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间-论人际关系

笔者把三我一体中的“自然我+当然我+超然我”分别归结为“朴+贪+慈”三字,由此推导出六种人际关系:①慈↔朴;②朴↔朴;③慈↔慈;④慈↔贪;⑤贪↔朴;⑥贪↔贪。其中:“慈↔朴”——超然我与自然我——超然于名利的“慈朴合一”是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境界;“慈↔贪”——超然我与当然我——好比如来普度众生——对“当然我”也有慈悲心;而“贪↔贪”——争名夺利则是名利人之间关系的常态。在上述六类人际关系中,凡有“慈”或“朴”字者就平衡,凡有“贪”字者就不平衡,求名求利之“贪”是人与人关系的大敌。

扩展阅读:三我一体人性理论

从人性的三我一体理论说,良好的人我关系须三项修炼或原则:一是自己要顺其自然我,而对他人的“自然我”要有恻隐之心;二是自己要少点当然我,而对他人的“当然我”要有宽恕之心+慈悲之心;三是自己要多点超然我,而对他人的“超然我”要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人人都“顺其自然我+少点当然我+多点超然我”;对人都“慈爱自然我+宽恕当然我+感恩超然我”,连世界也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自己“少点当然我”是一场修行,而宽恕+慈悲他人的“当然我”是一种境界。他人的“当然我”着实可恨,但可恨之人自有可怜之处,所以宽恕名利人的同时还要加上慈悲之心。菩萨为凡夫造业因果报应而慈悲。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就是平衡: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也如何对待你;你容不下别人,别人也容不下你。论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有“欲人施于己者,必先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反过来讲就是,你愿意别人怎样待自己,你也要怎样待别人。改善人我关系的诀窍:看别人大点+看自己小点,不信你试试。相反,总是看大自我的人,人脉关系肯定好不到那里。古人称“大人+小我”值得借鉴,还如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人之通病是为自己求名求利而损害他人求存求活,尤其是伤害到他人的核心利益时,不但自己求名求利不得,而且必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求存求活。

“当然我”的{名+利+情}×{权+钱+色}六大贪欲造成个人的内在不平衡,而“自我为中心×名利最大化”两大价值取向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人与人的冲突都是因为名利不平衡,而平衡的关键在于:一是处理好自我为中心与他人为中心的关系,对他人保持高容忍度,你多包容人的“当然我”,他人才可为你所用;二是处理好自己名利最大化与他人名利最大化的关系,对他人保持低期望值。人与人之间在特定时空,中心只有一个,不可能两人同时都为中心,双方同时都要名利最大化也是不可能的。自我为中心+名利最大化行不通;以他人为中心+名利最大化也不可久;老子优先+老子第一,这是在想当然。

人际交往三大原则:一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二是“己欲施人,观需与之”——自己欢喜的,别人不一定喜欢,要根据对方的需求给予别人 ;三是“己之所欲,勿伤于人”——自己很想得到的,不要伤害到别人。这三条原则中,“勿施于人”是将心比心,“观需施人”是换位思考和处事艺术,“勿伤于人”是做人底线。人我关系的核心是如何防止不平衡,既不要因别人错误而让自己不平衡,也不要因自己失误而造成别人不平衡。既要防止自己贪欲而愧疚,还要防范被人贪心而后悔。

还有朱熹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再加“低期望值+高容忍度”那就更加完美。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在名利场,“当然我”多,“超然我”少。对人性“三我”要:慈悲+宽恕+感恩;对人性贪婪可:远离+教化+利用。面对负能量、负价值之人,你无力改变,但可以远离。你既来之就不必与尘世隔绝,又无能量改变他人的贪欲,不得已也只有利用人性的贪婪。 所谓“利用”就是“利”字当先——投其所好,然后“用”之——为己所用——为生存所用合理。

拓展阅读:《人之道》 平衡方舟 著

人际关系遵循“事物对称”法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属人与人之间的对称现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怨报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属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对称状态。“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称。良好的人我关系需在如何满足他人需求与自己需求、他人得利与自己得利、宽容他人与调整自己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人人都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你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会被他人所尊重。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辛劳、尊重他人为生存而做的各种努力…你特别要做到尊重体力劳作者,尤其是要学会尊重那些自以为不如己的人。你把自身的名利看得愈重,别人就把你看得愈轻。你心目中有别人,别人心目中才会有你。你当别人一回事,别人也当你一回事。你愈是把自己当回事,别人就愈不把你当回事。你愈是自以为了不起,别人愈是看你不起。只要做好自己,你愈是不求名利,名利反而来求你。

