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王运美:人生最美是撒娇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人生一世,撒娇几何。

为孩童时,撒开双手,求父母抱抱,为少年时,撒开双手,求情人抱抱。

甚至那才长几个月的小狗,也会在主人面前,蹦蹦跳跳,仰着肚皮,打几个滚。据动物行为专家研究,肉食动物将最软弱的肚皮展示给对方,是绝对的信任,等于把生命都托付给了对方。

也就是说,撒娇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对方是可以绝对信任的,连生命都可以托付的。

父母之于小孩,男人对于女人,主人对于小狗……这种亲密关系,还值得怀疑吗?

某种期待的获得,常常需要用撒娇的方式。

例如,从前的少年,像我们,有时要故意撒个娇。

通常是装病,“妈妈,我有些头晕。”这头晕摸起来不烫,量起来不烧。无形无影,属于心病,真正的病因是缺乏关爱,母亲当然知道这点小心思,她会走过来抱抱,把你放在摇篮里,轻轻地打扇,再去煮一碗面条,放一个蛋,这就是人世间最好的药方。

再有时,你会在母亲面前提醒她:“妈妈,今天我生日。”于是你突然获得关注,母亲另外煮一碗面给你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撒娇就是求重视,求关注,求温暖。

我生在一个贫困的多子女的家庭,又属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四个弟妹,四岁即睡在爷爷脚下,爷爷经常打牌到深夜,凌晨一两点回家。我独自睡觉,总是自己吓自己,把泥巴墙上各种痕迹看成了各种鬼怪,好像要从墙上走下来。我用被子盖头,还是睡不着,我怕,又没地方可走,父母床上挤不下我。那个年代,谁家没有六七个孩子。你撒娇,又有何用。

那时候,饥饿又是如影随形。家里十一口人,常常一天吃两餐或一餐,有一种粑叫麸粑,黑黑的,很粗糙,原是猪吃的东西,爷爷分给我们一人一个,我不吃,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躺在凳子上,没有精神。母亲很心疼我,她到学校找我回去,一定要吃点东西。

后来有一次生产队“打平伙”,母亲分到一碗小麦粑,她一口没吃,端回来给我们这些“饿鬼”吃了,那种美味,现在还记忆犹新。

穷人家不仅没吃的,也少穿的。

我们家孩子多,上面又是姐姐,母亲竟然把姐姐穿小的衣服给我穿,我那时已经上学,有了男女性别意识,怕人家笑我穿女的衣服,就躲在房里关了门,以示抗议。但抗议又有何用,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穿了女裤去上学,偷偷摸摸的像做了贼,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看着:“瞧,他穿了女人的裤子!”上厕所时要等没人时才进去,千万不能让人看见我的女裤子。你想想,家里贫困如此,撕娇又有何用。

当然,也有撒娇起作用的时候。

比如,过年去外婆家拜年,我们六个孩子走七八里路,本身因营养差导致体质弱,走长了路就腰酸背痛腿抽筋,坐在地上一歇再歇。这时父母两人打马肩,一手抱,一手牵,大家都得到了父母的照顾,皆大欢喜。

夏夜酷热,蚊子多,我们都挤在父母身边说好热,说蚊子咬了,我们的撒娇起了作用,父母白天劳累,晚上还要给我们挠痒,打扇,我们安稳睡去,母亲就是一台不用电的电风扇,整夜都在工作。

想起来,我这一生撒娇的次数真是屈指可数。

少小离家,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拖了铺板被子上中学,十一二岁开始自己洗衣服。在学校因为个子小,打不到饭,饿了几餐,后来也学会了挤队,插队,找关系……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从此不再挨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残酷的现实逼迫我们必须独立面对各种困难及挑战,你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活下去。

后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真正独立了,每次见到父母,他们还是忍不住问长问短,生怕我不会照顾自己。

每次骑摩托车,父母一再交代骑慢点,别撞了人。每次的话都是一样,我早就听烦了。我都是四五十的人了,你还把我当小孩呀。

2012年农历十月十九日,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从前的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母亲总会念叨一句:“今天是运美生日呢。”

我很小的时候常常用这个日子撒撒娇,求关注,求重视,求被爱,果然,母亲会做一碗带鸡蛋的面条给我吃。

我也渐渐老了,这个日子总是很平淡地过去,没有面条,没有提醒,没有郑重其事地大张旗鼓的关注,甚至有时在这一天,因生活琐事而烦恼,因“政见不同”而夫妻吵架。都这么大年纪了,你撒娇给谁看呀?我们总是不记得父母生日,忽略自己的生日,却把孩子的生日记得跟国庆节一样,且大操大办,好像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宝贝儿子又大了一岁。

母亲走了,我们面前倒下了那面挡风的墙,从后台走到前台,为后人遮风挡雨,让后人撒娇卖萌。

到了这个年纪,才发现,人生最美是撒娇啊。

最深刻的一次体会是不久前,我骑摩托车因让大车而摔倒在地,摩托车压在身上,脚上鲜血汩汨流出,倒在地上十分狼狈,无助。旁边有很多民工,冷冷地看我一眼后,照常做自己的事。想来我一生扶危济困无数,自己倒地却无人理睬,伤痛伴着心寒!猛然想起了母亲,如果她还在世,看到此情此景,该是何等痛苦。小时候,我的手破了一点皮都要求母亲呵口气,安慰一番,如今倒在地上,只有自己拼命挣扎了,毕竟,千岁的爷娘难保百岁的儿呀。

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没有母亲的日子,你要学会独立与坚强。”

(0)

相关推荐

  • 人应该活得深刻些

    今天是我的生日,首先想到的是母亲,"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你让她受难,她却将爱,全部倾注于你.母亲之于我们,母亲的伟大,只诠释一个:无私的爱. 所以,每到这一天,你最应该做的事 ...

  • 生日感悟

    "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这个流传至今的俗语,再一次萦绕在脑海中,引起了回想的漩涡,共鸣出了那么多的许多. 父亲不在了须为何物?生日这一天是我的,是父母给的,是生命的传承,人生的延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猪之往事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如家字,上面宝盖头,下面豕字,古汉语中豕字就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点灯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  :王运美   /   图:堆糖 我的家乡有一个流传久远的风俗,就是在除夕和元宵节这天要上山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芝山行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芝山可能是江西省鄱阳县最有名的山. 很早以前,它叫"土素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摩托车与狗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算来,我骑摩托车已有十几年了,行程几万公里,经过几多风雨,走过几多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省检要来了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省检要来了 文:王运美 图:堆糖 (一) 省检真的要来了,这次是动真格的. 县委书记亲自开会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那人,那树,那老屋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我家老屋门口有两棵树:一是柚子树,二是扁柏树. 两树栽于何时何人,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家乡古迹拾遗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家乡古迹拾遗(一)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这是一个山清水秀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我的“特殊”的老师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我的老师王松年先生,是一个很特殊的老师. 大约是读小学四年级时,他 ...

  • 赣鄱专栏 | 王运美:走近余老师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 :王运美  /  图:堆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有幸成为余老师的学生,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