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寻找谎炮儿口(续篇)及其他
6月20日,萧艾老师策划组织,挨拍的兔老师领队,一行十一人,行走延庆偏坡峪-凤坨梁-海字口段南山边垣长城。
这段行程,可以看作上一年“寻找谎炮儿口”主题的继续。同时,连带对以下话题的思索,共计4个话题:
1、寻找谎炮儿口
2、黄花城与四海之间潜通一小径在何处
3、双向防御的南山边垣
4、南山边垣与双界山长城之间的关系
(一)寻找谎炮儿口(续)
有关寻找谎炮儿口的缘由,参见《看山看水 ║寻找谎炮儿口(待续)》(2020-09-11),与双界山-南山路边墙西侧结点旁边的大沟有关,即延庆135敌台西侧的大沟。对这条大沟,萧艾老师提出一个疑问:谎炮儿口在哪儿,这条大沟会是谎炮儿口吗?
《四镇三关志.夷部考.昌镇夷部.入犯》说:“由永宁南山谎炮儿、又石桥口迤东台子沟,南来至二道河分路,东南由韩家川、老长城犯黄花镇鹞子峪。正南由白龙潭,东南由莺窝岭亦犯黄花镇。由砖庙儿岭南来犯门家峪、东灰岭、贤庄、锥石。”
《四镇三关志.形胜考.昌镇形胜.乘障》说:“西水峪口永乐年建,通永宁南山谎炮儿并韩家川,通众骑,极冲。”
这么说,谎炮儿口是经韩家川、二道河一线通黄花城的,并不是经双界山通黄花城的。这个口并非谎炮儿口?如果不是,这么一条重要的通道,又会是什么关口?对应志书的哪一个关口?
由此决定,寻找谎炮儿口的行程,还会继续。
万历四十二年东路管粮运副杜齐名《南山志总论》曰:
南山者,东路之南也,东路之南则腹里矣。乃以联城列墩以为边者,以其一带之边为防护山陵耳。夫各路不守而后急东路,东路失据而后急南山,南山急而本城何为哉?据边城起四海冶之火焰山,西抵 怀来 南之合河口,无论断崖峭壁几二百余里,即本地为墙者亦百二十余里矣。又南北适与 昌平 相对峙而兵表里,故所谓大小红门、东西灰岭,则皆是蔽山陵之后以名之者也。为营城二十四,为寨九,为楼百有八十,为台又百八十八,腹背相倚,守者不患无险矣,参将所辖操守、千总、把总以及坐营官兵各备焉。首尾联络,守者不患无将矣。……沿边如海字口、谎炮儿、韩家口、灰岭、柳沟、大小红门等处最称冲要,防御尤宜加意焉。
就是说,谎炮儿口是南山沿边诸口之一,最称紧要。
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出,海字口村西的南山路边垣一带,除双界山与南山路边墙西结点旁边的这条沟谷外,西沟外、西沟里可能的垭口,因海拔高、山势险峻,多为密林小径,不太可能是紧要关口;而且线路均通往杏树台-黄花城一线,并不在二道河、韩家川、鹞子峪一线。
再往西侧,倒是还有两个口:一为马蹄湾附近,已被认定为韩江口;其二是马蹄湾东侧,偏坡峪口一线,有路可通二道河、大庄科,又可分兵进犯黄花城、鹞子峪、门家峪等处。那么,谎炮儿口会在偏坡峪吗?
如果是,这个位置,也恰好符合各种文件对南山各关口描述的顺序。
荒坡梁与谎炮儿口之辨
乾隆八年重修的《宣化府志》所载延庆州四境图有荒坡梁,位于海字口城西侧,大胜岭南侧,东灰岭东侧。
根据墙友虫子在《长城文化带旅行之宣镇南山路谎炮儿口》(http://www.mafengwo.cn/i/21278701.html)一文,
乾隆《 延庆 州志》全图中提到了东灰岭、荒坡梁等关口。按此图,荒坡梁在东灰岭南侧(稍偏东)。
乾隆《 延庆 州志》卷之八《边防(扼塞附、兵事附、法令附、图)》记载,
州境东南,……,东灰岭口、西灰岭口,俱系内口,距州四十五里,至 昌平 属南灰岭口四十里,通京师,路险狭无防守。荒坡梁口,内口,距州六十里,由二铺至 昌平 属锥石口、贤庄口通京师,路狭无防守。
此荒坡梁口,与彼谎炮儿口,会是同一处地方吗?