人际关系最大的敌人是贪念,当一个人以“名利”为核心,就会认钱不认人,讲利不讲情,只有名利没有朋友、没有亲情。名利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名利最大化+自我为中心”,名利场中人人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又回到自身利益上,所以,争名夺利始终都是名利场上的主旋律。人生的可悲之处莫过于将大多时间精力用在跟别人争斗上:友人、情人、亲人都有可能成为你争斗的对象。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求他人都是“超然我”,而自己却是个十足的“当然我”。人人都有损人利己的倾向,可又人人都憎恨损人利己的行为。

人我之间的利害关系

  • 害人害己:以损人目的开始,以害己结果告终,名利场上“当然我”们普遍如此。“当然我”膨胀,必走向灭亡。
  • 害人利己:小人爱财,无道取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直到害人害己,属“当然我”的常态。人人“当然我”,天下必大乱。
  • 利己不害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人我平衡关系的底限,也是个人求名利的道德红线。少点“当然我”,个人才安全。
  • 利己利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做人做事的理想模式,属于可持续的人际平衡关系,近乎“超然我”。多点“超然我”,你好我好大家好。
  • 舍己为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属“超然我”境界。为大我生存而牺牲小我是存在的最高价值。人人“超然我”,人间才美好。

相互需要 彼此包容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平衡问题,名利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名利的平衡,其基本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生存与名利的关系。人际关系就是要在自我与无我、自己和他人、自利与利他之间求得一个平衡。你使人家利益最大化,人家就会以你为中心。剩余智慧使人际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大部分人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平衡问题,而能处理好这个问题的仅是其中的小部分人。

人际平衡关系取决于“相互需要度×双方得利度×彼此容忍度”三大因素。名利人之间,相互需要才有关系(各取所需),双方有利才可持续(满足需求),彼此宽容才可长久(求同存异),只有1+1>2才有价值(结构优势)。名利人总为满足自身欲望而相互利用,却很难相互宽容。愈是自我为中心,愈是被边缘化;愈是利益最大化,所得反而愈小;只有互利双赢才可大可久。

人与人之间只有存在相互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形成彼此的平衡关系。名利人的需要有:名利情×权钱色+自我为中心×名利最大化,没有相互需要的人之间不会形成关系。人与人之间有关系才有平衡,有平衡才有不平衡,双方有利的平衡才可持续。人际天平的砝码就是“名+利+情”和“权+钱+色”,利用这些砝码可以摆平任何名利人。同样,双方都想占有或控制同一名利资源就有发生利益冲突。

名利人之间交往也是一个相互满足各自欲望和需求的过程。“准平衡”运用到人际关系上,你不妨先满足或照顾对方的名利,后利用对方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名利最大化以不损人为限;自我为中心还须尊重别人。人际关系的高手应当是先予后取——先吃亏后赚便宜。所谓气场不过是你有满足别人名利需求的能量。

在名利人之间,一切都如同生意,相互有需求才有关系,双方得利才可持续。生意人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名利人的目标则是赚取名利,他们之间的“生意”无非是以通过满足交易对手的需求,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名利人之间无非是一种相互满足欲望的关系而已。与人相处最忌:做人越来越贪,做事越来越差;欲望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低。

名利高手所谓的计谋不外乎是利用人性贪婪和弱点,其逻辑无非就是:人性本贪(前提)→顺应人欲(策略)→投其所好(手段)→为己所用(目的)。从小我只看到小天地,从大我才看得到大天地。人在名利场,反名利人之道而行之,反而会得到意外的名利。过于“自我”反危及小我,超然“小我”反实现自我。当你争到的金银财宝愈多,看到的清纯笑脸就愈少。

名利人之间的名利生意,当然而然是名利的平衡,但双方都要自身名利最大化,所以凡名利生意都不长久,仅仅满足单方的需求不可持续,彼此没有一定容忍度的人我关系不可长久,只有“1+1>2”的生意伙伴才有价值,只有双方需求都得以满足才可持续。评估与人合伙或关系的公式:相互需要度×双方得利度×彼此容忍度。利用人的公式:满足所需+让其得利+容人所短。

名利场上的硬道理就是名利,就是你手中有多少名利?你能给别人带来多少名利?有利有用,才有尊重;有权有钱,才有尊严。无名无利,用什么去跟人家交易?无权无钱,拿什么来与人家平衡?你的市价=有用有利×不可替代×不确定性。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一定名利实力基础上的平衡。在名利人面前,只有永远的名利,没有永远的关系,切记:人生最大的不确定性莫过人心。

想想彼此都不容易,从对方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使人释然;想想都是世间过客,从生死角度看问题——终极思考使人坦然;想想都是尘中之尘,从宇宙角度看问题——时空思考使人超然。有限的时间精力要用得其所——提升思维方式+增加信息数量+获取生存资源+解决生存问题。应对名利人四项原则——远离是非人+防止被折腾+拒绝负能量+学会求平衡。生命资源宝贵,防止无谓耗散!

