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被授为宪部尚书,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又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叛将李希烈缢杀,追赠司徒,谥号“文忠”(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的大臣一种谥号,唐朝只有裴度、郑从谠、韩休、颜真卿等几人获此谥号)。
01
《自书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原迹现在日本。法帖为楷书纸本,33行,计255字,书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末,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
法帖后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跋。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米跋:“右颜真卿自书告。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审定。”该帖曾收入宋内府,后又曾被韩胄、贾似道,明韩逢禧,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历来被人视为颜真卿真迹。
《自书告身帖》书法厚重严谨不失豪放。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此帖不同于碑帖的面貌,字里行间表现出颜书楷书行笔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自书告身》开始时尚有些庄重矜持,从字的结体和字间距的安排可以看出来。到中后部分,其欣然的心情跃然纸上,字间距和行间距加大,结体自由舒朗,更显气质。鲁公此帖书写的痕迹明显,尤其在起笔、行笔、收笔之间,变化微妙,且绝非刻意,也决然不同于碑帖的精致、雷同,而更具性情。其长撇往往中间加粗,且角度略有变化,右点和底下的点如“真”、“其”等字,粗壮有力,又呼应有致。其长横入笔方圆变化,如“一”字、“上”字等收笔时急顿回锋,书写时的动作微妙,与整字之重心安排相得益彰,不同于碑帖的提按折返。《告身》帖结体宽舒博雄强,力量感十足,结字疏密有致;用笔老辣饱满。字多裹锋下笔,方圆由心,横细竖粗的一贯特征仍见,左右竖笔往往中间微微向外弧出,整字略呈石鼓之形,给人稳重之感,又能沉雄博大。洪厚甜:“我们主张大家在对一个新帖临写的时候,对它进行单字练习的时候,多做分解练习和局部练习,对一个字的临写我们也主张要反复几次。你比如说这个“少”字,第一次写出来的时候我就要对它进行分析。用笔快慢,轻重,点画的交接、断连和它整个字的造型密和疏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再调整呢?你可以画一些辅助线对它做一些感觉上的调整。我们在第一个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做了第二个“少”字。那么是不是重心还有点下坠呢?我们可以对它再做一次调整。这样一系列分析过后,我们的字是不是更靠近原帖的这种感觉呢?这次的撇有点长,那么我们就再做一次。从第一次的不熟悉,到后面我们逐步的掌握它,都需要有一个分析的过程,我们通过反复的对它进行调整,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对它的把握越来越到位,笔墨上的感觉也会不断加深,下次我们对它进行表现的时候就是以它作为参照来进行表现的。这样的练习做的对了,我们对帖的认识自然就加深了。我们在做一组字的时候,大家注意,就要注意它字与字之间的轻重了。我们要把每个字的特征特点都要分解开来,对它进行深入的观察。我在表现的时候就运用《勤礼碑》那种力量感比较强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它。最后要对它进行意态表达的时候,写出它那种内涵来。先捕捉它的形,最后再捕捉它的韵。先求它的形,这种笔触的运动内容,然后熟悉了它之后再在运用它的过程中追求它本体的用笔的内在韵味,这两步分开来做。一开始就要捕捉字形,又要追求韵致,顾此失彼。一写就可以是《勤礼碑》里面的标准字形,但是这种爽劲、爽利肯定不是《自书告身帖》的,那么我们在熟悉它以后再来追求那种韵致。同样的结构,整个字的韵味一下就内敛了,如果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点随意,就会有一种从容和自信。所以你要真正说《自书告身帖》能够给我们什么提示,就是这样一种自在和从容,严谨到位上的一种升华。“孙稼阜:“颜真卿传世的楷书墨迹《自书告身》虽有人疑其真赝,但其书法却是颜真卿楷书标准风格,点画、结字尤近《颜勤礼碑》。原作后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等跋,蔡襄认为是颜真卿末年书,董其昌说:“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是肯定其为颜真卿真迹的。观《自书告身》字,其点画之绵劲,结体之稳健,气态之从容,属大手笔。以之与《颜勤礼碑》互参,于颜真卿楷书笔法、结体会体会更深。沈尹默精于笔法。历来深究笔法者易重起、收笔,因起、收最能体现笔法特征,而行笔最见书家功力。观颜真卿书法,笔力雄劲,如绵裹铁,蓄劲足,因而势外溢。观之有似山岳,迫人之势扑面而来。沈临作起收笔分明,结体较原作显宽博,工称中见活泼。唯行笔稍劲利,不如原作之“厚气”袭人,两相比较,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