至少从地名发音对比,是很相近的。
但是!
以下问题是无法视而不见,无法牵强解释的:
1、位置关系不对
谎炮儿口为沿边诸口之一,仍见《南山志总论》:
南山者,东路之南也,……沿边如海字口、谎炮儿、韩家口、灰岭、柳沟、大小红门等处最称冲要,防御尤宜加意焉。
荒坡梁为内口,参见前述《 延庆 州志》所述。其所附全图中也可体现位置关系。
下图同样引用自虫子的文章,为南山路边墙与营城隘口墙的关系。而荒坡梁大致在营城隘口墙西侧,即位于文献所称内口,并不在沿边。
2、紧要程度不同
谎炮儿口最称紧要,这在《南山志总论》、《四镇三关志》都可以体现。
万历《宣大 山西 三镇图说》记载,宣府怀隆兵备道辖南山总图说,……但沿边如海字口、柳沟口等处,陆可通车,谎炮儿、韩家口等处,山可联骑,防御之责重于举鼎,谁敢以腹里慢视之?
荒坡梁为路狭无防守。
下图是墙友虫子所考察的荒坡梁,显然,此处沟谷狭窄险要,既不符合的定义,也不可能通联骑,只怕步兵都难以通过。
3、关于台字沟迤东的解读
《四镇三关志》卷之十《夷部考》记载,昌镇夷部,入犯,……由永宁南山谎炮儿又石桥口迤东台子沟南来至二道河分路,东南由韩家川、老长城犯黄花镇、鹞子峪。
这段文字,可能会误读为自谎炮儿中口—>石桥口—>台子沟(今台自沟) —>南二道河。但是!仍然是但是,如此解读,却忽略了一个“又”字。又,并列也,即自由永宁南山谎炮儿口,与石桥口迤东台子沟,是并列的两条入犯路径。然后合而为一条进犯路径,至南二道河,再分路。
此处涉及石桥口的定位。
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南山一带,在偏坡峪与马蹄湾一带,各有一个较为紧要的通道。其中马蹄湾处的通道,其东南即台字沟,正符合石桥口迤东台子沟的描述;马蹄湾东侧,亦有平漫山口通道。但因马蹄湾处的通道已经被认定为韩江口,石桥口在何处,又是一桩悬案,暂且不去讨论。
(二)黄花城与四海之间潜通一小径在何处
上次寻找谎炮儿口之行,未能确认谎炮儿口,倒引起了另外一个话题:黄花城与四海冶之间“潜通一小径”处的位置(参见《看山看水 ║追寻双界山长城修建的年代》,2020年9月20日)。
萧老师发现了新的线索:
《四镇三关志》卷之七〈制疏考.昌镇.制疏.集议〉《按查副使郡人崔学履防守黄花镇论》载:
陵寝之重,以黄花镇为之紧要,而黄花之重,以四海冶为门户,乃唇齿相须之地。是故四海冶内抚属夷,外御强虏,凡遇警报,黄花为山南,欲行隄备镇。后与四海冶潜通一小径,为传便路。然往来者亦由之地,恐岁久不禁,以成通衢。在经略之所不及,巡察之所未周,变出不测。虽亟为之禁不可得矣!若塞此道,则四海冶警报必由居庸以达黄花,关间二百余里,不能便捷。为今之计,绝其往来,不失警报便捷,斯图万全。愚意,当以边墙通道适中之处建一敌台,台之上置屋以便直宿。台分内外,黄花拨军三十名,四海拨军三十名,分为三班,每日黄花军十名,四海军十名,在台直宿。凡传报文移到,即刻随自外而内入者至台下,黄花军传遞,自内而出者,四海军传遞。每传以二人,至于台军轮流挨次,如有失误者,定以军法从事。如此则傍径虽塞,而传报亦不违矣。
由此可知:
1、此为“潜通一小径”,并非大道;
2、此小径通过边墙,并在边墙适中处建有一敌台,上置房屋。
(下图参见《看山看水 ║寻找谎炮儿口(待续)》,2020年9月11日)
南山路边墙与双界山边墙西结点处,延庆135号敌台西侧的沟谷,最低的垭口处有长城遗产网未记录的敌台,敌台外侧有三道壕堑,三道拦马墙。很可能,这条沟谷就是这条“潜通一小径”的通道。
(三)偏坡峪处的防御态势
只所以怀疑偏坡峪处是谎炮儿口,还有这一带的边墙防御体系。
1、水口子隘口墙:偏坡峪北,是水口水村,此处有隘口墙一道,连接2座敌台,延庆469台与470台。
2、隘口墙外连续2座烽火台:隘口墙外侧,还有2座烽火台,延庆54号烽火台、55号烽火台。
3、南山边墙主线:偏坡峪村南侧,是南山边墙主线。
4、偏坡峪南侧隘口墙:南山边墙主线南侧,还有一道隘口墙。
这条线上,如此严密的防御设施,一定不同寻常!