既来人间就要——宽容宽容再宽容,容天容人容自己;大度大度再大度,度己度心度众生。大度于人也是在度自己,惟先度自己才要度众生。与人相处:一要做好自己的事+二要换位思考问题+三是凡事与人为善。切记:无论无才有才,都要守住一“谦”字;无论位轻位重,都要守住一“廉”字;无论事多事少,都要守住一“勤”字;无论有钱无钱,都要守住一“俭”字;无论好话坏话,都要守住一“淡”字;无论欠多欠少,都要守住一“还”字;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守住一“定”字;无论出世入世,都要守住一“诚”字。

不怕吃苦 不怕吃亏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就是“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这是平衡修炼的第一宝,吃亏吃苦是一个与高容忍度和低期望值相关的个人体验,属于“质朴的准平衡”的表现。做人不怕吃亏包括在“名”和“利”两方面能在较大幅度内能承受吃亏的心理状态,做事不怕吃苦也是不怕吃亏的一种表现,多做点多付出点不会吃亏到那里。一个人很聪明不一定是福,而肯吃苦吃亏肯定是福;淡化自我反而实现自我,淡泊名利反而得到名利。人际关系最怕的就是耍小聪明,人天生就不喜欢别人比自己聪明,尤其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人际之间还须:做人不可贪婪,做事不可懒散。贪婪是怕吃亏的原因,懒散是怕吃苦的表现。

吃过苦和吃点亏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苦相当于储蓄,吃亏好比是投资,你平时不储蓄,哪来的钱去投资?你事先不投资,事后哪来的回报?人际之间,吃苦就好比在存钱,吃亏就相当于赊钱,而怕吃苦、贪便宜就相当是欠钱。昨天不吃苦,今天得吃苦;今天吃得苦,明天不吃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吃亏吃苦,都要趁早。昨天多吃苦是为了今天少吃苦,今天吃小亏是为了明天不吃大亏。与不怕吃亏对应的是贪小便宜,有贪小便宜心理的人,必会表现在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愈怕吃苦愈要吃苦,愈怕吃亏愈要吃亏。不怕吃苦反而不会吃苦,不怕吃亏反而不会吃亏。贪小便宜只是耍小聪明,不怕吃苦吃亏才是大智慧。大彻大悟之人,必经大苦大悲。不怕苦+不怕亏+不怕死,几近成佛。

人的通病正是怕吃苦、怕吃亏、太精明,喜欢占别人的便宜。你贪到小便宜等于别人吃了亏,而别人吃了亏,心里就不平衡,就会寻机报复让你吃更大的亏。所以说,贪小便宜吃大亏。不肯吃苦、占小便宜就好比欠账,不肯吃苦是欠自己,占小便宜是欠别人,占得愈多就欠的愈多,而欠账总是要还的。欠别人钱可以还清,但人生中很多东西是还不清的,像人品口碑花钱也买不到。人一生时时处处,都有一个“还”字。贪小便宜是做人的大忌,其结果就是吃大亏。与人打交道能做到宁愿吃亏,也不要占便宜,你如果吃不起大亏,至少也要做到不贪小便宜。天道昭昭,吃亏于人,公平于天。与人相处,宁拙毋巧,才是高人。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求生存不怕死+求名利不作死,高人中的高人。

不怕吃苦吃亏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不是为了吃苦吃亏本身。人与人之间,你要是伤害和亏了他人,就有可能给留下自己更大的伤害。因为绝大多数人吃了亏、受到别人的伤害,都会忌恨在心,寻机报复对方,让对方受到更大的伤害,心里才会平衡。“吃亏是福”反过来说,就是占便宜是祸。在吃亏问题上大概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斤斤计较,一点小亏也吃不得,还要处处占别人的便宜,这类人肯定叫人讨厌。第二种人是不喜欢占小便宜,还能吃得点小亏,这类人肯定受欢迎,譬如李嘉诚“少拿两分”的秘诀。第三类就是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有时超然名利反而得到名利,超然生死反而得到生存。刻薄者命也薄,厚道者命也厚。厚道之人,必有厚福;厚德之人,方能载物。

