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学组:环形强化腮腺占位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共享影像,合作共赢
感谢有你相伴
致谢:余黄俊、农天山、赵朝光
女,74岁。CT200803038
主 诉:发现右腮腺区肿物1月余
现病史:约2020年07月底无明显诱因下触及右腮腺区有拇指头大小肿物,无痛,无畏寒发热,无呼吸困难,无破溃流脓等现象。于2020-08-03来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行彩超检查后转我科门诊就诊,我科门诊医师行CT检查后诊断"腮腺肿瘤"收住院治疗。当时患者未予接受,现由家人带来要求住院治疗。患者近期精神、睡眠、进食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异常改变。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肝炎、性病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输血史,余系统回顾无异常。
个人史 :出生成长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否认到过流行病疫。居住环境及生活条一般,无不良嗜好。
月经及婚育史:已绝经多年,适龄结婚,育有小孩,爱人小孩体健。
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无传染病史,无遗传病及类似疾病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癌肿及精神病史。
放射科考虑的诊断方向
检查所见
右侧腮腺区见一大小约21mm×20mm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无分叶,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病灶边缘较明显强化。鼻咽未见异常,各层面所示骨质未见异常征象。双侧下颌下淋巴结显示。
诊断意见
1. 右侧腮腺占位,考虑良性病变,混合瘤?腺淋巴瘤?
2. 双侧下颌下淋巴结显示。
专科考虑是诊断方向
主要考虑以下疾病:1.Warthin瘤 多见于男性,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可有肿块时大时小的消长史,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很少有结节,质地较软,有弹性感。肿瘤常多发,约12%病人为双侧腮腺发生,也可表现为一侧腮腺的多个肿瘤。腮腺造影可见肿瘤所在处多数分支导管排列紊乱、扭曲、不规则扩张和狭窄,末梢导管可见点、球状扩张,主导管可有腊肠样改变。B超检查可见病变内部低回声区被线状强回声分割成"网格状"。2.腮腺混合瘤 是一种临界瘤,早期为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病史较长。肿瘤呈球状、分叶状、大小不等,边界清楚,活动,一般不出现面神经麻痹,当肿瘤突然生长加速,出现疼痛、面瘫时,提示肿瘤恶变。3.腮腺区淋巴结 位于腮腺内,可为1个,也可为2、3个,大小在1cm以内,光滑、活动,当伴有炎症时可固定并伴有触痛及肿大。
手术处理
大体病理:术中见右腮腺区后极见约2.5cm×2.5cm不规则肿物,质软,包膜完整,与周围腮腺组织粘连。
手术过程:(1)取平卧,头偏健侧,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孔;
(2)切口:采用"S"型切口,自耳屏外侧约0.5cm经耳垂下方向后至下颌处,切口皮肤、皮下组织;
(3)切除肿物:在腮腺筋膜的浅面,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瓣往前翻起,暴露腮腺的浅叶及肿物,解剖面神经,提起肿物,沿肿物四周钝性分离,将肿物完整切除,并将与肿物粘连的腮腺组织切除,结扎血管彻底止血;
光镜所见: 囊肿,腔面被覆复层上皮,囊壁淋巴组织增生伴淋巴滤泡形成;涎腺组织小叶结构存在,无明显异常。
诊断意见: (右侧腮腺)淋巴上皮囊肿。
讨论
腮腺囊肿是较为少见的涎腺瘤样病变,其中淋巴 上皮囊肿更为罕见,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大多为个 案报道。
手术均行肿物及部分腮腺组织切 除,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无明显粘连,肿 物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内部呈囊性或囊实性,囊壁 薄,部分囊内容物粘稠者,呈胶冻样。
影像学表现
呈单发单房囊性病灶,边缘可见低密度囊壁,等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均见囊壁明显强化,中心无强化,病灶均位于 腮腺后极,少部分位于腮腺前部。
组织病理与影像
CT及MRI检查均可见病灶 边缘薄壁,呈低密度或低信号,组织学检查可见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衬多层扁平上皮,上皮组织 周围可见大量淋巴样间质,其中有淋巴滤泡形成,病 理与影像一致。影像所见囊变区,组织学检查见囊腔 内为含浆液性的分泌物,其中可有脱落的上皮、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与淋巴液类似。当囊内脱 落上皮含量丰富,囊液液体粘稠时,CT可表现为高密 度,MR上可出现短T1信号影,本组CT检查1例出现平 扫呈等密度。
腮腺淋巴上 皮囊肿组织来源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LEC形成 的组织学基础是在颈部淋巴结开始发生的胚胎期,腮 腺始基亦迅速发展分化,腮腺上皮组织迷走生长入淋 巴组织内[1]。有研究显示在HIV阳性的患者中,不但 可检测到HIV抗原存在于腮腺LEC滤泡中心细胞中,而 且可以在囊液中发现大量的HIV病毒[2]。
腮腺良性肿瘤鉴别诊断:
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 淋巴上皮囊肿,脉管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