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渡白河弯连弯,五道梁上无功返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周六正是白露,这个季节早晚气温颇有凉意。连日来秋高气爽,碧空澄澈,天高云低,白云如洗,远山苍劲,连绵不绝。仰苍天而思远方。于是与老夏约好去白河湾走一走。
去狼虎哨的公交车因修路停运,改乘汤河口的车,在前安岭村下车,沿琉璃河下行。
下车处,白河湾的标志很显眼。
沿河而行。水映天色,水流漫过水坝,倾泄而下,激起一堆珠玉,如同翡翠摔碎成白色粉沫。
浅滩处,清波漫流,波光闪烁。
水不在深,鼋龙潜伏。
岸边小花,无人打理,不甘寂寞,独娉风流。
一只硕大的蜻蜓,也许是秋寒渐重,落寞地停留在石头上,不无孤单。
一轮巨大的石磨,远比以前在乡下时所见打场碾麦的磨大出一倍以上,不知做何用途,牲口是否拉得动。
前段时间的雨水,仍在不停地渗流下来,水势依旧强劲,远远地就听得到水声。
路边一棵野枣树,比起山上的酸枣,已经进化很多,肉质较厚,味道甘甜,应当是酸枣向家枣进化过程中的品种。
蒹葭苍苍,有野花不离不弃。
一条金色的鱼,后又有一条,不知是野生金鳟,还是哪处公园的景观鱼偷逃出来。
继续前行。
一块天然根雕,树包石。树根紧紧将一块石头环抱起来。
出现途步路段的标志。
前方栈道被洪水冲断,只剩不连续的两段。
在栈道上方乱石堆里往前行。
有简易小桥连接河道两岸,绿草如茵,不舍碧水流逝。
水天相映,平分秋色。
不时有色彩斑斓的蝴蝶翩飞起舞。
接下来的这段依绝壁而建的栈道廊亭,也被洪水冲垮,半没水中,半不见踪影。于是从前面的那道石场垒起的简易小桥渡到河对岸去。
游人还不少。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岸边大片花丛,美不胜收。
老夏帮忙给邂逅的游客在花丛中留影。
也请邂逅的游客给我俩合个影。
河道在八宝堂村边有个急转弯。
一只活跃的肥肥的松鼠,跃上树枝,又滑翔一般飞走了。
老夏意欲在河道拐弯前,找个山的缺口。就近切过去。于是我们尝试往农家果园走。
穿越谷子地。
发现红高粱。对了,是青高粱。这是个微型品种,比以前所见做为粮食的高粱小了很多。
没有发现上山的路,于是折返下来,仍沿河走。
下来又遇见两只松鼠。
一只肥大壮硕,体色较为单一呈黑色。
另一只是有着纵向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的花栗鼠,与树干的色彩纹路极为相像,个头小了不少。
路边一只类蝴蝶的蜻蜓,或者类蜻蜓的蝴蝶。
激流在芦苇丛中奔涌。
在下一段栈道损毁处,回头突然看见密林与藤蔓丛中,隐藏着一条上山的石阶路。我们再次尝试翻越河谷南岸的山。
这道山岭,应为五道梁。
这条山道,鲜有人走,藤蔓与荒草遮蔽道路,有点披荆斩棘的味道。
一种紫白相间的野花,类似槐花,花期刚刚开始,多还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
数只小瓜,悬垂于树枝间。
一片落尽叶子的树,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树上,挂满青果,色似青杏,形似棉桃。偶有一两株,树稍头新萌发几丛绿叶。
一只硕大的蜂,嗡鸣着在花间飞舞,不知其类。一只细腰马蜂,在旁边尖叫着盘旋,似乎携带有两根枪刺。害怕相机的咔嗒声引来马蜂的攻击,未敢再拍。毕竟,箭扣长城上有被杀人蜂蜇着,肿起很高的包,好几天才消下去。
即将蛰伏冬眠的蚂蚱,伏在树干上,失去了往常的机敏,跺树干几脚都不肯飞走。
随着地势的升高,偶有视野开阔处,可以看得见云层压在山岭之上。
台阶路到此而止。往上还有一段土路。越往上走,道路越难辨别,有时要穿越低矮的灌木,枯死的灌木枝条多数松脆,一抓就断。
在几乎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终于寻上山顶。顿时风景迥异。
山下是千仞绝壁,无法翻越此山到达河谷;汇合了琉璃河的白河,在峡谷间蜿蜒曲折,向远处延伸;对面群山叠涌,乱石穿空,岚烟悠远;山间公路上下盘旋。好不壮美!