卡耐基的人际关系术

人与其它生命的区别在于有剩余智慧→求名求利→重视自我。人人都有被赞美、被认同、被理解、被赏识、被尊重、被重视的需求,都很在乎别人的评价。记住:人人都喜欢听好听、中听的话。你能说人家好听的话,仅仅是心态问题;而讲人家中听的话则需要水平。人际交流,不但要有平和的心态,还要有讲话的艺术和技巧。譬如,与人交往把对方看得大点高点,把自己看得小点低点;与人讲话少讲“我”多讲“你”,多用“我们”少用“你们”。人皆有“听好话+得好处”之好,与人交好其实也简单,就是多准备点好话和好处。

虽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但人人又都讨厌自我为中心的人。跟人聊天除讲“我的”不是外,尽量少谈“我的”什么,尤其是不可炫耀自己的名利,愈是炫耀什么,愈会失去什么。应为了对方而说“我”,不可为了我而讲“我”。那种三句不离“我”字,处处凸显“我”的人,人际关系肯定不好。那些牢骚太甚、怨天尤人、动辄诉苦的人,肯定不受欢迎。个人的价值是自我的倒数(当然我^-1),如光有自己没有别人,过于“自我”反而会失去自我,失去自我也不会有他人。如孟子讲的,敬人者,人恒敬之 ;自重者,人恒重之。“我”的最高境界是“无我”,你越是“无我”、“忘我”,别人心目中越是有你记牢你。

人人都有输出自己思想的需求,包括向别人输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方法、生活方式等,这属于表现欲和控制欲的体现。孟子说的“好为人师”,目的是输出自己的思想,并得到别人认同,以实现自我。当别人认同你和接受的思想观点时,你的控制欲和表现欲就会感到满足。你和有“共同语言”或“共同之处”的人交往就容易取得平衡。所以,你不但能说中听的——人家愿意听的,同时还要会听肯听别人的述说,学会赞同、容纳和汲取别人的观点。

孔子的“仁”即人与人之间平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或损人利己,都属自己与他人之不平衡,而是应己欲达而达人,己欲利而利人。“仁义礼智信”有利于自身平衡,“温良恭俭让”有利于人际平衡。孔子的“仁”分恭、宽、信、敏、惠五个方面,说的都是如何取得与他人平衡的方法。孔子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如想使唤别人,你就得给人好处,包括说别人中听的话,无人会欢迎一个对自己有害的人。

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是人类出版史上第三畅销书,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译成五十八种文字,全球有四亿的读者。他认为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样。原著者以人性的弱点(自我为中心+名利最大化)为基础,提出一套解决自己与他人平衡的实用方法和原则,不外乎是“准平衡”和认同对方,求存在而不求存在感,满足对方的求名求利需求,为自己求取一个平衡的人际关系。卡氏的人际关系术无非就是顺其人性而行之,钻了人性求名求利弱点的空子。利己莫害人,要钱更要命;名利适度化,自我非中心。

贪婪是人性中最大的弱点。那么,人性都有哪些贪婪呢?笔者大至归纳一下,人性的贪婪包含{名+利+情}×{权+钱+色}六大贪,加上人对贪欲的“名利最大化×自我为中心”取向,以及为了争名夺利而瞎折腾、本末倒置、简单问题复杂化等。所有这些合成了人性的弱点和通病,卡耐基正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和毛病。但笔者以为,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做到顺其自然,包括顺其贪婪,不必刻意为了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更不能为了求名求利而搞人际关系,任何为求名求利而建立的人际关系都是不可持续的。

卡耐基这套人际关系术的运用应当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行,即双方的名利基本平衡的状态下才行得通。当双方的名利发生根本冲突的情况下,双方的平衡系统就会出现崩溃,他的这套人际关系学无法恢复原有的平衡。所谓低调、谦让、吃亏、恭敬…无非是为了迎合人性弱点,有限满足他人“听好话+得好处”之好,让对手心里舒服而已。人之间只是名利关系,只要利益足够大,就可以打动任何凡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际之间的主旋律是为了名利而争斗,人性的贪婪决定各名利系统之间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平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个人的信誉和信用对人际关系直接相关。信誉来自于一个人长期的讲信用行为,信任出自于一个人长期的为人处事。如果说吃苦是存钱,吃亏是投资,那么,诚信就是人生的长期投资。金钱财富可以挥霍,而信誉万不可挥霍。信誉的实质是利益,讲信誉是讲长远利益,蒙人是为自己眼前利益而损害别人利益,信任的背后是对未来利益的保障。子思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不讲信用的人做人肯定失败,做事不会长久成功,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与没有诚信的人打交道,因为人人都不希望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

