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年末了,有人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好像都没什么收获:别人职位上升,他上升的只是血压;别人薪资增长,他增长的只是体重;别人脱单,他脱发。是努力错了吗?不是,任何时候努力都没错。只不过你的努力没有得到最大的效益。你需要思考:什么时候,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最大的产出?

01

前几天,看了一部讲述医护人员生活的纪录片—《人间世》。

其中一个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担架员徐晓明,是三甲医院里的老员工,日常工作是把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由于每天工作强度很大,徐晓明常常干得筋疲力尽。

对这份重复而辛苦的工作,徐晓明感到并不满足,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升职加薪,有的还创业当了老板,徐晓明有时也会考虑,是否应该换个工作。

但母亲对他说,“别想那么多花花肠子,踏实努力干下去吧,你只要做好这一件事,以后什么事都难不倒你了。”

潜移默化,徐晓明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每天加倍努力工作,坚信这份经历会对以后的赚钱致富有帮助。

事实上,在医疗系统里,担架员并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

与临床医生相比,担架员业务极其单一,上升空间几乎为零。

即使徐晓明再怎么努力,工作再一丝不苟,也无法改变现状。

他的努力,对个人成长是无效的。

生活中,像徐晓明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受到毒鸡汤熏陶,坚信努力就能致富,却不愿意停下来思考。

最终拼死拼活,消耗的只有健康和精力。

努力,是达成目标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说,只要努力就能达成目标。不恰当的努力,就好比向着错误的方向用力。越努力,只会死得越快。

02

 努力本身不值钱,

没有人会为“苦劳”买单

职场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ABA公司的陈奇雄,在一次华东大区经理的竞选上,遗憾落败。

他找到领导哭诉:“我在公司整整12年了,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访客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这么努力,难道你们都没看在眼里吗?还只给我一个小小的主管?”

领导冷眼对他说:“你的工资不是按'努力’来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给你升职的理由。”

职场中,你有多努力,多大苦劳,这不是老板最需要的。你真实的价值,实际产出的功劳,才是升职加薪的关键。

就像你去买包子,只会在乎包子好不好吃,老板做包子的过程多艰辛、多努力,和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知乎上有个提问:努力工作的员工会让老板感动吗?

高赞答案很精辟。

“作为老板,我当然可以被你感动,只要你不用我为这份感动买单。”

感动老板没有任何作用,你自身没有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累死也得不到多少实际好处。

说白了,大家都是出来“卖”的。想要别人出钱“买”你,得看你的价值在什么方面。

一个企业里,一般有这么几类员工:

1.利益连接者:没有他们,没客户、没渠道、没优待;

2.核心管理层:没他们,没钱赚;

3.技术骨干:没有他们企业散架;

4.普通员工;

5.外包工、合同工、不稳定分子。

前三类人是老板的心头肉,他们掌握着核心价值。

而动不动就拿努力说事的,基本是4和5。

当没有什么可以出卖时,就出卖努力吧。

老板做生意,是为了挣钱,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作为员工,远离核心价值的努力是无效的,它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即使用再多的力气,也无法让你再上一个台阶。

03

 你以为的努力,

只是在“重复劳动”

学生时代,相信大家都做过这样一件事:摘抄错题。

每次考完试或批改完作业,总有一堆“努力”的同学把错题抄到“错题本”上。

那字迹,那排版,像练字一样美观工整。

但错题本一合,再也不会翻开第二遍。里面的错题,压根就没有弄懂。

接下来的考试,错过的题目还是会错。

雷军说过:“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每次只是抄错题,不加以分析,就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因为你的大脑,始终在偷懒。

原来有个同事,每次经过他位置,都看见他在写方案。

我问他:“公司最近接了很多项目?”

他头也不抬,敲着键盘说:“哪有很多项目啊……就同一个方案,老板不满意,已经改第5遍了……烦死了!”

我又问:“他哪里不满意呢?”

他很郁闷:“就说东西不是他想要的,自己也不说清楚,就会叫我们改。”

我很纳闷:“那你可以先花点时间沟通呀。”

他疲惫的说:“哪有时间,每次要得那么急,马上写都不一定能写完呢!”

那天晚上,他加班到了凌晨3点。但方案最终还是没有通过。

可以说,他每天的努力都是白白浪费的。

这就是重复劳动的最大特征,反复做对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

爱因斯坦讲过一个故事:如果给我1个小时,去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先花55 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 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远离核心问题,即使付出的再多时间,也只是徒劳无功。只有在最高效的环节中用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