北面燕山纵深处,是无尽的大山,势如波涛汹涌;天空风起云聚,变幻无形。
山花开在绝顶处,更添一份妩媚烂漫。
俯视上山的方向,白河湾(琉璃河)河构成一个U型大转弯。几丛红艳的野果,正横在河弯上方。
老夏在向外凸出悬空的崖顶的岩石边缘行走,惊出我一身冷汗。我也借助悬崖下方的一小块平台,坐在悬崖上留了一张影。
由于对面是绝壁断崖,无法就近切入对面河谷,于是退回重新找路。不久,在山脊线附近再次发现山顶小道,在山脊两侧穿梭蛇行,下方一直都是峭壁。越过一处密实的荆棘丛后,一座小山峰挡住去路。
唯有白云悠悠,多情应笑我,不能插翅而飞。
白河(支流琉璃河)的U型转弯,更加清晰完整。前方就是两河交汇处。
看来今天在这五道梁上,耽误了太多时间,今天是完不成穿越白河峡谷从密云四合堂返回的目标了。于是决定下山返回。
路遇一只秋蝉,看来季节已至,连凄切的寒啴都发不出了,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飞过,落到了前面的一棵树叉上。
沿途多颜色鲜艳的彩蜘蛛。根据惯常的经常,颜色鲜艳的,往往有毒,如蘑菇,蛇,等。搜了一下,这种蜘蛛应当是棒络新妇蜘蛛,低毒。时不时就撞上蛛网,很是担心成为这小动物的盘中餐。后来就随手拿了小树枝用于挑拨蛛网开道。
一株枯树。
一只小蚂蚱。
河道的U型转弯。
无名的野果。
下山的路,不时就湮没在荒草与藤蔓之中,而路边的灌木又多刺,两个人手上胳膊上都有道道血痕,隐隐作疼。山路在冲着河谷弯道肚子处,之字形反复盘旋,走了无数个往返,始终未离基准点。
河谷近在眼前了,身心一起放松下来。白河河谷,顺应山势在峡谷中劈山开路,蜿蜒穿行。
到得山下,赶紧洗去脸上的蛛网,手上的泥土,清洗一下伤口。
却发现,原来下山处,距上山的石阶,仅走了两三百米的直线距离!
找一处岸边石头稍平整处,坐下吃点自带的干粮,休息之后,踏上返程。
这块石头,精雕细琢以后,可以是一块好的摆件。
公路边陡崖上祼露的这片石壁,中间偏下,有一层厚约半米的砂土层,而上方却是碎石层。这应当是地质运动与环境变化的反映。砂土应当是河道稳定期河床淤积的河沙;而上层的碎石,应当是地质运动剧烈阶段,地层已经被抬升的情况下,泥石流或自然冲刷带来的河床卵石层;这些地层被造山运动再次抬升,形成峡谷两岸的绝壁。
而且这些砂土层尚未来得及形成沉积岩,这处山崖的地质年代一定是非常年轻的地层!
而这处山崖,明显是山体断层。并且岩石的节理平直,与地平线保持一个倾角,就是把山折断以后,没有大的变形的情况下抬起一角,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姿势。
在白河往下游的山体上,还可以看到因挤压作用,山体岩石扭曲形成的褶皱。
未完成的行程,看来需要再安排一次途步出行了。
2018-9-8,10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