继续向南,则沿太平庄北沟、榆木沟南行,合并台自沟的来犯之敌,途经白龙潭、韩家川、黑龙潭,又是昌镇黄花镇防线。
至今这一带山路,仍有驴友穿行的路径与轨迹。
而这一点,又正与《四镇三关志》、《昌平州志》等史料关于黄花城一带防御态势相符(参见《看山看水||再走黄花城水长城,换一种思路思考石城峪等处关口信息》,2021年5月6日):
《四镇三关志》载:“西水峪口,永乐年建,通永宁南山谎砲儿并韩家川,通众骑,极冲。”
《昌平州志》载:石城峪距西水峪二十五里,即榆林沟,外通白龙潭,可行单骑。
(四)本次行程记录
从偏坡峪村开始登山。文保碑立在村口,离墙体还有很远的距离。村子的海拔高度已经接近800米。
(距离起点0.01km 当前海拔789m)
登山有两条主要路径,其一是偏坡峪的主隘口,即南侧有隘口墙的山口;其二是东侧的副隘口。
我们选择从东侧的副隘口登山,已经避开了我希望观察的偏坡峪主隘口。
行约两公里多,到达墙体。这是一段坍塌为石垄的毛石墙,石垄体量算是较大,是这一带难得有的墙体。 这是典型的宣镇南路、东路的墙体,具有相同的特征,毛石,大石垄,不使用三合土。
此处的海拔已经在1100米左右。
(距离起点2.78km 当前海拔1096m)
垭口南侧,有一处小铺房。这是配合防守此处垭口的设施。大小估计能驻两名兵士。
南山边墙与双界山一带存在着大量的这种铺房,不过,这一座是本次行程观察到的唯一的独立于墙体或墩台的铺房(自偏坡峪至延庆135号敌台)。
这座铺房附近并未发现瓦片,或为以草苫顶。宣镇志书中有明确的草房的记载。
(距离起点2.81km 当前海拔1107m)
这段墙体并不太长。从垭口向东延伸了200米,止于向上攀升的山崖。
(距离起点3.08km 当前海拔1228m)
再往上,以山险或山险墙为主。个别地段,或是经人工处理过的山险墙。
(距离起点3.11km 当前海拔1234m)
站在山脊高处回望,可以见到平坦宽漫的妫水河谷,以及远近昌镇、宣镇的连绵山系。
偏坡峪的主隘口,应当比我们登山的副隘口较低。
(距离起点3.25km 当前海拔1264m)
第一座墩台,延庆143号敌台。此处距偏坡峪东侧副隘口400余米。
(距离起点3.32km 当前海拔1286m)
山脊一直都还算较为平缓。有一处石垄,应为人工构筑物。
(距离起点3.71km 当前海拔1278m)
观察附近地形,实为一处高山垭口。此处仍属偏坡峪地界。看来,这一带的山,虽然海拔高,但由于北侧地面的海拔已经很高,从北侧看,相对高度并不是太大。这样的垭口设置 人工的墙体,倒也合理。不过,比偏坡峪副隘口处的墙体有天壤之别,防守并不紧要。
(距离起点3.71km 当前海拔1278m)
第2座墩台,延庆142号敌台。距143号约500米。
(距离起点3.83km 当前海拔1286m)
墩台附近没有发现铺房痕迹,但墩台上有明显凹坑,不知是否与墩台连成一体的地窝铺?
遇有大崖壁,从南侧绕行过去。
(距离起点4.49km 当前海拔1312m)
从142敌台东行300余米,山脊上再次出现墙体。不过等级非常低。
(距离起点4.86km 当前海拔1354m)
墙体似是封闭的内凹空间。中间低洼。是铺房还是马道?
(距离起点4.87km 当前海拔1351m)
接着这道环形的墙体,墙体仍在继续延伸,构成第二个相邻的封闭空间(由于植被茂密,拍摄效果不佳)。
(距离起点4.88km 当前海拔1355m)
过这段墙体,继续东行。又行百余米,再次出现矮墙。
前方是141号敌台,那这段墙体,该是什么功能?拦马墙?护墩院?
