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月读书”话书香
书香,书中夹香草发出的香味,现指读书风气。家乡宋河是一个“书香小镇”,有孔子“借月读书”之地、“书台映月”景观。中秋节前夕,我游览孔子“晒书台”,就“书香”话题作文一篇,与书友共勉。晒书台学名“书映台”,东连宋河集镇,西望江关村,北靠雨大岭,南临富水河。这里地势突兀,台高百余米,台身下为砾岩,上面是积土,顶平呈长方形,形状如书筒。经考古证实,系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书台映月”是本地“古八景”之一,每当中秋明月升起,“白入一溪银汉臣,碧澄四野冰盘游”,景色十分迷人,吸引小镇居民观光。相传孔子到楚国讲学,途经富水河时,因水深书多,马车翻入河中,弟子迅速将书捞起,运到河边小山晾晒。孔子白天在台上晒书,夜晚借着月光攻读,在此滞留数天。孔子离开此地后,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小山取名“晒书台”。《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提到“宋河战役”,书映台就是主战场之一,山台上筑有碉堡、战壕,由国民党兵驻守。1948年4月,江汉军区独立旅袭击守敌新编十七旅,打响宋河战役,全歼敌兵3000余人,中原军区首长刘伯承、邓小平对此战通令嘉奖。这里是红色土地,家乡人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正在创建红色教育基地,让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登书映台眺望,富水河两岸八里平畈,金色稻谷一望无际,一派丰收景象。富水河深潭倒影,水底洞天,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临台即景,情趣盎然,犹以盛夏纳凉,秋高赏月,更是别有风趣。清代陈宗璜留诗一首:“皓魄横空万景幽,峥嵘山势压芳洲;台高露冷光偏艳,地僻尘清色更悠。”书映台西面,有一条小河,古驿路经过,因路转急弯,加上溪水流淌,行人不便。在民国初年,集镇商民高守诚,修筑水泥拱桥一座,古石桥现尚存。上世纪六十年代,应随公路从此通过,建新桥一座,名为“书映台桥”。改革开放之后,家乡人民在书映台之东,修筑一条街道,长约2公里,取名“映月大道”。随后,建起映月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六路和映月东路,设立映月路社区,让“书台映月”连古通今,名扬京山。小镇建设日新月异,成为县域副中心城镇,全国重点镇,镇级市建设试点镇,素有“楚天明珠”之称。以孔子传说为基础,以宋河战役为题材,传承孔子儒家文化,挖掘红色革命故事,当地政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改造和富水河治理,将古镇保护、红色文化、书香文化结合起来,梳理传承文脉,打造富有孔子文化的“书香小镇”。孔子在晒书台“借月读书”,与西汉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同属古代读书故事,家贫而读书刻苦之人,成为名扬千古的文豪,如今仍令人感动,催人励志读书,成为有知识之人,国家有用之才。秋游“书台映月”,给我带来很多启发,激发人之读书热情,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都要坚持读书,养成读书习惯,爱读书、读好书,为建设“书香审计”增砖添瓦。我们在“书香机关”创建中,要开展好“读书日”“读书月”活动,构建好“书香股室”“书香家庭”,打造好“青年书香号”,掀起干部职工阅读热潮,给自己“充电”,提供精神食粮,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强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