望看到两班贵族的权势过大,也客观制约着皇甫仁和金宗瑞必须紧握权力。于是,围绕着权力归属问题,双方开始了更加激烈的党争角逐,为不久后的宫廷政变埋下了伏笔。

端宗即位后,两班集团与宗亲派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皇甫仁、金宗瑞等人希望将强势的首阳大君李瑈赶出朝鲜王廷

由于自由缺乏家庭温暖,端宗李弘暐对王室宗亲的态度非常好

扪心而论,顾命大臣的所作所为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罪魁祸首。为了达到打压宗亲派的最终目的,皇甫仁和金宗瑞不仅在王廷创立“黄标政事”的选官制度,大肆提拔和安插亲信于朝野各个角落,而且开始不断给王室宗亲们挑刺,故意寻找他们身上的污点。景泰三年十月六日,即将前往北京朝觐的首阳大君李瑈打算在自家府邸内设宴款待前来饯行的客人们,其中包括不少六曹官员。这道消息,瞬间在议政府内炸开了锅。掌令元孝然愤而向端宗上疏,指责首阳大君的行径是逾制之举,理由是“朝臣会饯宗亲,前无此例”,应当给予处罚。见时机难得,站在一旁的金宗瑞也随声附和元孝然的意见,竭力请求严办首阳大君,想假借此事把首阳大君踢出王廷。然而,端宗李弘暐却没有认可他们的说法,反而打算亲自为自己的叔父饯行。

《朝鲜王朝实录·鲁山君日记》

掌令元孝然将本府议启曰:“臣等闻,六曹堂上将饯首阳大君于第,朝臣会饯宗亲,前无此例。况今衰絰中乎?六曹若是,则中枢院、宗亲府,孰不欲饯?恐后日据此为例,丧制遂紊矣。”

通过此次饯行事件,不难看出两班集团对宗亲派的步步紧逼,撕破脸是迟早的事情。果不其然,该来的总归会来。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月十日黄昏,首阳大君李瑈在自家府邸内召集了权擥、韩明浍、洪达孙等心腹重臣,宣称王廷内有奸臣,随后举起靖难大旗。借口自己帽角遗失,趁着夜色锤杀顾命大臣金宗瑞,然后带着100名侍卫甲士迅速冲入景福宫,四处搜捕两班集团的成员。正准备就寝的端宗李弘暐听到殿外传来噪杂的声响,还以为是侍卫间发生斗殴,就命令内官前去处理。结果,当神色慌张的内官前来回禀时,李弘暐才得知宫廷发生了巨变,首阳大君李瑈已经星夜入宫,并且派人前来请他下诏肃清奸臣。想必此时的李弘暐是何等痛苦与无奈,无兵无权的他只能听从对方的命令,颁布教旨严惩乱党,然后将军国大事移交首阳大君负责。这次宫廷政变,史称【癸酉靖难】,在朝鲜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李弘暐也正式开启了悲惨的傀儡生活。

