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之2021年秋分后气候特点及常见治病与养生原则
过了秋分以后,在今年总体以“湿”为主导总体气候条件下,从现在到11月22日小雪节气,将迎来干燥凉爽的两个月。
从正常角度来讲,秋天气候正常应该干燥,但今天第五步的“客气”也正好是阳明燥金加临,所以天气就更干燥凉爽一些。
如表所示,主运太商加临也加剧了凉燥之气。
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以及金星周期性规律影响。从秋分开始,我国来自西北的凉燥季风开始加强。和春天的暖湿气流促进生长的方式不同,凉燥气流是肃杀之气,植物脱水以后会将营养物质浓缩在果实、根部或者种子部位,所以秋分又称丰收节。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在描述辛丑年的第五步气候条件时这样说:“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这段话的意思是:秋天将快速来临,草木凋零的也很快,北方的霜也会来得早,外界凉燥的气候条件吸入到肺会导致人体热量产生减少,容易腹泻。凉燥的气候条件作用在皮肤上会导致毛孔收缩,容易出现皮肤病。
人体的肝来源于春天温暖湿润的气流作用,所以主管生发。所谓的“生发”,就是人体气血在温暖湿润的状况下从体内到体表逐步放大,气血循环加速运行。气血循环加速,人体越容易温暖起来。这两个月气候逐渐凉燥,肝木生发受阻,人体就不容易温暖起来。
西医是化学生物视角,中医是寒热变化的视角。对于人类来讲,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就是最大的寒热变化。《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所谓“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就是天空凉燥的气候凝聚空气当中的水汽,所以秋高气爽。凉燥的气候条件对人体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因素就是会抑制人体的生发之气,皮肤气血不足容易受凉感冒,也容易积蓄内火;有利的一面是气血趁机回收到脏腑来滋养五脏,以储备用作来年再次生发。
在这个气候条件下,小朋友、老人和平时身体比较虚寒的人就很容易出现腹泻、感冒等症状。《黄帝内经》的治病和养生法则称作“用温远温、用咸远咸”,道理很简单,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要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有互补作用。例如,天气湿热就要少穿衣服,多吃祛湿热的食物;天气冷燥就要多服用温热多汤的食物。用药的原理和养生饮食的原理相同。治病和养生遵循此气候大原则:
1. 抑郁症的病机是人体生发机能受阻,在这个气候条件下自然会加重;
2. 焦虑症同样也是人体生发机能受阻,差别在于身体的散热机能同时也存下不足,毛孔收缩、内热积蓄在体内,焦虑情绪加剧;
3. 平时睡眠不太稳定的人,因为气血运行不够旺盛身体不能放松,这两个月也会加重;
4. 体质特别虚弱的人午后很容易发低烧,可适当服用一些人参类和大米粥类食物;
5. 因为毛孔内收,皮肤的气血循环不够旺盛,平时内火严重的人这两个月也会加重,严重时会导致痔疮出血。平时有胃病的人会加重,内火旺盛的人、脉象弦大的人群宜服当归散,脉象服用沉迟不足者宜服小建中丸,容易腹泻者宜服用理中丸;
6. 皮肤病会在这两月高发;
7. 过敏性鼻炎会在这两个月高发;
8. 平时湿气重、容易疲倦的人群,这两个月会减缓改善;
9. 体质偏瘦怕冷的人应该多服用温润的食物,以酸甜温为主;
10. 平时不太容易出汗的人应该适当运动出出汗;
11. 湿气重的人群应该用温阳祛湿的方法进行祛湿,注意寒温并用。
从11月22日小雪到2022年1月20日的大寒节,客气太阳寒水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将是一个多雨雪的冷冬。《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说:“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入关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
今年冬天,将很容易出现腰痛、关节痛、风湿性各种疾病。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和世间万物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皆取决于自然,自然与人心天然合一。
正如陆九渊所说:“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