做人做事讲诚信如存钱,而不讲诚信如化钱,化钱容易存钱难,守信誉“如登”,化信誉“如崩”。你一辈子积累的信誉,因一事不慎而毁于一旦。信用破产,此生完蛋。商品交易是利益的交换,名利人之间则是名利的交易,都有个信誉问题。 双方的价值取决于对方的需求度和得利度,同时还有可替代性——机会成本问题。人到成年还少予多取,少做多用,一定会遭人嫌。诚信文化是一个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人人不讲信誉的社会,人人都是受害者。

人一旦失去信誉,将会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如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信誉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时间是人生的本钱,失信就等于是浪费生命;信誉是人脉的本钱,人而无信将在现实生活中寸步难行。 合作需双方信任才成,争斗只单方失信就可。“共赢×互信”是维持人际良好关系的充要条件,独赢思维终不可持续,相互猜忌必反目成仇,互利互信才可以长久。信誉应是意愿和能力的统一,必诺之言不足信,那是因为践约的能力不足。做人不守“法律道德+财务风险”底线,本质上也是不讲信誉

在生存存在模式下,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亲情、爱情、友情相对持久可靠,如进入名利场前的同学、战场上患难与共的战友、少年纯洁的爱情。人与人之间最高境界是母婴平衡,此时母慈婴朴,慈朴合一,完全处于求存求活状态。在名利存在模式下,人已蜕化成利益动物,被红尘所污染,没有真正的亲情、爱情、友情。人们为利益相互厮杀,没有是非,只有胜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人而无信是因为名利最大化,相互猜忌是因为有利害冲突。

拓展阅读 头条珍藏

《天道自衡论》 汪叶斌 著

《破译道德经》 汪叶斌 著

(0)

相关推荐

  • 人际关系秘籍,句句直指人心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平衡问题,名利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名利的平衡,其基本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生存与名利的关系.人际关系就是要在自我与无我.自己和他人.自利与利他之间求得一个平衡.你使人家利益最大化,人家就会以你 ...

  • 人之间-恩怨情仇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来自于争名夺利过程,人是一种贪婪的名利动物,每个人都想从别人身上得到更多好处,人人都在追求自身名利最大化和自我为中心.恩怨情仇从本质上看是因人际间名利失衡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是名利 ...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亲近,也不能忽视这些潜规则%我的观影报告 %处世之道 %人际关系 %社交礼仪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亲近,也不能忽视这些潜规则%我的观影报告 %处世之道 %人际关系 %社交礼仪

  • 人际关系为什么复杂?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两个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人际关系为什么复杂?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两个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 #人际关系# 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场博弈。...

    #人际关系# 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场博弈.你强对方就弱,你弱对方就强.什么礼貌,客气,尊重都是表面文章.一旦你表现出软弱可欺,对方就会收回礼貌和尊重,露出欺软怕硬.欺善怕恶的本性.看透了这一点,你就不必 ...

  • 人与人之间才是最大的禁区

    #目前地球上还有哪些恐怖的人类禁区# 关于目前地球上还有哪些恐怖的人类禁区,我认为人类的禁区是非常多的.其实并不在乎我们从视觉上发现的那些感觉到非常恐怖的事情. 比方说那些深不见底的洞穴,让人为之胆寒 ...

  • 哲思 |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星河赴梦 Catch丶秋 - 银河赴约 认知的三个层面 决定人们行为背后的密码是认知 ...

  • 哲思|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认知的三个层面 决定人们行为背后的密码是认知,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和深度,决定 ...

  •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漫漫说 您好,请点击下面的"关注"二字,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一起读心灵美文,悟智慧人生,做一个淡泊.宁静.善良.豁达.智慧.优雅的人.完全免费,请放 ...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不必讨好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谁也不必讨好谁. 如果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而他们又走进不了我们的内心,就只会把我们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我们没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也永远活不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 01 ...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是各自带着凉薄

     01  成年之后, 经历的事情越多, 我就越觉得: 做一个凉薄的人, 不是冷漠, 而是成熟.  02  我比较讨厌两种人. 第一种是"交浅言深"的人. 你都跟他不怎么熟, 他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