公元1453年10月10日,首阳大君李瑈假借“清君侧”,突然发动政变

为了彻底铲除异己,李瑈下令府军捕杀两班集团的成员,景福宫内血流成河

端宗李弘暐无力阻挡局势的恶化,只能听天由命,将军国大事移交给叔父处理

中国有句古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用来形容自己的势力和利益不容许他人侵犯和分享。首阳大君李瑈摄政后,几乎将王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犁了一遍,但凡与两班集团有关的人全部遭到驱逐和杀害,而他则非常迷恋执掌大权的感觉,也越来越不把自己侄子放在眼里,甚至逼迫李弘暐纳妃,强行干涉他的私生活。此时此刻,真是印证了“人心隔肚皮”的古训。可能是这种憋屈的日子实在难以忍受,让李弘暐产生了禅位的念头。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闰六月十一日乙卯,首阳大君李瑈率领右议政韩确、左赞成李思哲、右赞成李季疄、左参赞孟姜卿等十多位重臣云集于景福宫勤政殿,商讨如何处置锦城大君李瑜、汉南君李、永丰君李瑔、惠嫔杨氏等逆党。正当众人争相讨论之际,李弘暐派内官前来传话,以“予幼冲不知中外事”为由,打算将王位送给自己的叔父。根据《世祖实录》的记载,李瑈一开始坚决不肯接受李弘暐的禅位,直到对方把传国玉玺放在自己手上时,才哭着从地上爬起来接受禅位。由于官修史书里往往夹杂着政治意识,所以此类内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现实中的李弘暐应该是提前遭到了对方的胁迫,故而不得不主动交出王位罢了。总之,首阳大君李瑈鸟枪换炮,头戴翼善冠、身穿衮龙袍,在群臣的欢呼声中登基即位,是为世祖大王,终于成为朝鲜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而端宗李弘暐,则被世祖尊为“恭懿温文上太王”,与懿德王大妃宋氏一起移居到昌德宫,沦为有名无实的珍稀动物,此时的李弘暐才14岁。

《朝鲜王朝实录·世祖惠庄大王实录》

鲁山出楼下,召世祖,世祖趋入,承旨、史官随之。鲁山起立,世祖俯伏涕泣固辞。鲁山手执宝授世祖,世祖辞不获授之,犹俯伏,鲁山命扶出。世祖具翼善冠、衮龙袍,率百官诣殿庭受禅。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角度分析,虽然端宗李弘暐失去了王位,但至少远离了权力斗争的中心,安享清净无为的生活反倒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而《鲁山君日记》里也多次记载了他出游的记录,折射出他貌似很满足当太上王的生活。如果历史照着这种趋势发展,李弘暐活到寿终正寝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真实的历史并不打算让他太舒服。对于李弘暐而言,失去王位或许并不是一件多么令人难受的事情,但是对于某些大臣而言,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因为在他们看来,李弘暐是文宗大王的嫡系血脉,是明朝册封且认可的正统之君,属于国家伦理纲常的正确典范。首阳大君李瑈只不过是一介王室宗亲,他有什么资格坐王位?擅自逼迫侄子交出王位,这是谋逆、篡位、不忠不孝!这种先例不能开,否则往后的朝鲜王位谈何稳固?因此,成三问、河纬地、朴彭年、柳诚源、金文起等一群矢志效忠端宗的大臣开始秘密联合起来,意图举兵推翻世祖大王李瑈的统治,迎接端宗复辟。

为了推翻世祖李瑈的统治,成三问、河纬地、朴彭年、柳诚源、金文起等大臣秘密联合起来,准备举兵政变

听闻有人打算谋反的世祖李瑈十分吃惊,遂严令义禁府捉拿反贼

公元1456年6月8日,成三问、李塏、河纬地、成胜、俞应孚、权自慎六个人在汉阳的军器监门前被斩首示众

政变这种事情,历来都是一场极其危险的赌注。运气好,单车变摩托;运气差,诛连九族。成三问是世宗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参与了《训民正音》的编纂工作,对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文采好不代表适合搞政治。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六月二日,右赞成郑昌孙和成均司艺金礩紧急入宫求见,透露成三问等人打算趁世祖出宫视察农业生产的期间,在路上举兵谋反。听闻消息的世祖李瑈大吃一惊,遂当即严令义禁府派兵抓人。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政变会走漏风声呢?原来成三问在拜访金礩时,借助不久前出现的彗星天象,试图拉拢金礩入伙。显然,这是一步臭棋,举国上下谁不知道金礩的岳父是靖难功臣郑昌孙呢?既然做了人家女婿,必然是穿一条裤子的人,怎么可能跟着你谋反?正因为猪队友的存在,政变成员很快就被官兵抓起来严刑拷打。