(距离起点5.05km 当前海拔1336m)
延庆141号敌台,距142敌台约1.3公里。
(距离起点5.20km 当前海拔1375m)
墩台西侧边缘的凹坑,也是地窝铺吗?
(距离起点5.21km 当前海拔1383m)
不过,敌台东侧的环形凹坑,有段墙体保持着非常好的立面,这明显是铺房或地窝铺了,与墩台建成一体的铺房。
台顶的小凹坑,或许是燃放烽火的灰坑?
下一处墩台距此不远,在一座山头之上。这座山头,西南侧是大石崖,北坡较缓。其实,这一路的山脊,都有这个规律,南侧险峻,北坡平缓。
延庆140号敌台。
(距离起点5.79km 当前海拔1487m)
台顶的凹坑,规模不大,或许是灰坑。
前方不远,就是139号敌台,本次行程的海拔最高点,凤坨梁的主峰。主峰的西坡与北坡极为平缓,山顶植被低矮,有点高山草甸的味道。很多驴友的轨迹是从南侧绕行再向北登顶,而不是沿主山脊的小径直接登。
(距离起点5.83km 当前海拔1487m)
主峰西北侧,出现一道土石垄,极为低矮,而且周围并无散落的石材。这道土石垄,应为人工构筑物无疑。不过,这样的矮墙,也太过于潦草了。大概还是为了争取朝庭的饷银充作工程量吧。
(距离起点6.02km 当前海拔1485m)
延庆139号墩台体量非常大,是本次行程中最大的一座。这座敌台距140号敌台约300余米。
(距离起点6.12km 当前海拔1513m)
台体上的凹坑,与之前几座敌台的疑似窝铺相似。
构成台体的石块,有大量内部纯黑的质地,极似黑矅石,走上去石块碰撞发出清脆的金属的声响。这些是岩浆融岩吗?
(距离起点6.16km 当前海拔1519m)
台体上发现了大量的瓦片,这座墩台顶部,显然曾经存在过苫瓦的铺房。
台体的东南角,还有登台的台阶遗存。这座墩台,是规格非常高的一座。
这会是嘉靖二十二年所修建南山边垣的其中一座墩台吗?——海拔最高,规格最高。
凤坨梁主峰东侧,是一处垭口。此处小径,可以下撤到西沟里村,是第一条下撤路线。我本打算在此下撤,考虑时间还早,听从了大家的劝告,继续体验接下来的行程。
过垭口往上,有一段碎石坡。这些碎石,会是人工构筑物的残留吗?
(距离起点6.39km 当前海拔1464m)
垭口上方,是延庆138号敌台,距139号敌台约200余米。
(距离起点6.46km 当前海拔1475m)
站在此台顶,可以望见凤坨梁的凤头,以及东侧另2座墩台。这一段墩台算是较为密集,与这附近垭口较多有关,这些垭口,应当都能南北贯通,通往庙上-杏树台-三道关-二道关-黄花城。
(距离起点6.47km 当前海拔1477m)
凤坨梁的凤头形象,其实在东南侧更加雄峻形像。
(参见《看长城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延庆海字口一南山路边垣一双界山长城》)
138敌台顶部,甚至出现了青砖。自凤坨梁主峰向东,离四海冶、海字口愈来愈近,墩台的等级也在提高。
延庆137号敌台距138号敌台不足200米。我差一点错过此台,还是墙友虫子细心,在小径南侧拐上了墩台。
(距离起点6.66km 当前海拔1426m)
这座台是典型的圆形墩台,其北侧与南侧各有一段圆弧形的立面完好地保存下来。
墩台四周,散落有大量石块,而且与台体间有一定距离,不像是台体坍塌形成。后来从东侧下行时,注意到墩台外围,有较为清晰的围墙痕迹,应当是带护墩院的墩台。
护墩院继续向东下行,还有一段保存完好的石墙。
(距离起点6.69km 当前海拔1424m)
延庆136号敌台,又是差一点错过。这座墩台之前在上方倒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但走近时,却隐藏在一片密林之中。走过这座墩台的时候,虫子追问是否到了。于是折回头查看这座小山头,看到了这座墩台。
(距离起点7.11km 当前海拔1376m)
过136台,沿山径北转东行,绕过凤坨梁的凤头绝壁。绕行的这段,也是向西沟里下撤的第二条路径。
绕过一座山头,又见到开阔的地带,原来刚刚绕过一座险峰。其北坡虽然平缓,但南侧却是深不可测的峭壁。
此处也是一处小垭口。向北是向西沟里或西沟外下撤的第三不知向南是否有路相通?
