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市场:“消费降级”恐成常态

“消费升级”是近两年最火的词语,不同行业都在用不同的版本讲述着自己行业的“消费升级”故事,此举在某种程度上,给整个市场经济营造了一种信心假象,很多人就这样被连带的升级了。另一方面,很多商业调查机构出具的调查数据、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也都在极力印证 “消费升级”的说法,并把消费升级指向了三、四线城市,认为这里的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慢、成本低,房价相对一线城市来说又不算很高,所以会有更多的消费欲望。可是,消费升级真的适合所有的三、四线城市吗?真的能套用到每个行业吗?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据记者本次走访所见,在西北涂料消费市场上,高端涂料产品和低端产品,分别以消费者经济实力和消费者数量做定位。也即是高端涂料产品拥有高价优势,利润相对较高,但选择消费的人并不多;低端产品有着低价优势,销量很大,薄利多销。但以西北地区的经济情况和人口基数来说,明显以消费者数量定位的低端、低价产品更有市场。由此可见,消费升级的理念至少在西北地区的涂料行业里是不适用的。

消费升级只是“表象”

据记者观察了解,业内的企业、经销商似乎对“消费升级”有误解,很多人认为消费者花高价买昂贵的产品就是“升级”。但在涂料行业这个对价格敏感度非常高的领域,并不是整个市场都能像上海、杭州等地的消费者那样花十几万、几十万买涂料装修。更何况,走访中很多消费者都表示,现在涂料产品的质量其实并无多大变化,只是价格贵了,在户外能看到更多的宣传而已。所以,就涂料行业来说,真正的“消费升级”应该是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以提升效率或研发替代材料、技术升级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不是简单的跟风、炒作、提价就是所谓的升级。

如今,“如果你在乎质量,就请尊重产品的价格;如果你想要便宜,请不要企图会有好的质量。一分钱一分货,道理亘古不变。切记:想要人参的功效,花的是萝卜的钱,最后买到的就不可能是人参,好贵、好贵、好才贵”之类的毒鸡汤段子,有很多人吹捧,也有很多人被此类文章忽悠做了“冤大头”。

事实上,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强盗逻辑。就好比在五星级酒店和路边小餐馆吃饭,难道小餐馆因为便宜就能用过期食品、地沟油来招待客人?同理,一两百的涂料和一两千的涂料相比,一两百的涂料不能因为便宜就不环保、无服务、质量差。否则,结果就是花人参的钱买了一个萝卜,花萝卜的钱买了一个有虫子的烂萝卜,最后反而说消费者出不起钱买不起好产品。由此来看,市场消费升级的前提还应该伴随着产品升级、服务升级、理念升级。

什么时候,消费者为产品买单,就是为自己的享受,而不是为别人的眼光,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消费升级。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经济基础和消费思维的双轮驱动。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很多事情都容易“英雄气短”;就缺乏消费思维,就很难形成消费意识,更别谈升级了。

就经济基础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是最爱“卖穷”的一届,常常把“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之类的自嘲挂在嘴边。而有关数据也证实,他们是真的“穷”。且不说半数以上的年轻人没存款,就是负债的人都有很多,甚至借贷市场的半壁江山都被80、90后霸占了。针对消费贷款的使用情况,有调查显示,在撇开房贷、车贷的情况下,将消费贷款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80、90后群体竟占比50.17%,超过了五成。其中,81%的人把钱花在了旅游上,65%的人愿意出去吃饭,55%的人则用在健身上,43%的人花在服装上,只有不到15%的人会考虑买房。

但旅游、餐饮等的繁荣并不能代表建材行业的消费升级,而作为消费市场主力军的80、90后对房地产的消极,让位于房地场下游的涂料行业的萧条可想而知。毕竟80、90后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只有他们才能大规模推动消费升级,可恰恰是他们的经济能力限制了建材产品升级的步伐。不过他们虽然在经济上面有桎梏,可审美观念却没有丝毫的落后,因此在传统单一的乳胶漆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审美,进口涂料、艺术涂料相对于来说又比较昂贵的情况下,用绚丽多彩的壁纸来代替其他壁材成为他们的选择,这也造就了壁纸在西安、银川、中卫、平凉等地的火热。

从消费思维角度出发,信息的自由、知识的丰富才会让消费者有升级的想法。只有这样,消费者才可能清楚地认知自己需要什么,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作出独立的判断。也即是说消费者知道什么东西合适自己,并且可以用专业的眼光和知识作出判断,让每一个决策都价值等化,从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实用的、好用的东西。最后,消费者的思维升级还在于自身也在于市场的引导,此时假如市场主角——经销商仍处于卖货的思维,那消费升级就只是说说而已。

需求带动“营销降级”

弄明白上面消费升级的驱动因素,我们再看看“升级”这件事本身。虽然现在的消费升级好像无处不在,总是营造出一种 “市场如何繁荣”的假象。但在经济繁华、崇尚消费升级的大城市之外,有大约10亿人生活在人均月收入低下甚至没有的三四线城市、城镇和村庄里。在这里年龄偏大的群体占大多数,通常来说,他们对价格极为敏感,不讲品牌、不在乎服务,能用就行,假如能做到质优价廉那最好不过了。

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在消费者不断试探消费降级底线的同时,经销商会根据市场现状做出所谓“营销降级”的调整。他们把经营的产品调整为针对三四线市场中低收入、年级稍大的消费者群体,品类基本上就是常见的乳胶漆,不讲品牌,只求价格低,别说艺术性、环保性了,甚至很多店面本身都做不到干净整洁,布局凌乱、陈列混乱更是这类涂料店的普遍形象。而由此类店面聚集形成的家居建材市场遍布在西北地区的每个地方,与内陆、沿海一带追求大品牌、材质、环保与品质的消费习惯天差地别。

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在坚持做“消费升级”的涂料品牌,当然对这类消费群体并不感兴趣,顺带着对此类经销商都是忽视的。他们仍然以在其他地方惯用的方式在这里强调品牌、产品、效果与服务,但往往因为品牌本身知名度不高、产品价格又不便宜等原因不能争取到品质的消费者,同时又因为价格的不友好对中低消费者没有任何吸引力。使得代理这些品牌的涂料经销商的经营压力巨大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放弃代理,相应地此类品牌渐渐地都在西北市场上消失了。

其实,像这种盲目升级适得其反的例子,在涂料行业里比比皆是。就如近两年很多企业、经销商都热衷于“引进”进口涂料、艺术涂料。但站在国内市场的角度考虑,此举未免有点太异想天开了。因为对比国内和欧美地区经济和市场的差距,一些成功品牌、产品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盲目的照搬。把A地的产品搬到B地去卖,而且卖高价,并不能保证同样可以行得通。毕竟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层次、家庭背景和个人学识,以及所处社会时期和时代背景,都存在诸多差异。

所以,他人的成功经验未必适合你我,更何况很多事情都讲究个体差异,再好的成功经验也并非人人适用。而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将一些成功经验合理利用,并且还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学识加以融会贯通,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稳步发展,逐渐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不能生搬硬套。

市场的好并不一定就是全部,在看到一线涂料企业销量上升,吃喝玩乐领域市场升级的同时,也要看到终端市场的不尽如人意,更要对可能潜在的未知风险保持警惕,这样才能有更多生存的可能。但同时也要相信,不管哪个时代,也不管哪个行业,总有人在危机重重中看到希望,实现逆境重生。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行业还是这个行业,任何时候涂料产品改变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消费者的需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