成三问在政治上的低能,导致政变计划流产。同年六月八日,成三问、李塏、河纬地、成胜、俞应孚、权自慎六个人在汉阳的军器监门前被斩首示众,朴彭年、柳诚源等人则在事发后饮刃自尽。经本人统计,在此次【庚子政变】中,前后将近17位朝鲜大臣惨遭杀害,其家族被悉数夷平,妻女没入官坊为妓,世祖李瑈又欠下了一笔血债。在处理完逆党后,世祖李瑈调转枪头,直指太上王李弘暐而来。由于成三问供出了李弘暐参与政变的内容,李弘暐在世祖眼里已经成为了欲除之后快的肉中刺。经过一番讨论后,世祖决定剥夺李弘暐的上王尊号,降封为鲁山君,并且流放至江原道宁越郡。就这样,李弘暐在全副武装的朝鲜官兵押送下离开了曾经无比熟悉的景福宫,只身前往环境恶劣的东南边陲,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多么残酷啊!一年后,时年16岁的鲁山君李弘暐在宁越行宫神秘死去,永远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庚子政变后,李弘暐被废为鲁山君,流放至江原道宁越郡

公元1457年,鲁山君李弘暐被人勒死在宁越行宫,享年16岁

肃宗大王李焞即位后,帮助自己悲惨的祖宗平反,在宁越修建庄陵祭祀李弘暐,并升格其庙号【端宗】

关于李弘暐的死,目前史学界主要有2种观点。其一,他在得知锦城大君李瑜起兵失败后,选择自缢身亡,说法源自《世祖实录》;其二,当世祖派人携带毒酒抵达宁越时,他被身旁的贡生用弓弦勒死,说法源自《肃宗实录》、《纪年便考》和《燃藜室记述》。通过对比双方的立场,承旨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可依据史料较多,而且较符合历史的真实性。而且,燕山君时期的金驲孙也在撰写《吊义帝文》时提及鲁山君李弘暐死后,尸体被抛弃在宁越的山林中,数月不得安葬,以致于被群鸟啄食的凄凉下场。综合这些资料,承旨判断李弘暐绝非正常死亡,他杀的可能性较大。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元孝大王实录》

上曰:“君臣大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端宗大王避于宁越时,禁府都事王邦衍,到郡踧踖,不敢入,及其入侍庭中。端宗大王具冠服御堂中,问所以,邦衍无以为答。彼以奉命之臣,犹且如此,而其时贡生之常侍于前者,乃请自当于所不忍处,便即九窍流血而毙。”

鲁山君李弘暐死后,世祖李瑈度过了11年的幸福时光,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九月七日薨逝,传位于海阳大君李晄,是为睿宗大王。由于后来即位的朝鲜国君均出自世祖一脉,所以没有哪位君王敢公开质疑“癸酉靖难”的政治性,直到肃宗大王李焞即位后,才重新审视这一段家族历史。肃宗李焞承袭了祖父孝宗大王的理学天赋,敢于触碰和探寻事情的真相。他不仅帮助李弘暐在宁越修建了庄陵,并且将他的庙号升格为【端宗】,要求当地官员按时清扫祭奠,成为朝鲜王朝27位国君里唯一一位陵墓不在京畿附近的君王。李焞的态度,间接体现出朝鲜王朝中后期开明社会思潮的涌动,同时也在教育世人要勇于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或许,这对于李弘暐而言是一种安慰吧!文章最后,就用他流传世间的一首诗来作为结尾:“一自冤禽出帝宫,孤身只影碧山中。假眠夜夜眠无假,穷恨年年恨不穷。声断晓岑残月白,血流春谷落花红。天聋尚未闻哀诉,胡乃愁人耳独聪?”

【参考文献】

1.《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

2.《朝鲜王朝实录·文宗恭顺大王实录》

3.《朝鲜王朝实录·鲁山君日记》

4.《朝鲜王朝实录·世祖惠庄大王实录》

5.《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元孝大王实录》

6.《燃藜室记述·岭南野语》

P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尊重版权,感激不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