(距离起点8.07km 当前海拔1354m)
继续绕行。这一段绕行的路,在密林中穿行,路径时而清晰,时而隐藏在荒草之中。好在有轨迹可以参照,大方向是不会错的。我已经数次出现抽筋的症状,应当是出汗过多,水份与盐分流失严重。为了减轻抽筋的影响,我没有考虑节水,到后来果然水不够了,只好向虫子要了一瓶水。
偶尔南侧的绝壁闪开,视野开阔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一段,一直在绕崖前行。
绕过凤坨梁的凤头之后,山顶赫然出现一座墩台。对照长城遗产网的标识,确认这是一座遗产网未标注的墩台,也是本次行程发现的未标记敌台1。
(距离起点9.13km 当前海拔1257m)
沿山体下行的时候,有些偏离轨迹。再次循轨迹上切。
山脊上再次出现人工的墙体,残高约3-4米,边缘由于经久的雨水冲刷,泥土堆积在墙下,有较缓的坡度;下方一个平台,平台宽约3-4米;再往下又是一道陡坡,这道陡坡看起来比墙体更深、更加陡直。显然,这是经人工铲削的偏坡了。海字口村民曾介绍,海字口两侧的墙体,外侧原有三道壕堑,壕堑之间,是经铲削的陡坡。这在以前行走海字口两侧南山边墙的时候,也深有体会。
(墙体十铲偏坡,距离起点10.47km 当前海拔1298m)
并且墙顶有砖,自此以后,墙体上的砖就不再鲜见。
(距离起点10.47km 当前海拔1298m)
墙体上又出现一座无名墩台,遗产网未标记的墩台。这是本次行程发现的第2座未标记墩台。与这段墙体的特征类似,这一段有点土石混杂的味道。
(距离起点10.61km 当前海拔1316m)
无名墩台2再往前,墙体等级提高,已经是与135敌台两侧、偏坡峪东侧副隘口墙体相同的规格了。
(距离起点10.61km 当前海拔1317m)
部分地段,墙体保存着良好的立面。这与双界山段墙体部分地段保存的立面完全相同,应当说,南山边墙与双界山墙体,应当是同一个时代,或者年代相近的防御设施。
(距离起点10.93km 当前海拔1238m)
跟无名墩台2约300余米,又一座声讯台,遗产网未标记的墩台,本次行程发现的未标记墩台3。
(距离起点10.95km 当前海拔1235m)
(五)双向防御的南山边垣
沿途的墙体中,有一处似乎垛墙在南侧,很是奇怪。这一带的墙体,一般都是单边墙,即单侧有女墙,不是双侧有女墙。因而,北侧原有垛墙坍塌、而南侧宇墙残存的可能性不大。
这是要向南防御吗?
或者,是双向防御?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这种想法,南山边墙是双向防御。
在《看长城 ║当我们与岁月一同老去,这段边墙留下了什么——延庆县海字口至岔石口段长城》(2020年8月19日)中就提到,海字口东侧的南山边墙,有些地段,墙体内侧立面明显,外侧多土坡,较为平缓,极像是向南防御,那次行程,我沿途一直质疑这段边墙是否向南防御。
(距离起点2.78km 当前海拔1001m)
向南防御防的是攻入边墙之内回退到草原的蒙古军队。
还有一个,这是宣镇的南部边界。防区之外,都可以是防御的方向。
再有一点呢,南山这一带的墙,兵营可能都在墙北侧,南侧很少见到城堡,而且墙的南侧,作为宣镇的南部边界,再往南就进入昌镇了。
双界山所在的杏树台梁上,安四路垭口东侧,延庆023号城东侧,有一处水嘴,面向北侧的山坡上布设。一般的水嘴,设在墙内侧,此处水嘴也违反一般的规律。
其实,双向防御并不鲜见,昌镇黄花路垛墙多是双向的。
南山边墙,也会是双向防御吗?
(六)“潜通一小径”的再思考
此时体力已经有点跟不上,走这种墙体,更伤腿与膝盖。我的行进速度很慢。
总算下到了南山边墙与双界山结点西侧的大沟下。
这是沟中的残台,遗产网未标记的第4座敌台。
(距离起点11.22km 当前海拔1164m)
沟的北侧,有3道壕堑与拦马墙,均为土质,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高度,与密云1号暗门(即驴友所称黑谷关段“挡马洞”,实为汉儿岭关重关口的内口)完全相同。
应当说,在沿途诸多垭口中,此处当是最为紧要,最被重视的一个口。
(距离起点11.27km 当前海拔1148m)
这条沟谷,此处垭口,会是那条“潜通一小径”吗?
考虑体力与行进速度问题,我决定在此处提前下撤,顺便实地观察一下这条沟谷。
下行开始阶段,沿沟谷是有路径的。
行不多远,小径曲绕,忽然找不清了去向。
没有时间考虑太多,我还想赶上回怀柔的公交车,于是沿水冲沟下行。这一段,基本呈西南-东北走向。
水冲沟中有些湿滑,落叶堆积处,不知深浅,下行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于是里面在水冲沟侧壁附近的林子中穿行。
天色渐暗。总算重新走上清晰的路径。
山路横穿过水冲沟,沿山体土坡的侧面下行,脱离了水冲沟。小径折向东行。
下行的时候,我就一路小跑。
半坡上的小径,偶尔会转个弯,因为不是沿主沟分布,不知情的人进沟,怕是找不准路径的走向。
小径再次下到沟底。林子也稀疏了,视线开阔了。
(距离起点12.35km 当前海拔970m)
出了山口的时候,路径折向南行,东南下方即是安四路,跟下方的菜食河河谷有一定高度。小径最终到达菜食河村。
其实,从菜食河的河谷中,根本发现不了上面这条通南山边墙的沟谷。
(下图蓝色线段为为南山边墙及双界山边墙,绿色线段为下撤路线。
这条沟谷,一路曲折蜿蜒,极为隐蔽,不知情者,从塞外进来根本发现 了、也难以无法走通这条秘径。而一旦走成熟了,这又是一条极为便利、易行的小径。
因此,这是一条既隐蔽,又冲要的小道,难怪其关口的防御,极为重视,位置极为冲要。其特征非常符合“潜通一小径”,如“岁久不禁,以成通衢”。在垭口处重点防守,就成为必然。
以此,仍然认为这条双界山与南山边墙结点附近的通道,此处的垭口,即是《四镇三关志》所载的宣镇、昌镇共同防守的秘径。
(七)南山边墙为什么没有沿双界山一线修建
南山边墙过与双界山的结点后向东,一路走势向低,奔海字口而去。
而怀柔延庆的主界山,则折向南行,尔后再次向东延伸,一直到火焰山,都是海拔千米左右的主山脊。
为何南山边墙没有沿双界山修建,而修在了地势低洼的海字口村北呢?
这个疑问,我以前就有过。在《看山看水 ║追寻双界山长城修建的年代》(2020年9月20日)中作过推测,根据《延庆州志》所载地图,岔石口一带并无地名,只有一处城障,根据家在延庆的侯志刚老师的介绍,岔石口村就好没有城堡,只是一处水关。
并且该图南山路边垣与现在墙体走势不符,反倒与双界山基本一致,是当初的南山路边垣即沿双界山修筑,后期改道呢,还是志书地图方向位置只是示意而不是写实?
同时,我推测双界山边墙与南山边墙修建年代相近,可能是嘉靖三十五年所建的岔道城至四海冶之间的12段隘口墙之一,而不是嘉靖二十二年所建。推测的理由是:
《明实录》载:“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子廿一(6.22),命修筑永宁大小红门并柳沟口”,可能仅修筑了永宁、大小红门、柳沟口处的墙。
但是,6月4日与萧艾老师等人行走羊头山段长城时,已经证实了嘉靖二十二年修建的南山边垣,西至羊头山属实。那么,嘉靖二十二年议修的南山边垣,还是修成了。之前的观点,看来需要修正了。
(参见《看长城||岔道城-羊头山-八达岭,见证多个时期的明长城遗存》,2021年6月10日)
但是,双界山长城的修建年代,并不影响我对双界山与海字口村两侧的南山边墙年代相近的看法。
也更加坚定了早期的南山边垣,是沿双界山主山脊修建的观点。只是嘉靖三十五年修建南山联墩的时候,将墩台修在了海字口村北,嘉靖三十七年修建南山大款,将海字口村置于大墙之内,从而将海字口堡圈进了大墙的庇护之下。
2021-6-20,23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