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法之二

第六节 左右抱球指法

起势、马步站桩3分钟后,先做右臂抱球指法。

接上式马步站桩(图26)。右臂在上,双小臂慢慢靠拢交成十字手(图27)。稍停,原位翻转双小臂成阳掌十字手(图28)。稍停,右手翻掌使与左手掌心相对,同时双小臂向身体靠拢,离胸约10公分,两掌上下相距约7寸(图29)。稍停,两臂上下慢慢拉开,右臂抬至与肩平,掌部高在天突穴处,左手下到关元穴(即脐下3寸)(图30)。停1分钟左右,两掌同时慢慢合拢(同图29)。稍停两臂再次拉开,右手掌在天突穴处,左手掌在关元穴处,然后进行手指扳动法。先右手指扳动,左手掌保持梯形式在关元穴处不动,等右手指扳动1至5节指法完毕后,再左手指在关元穴处进行扳指法1至5节,指法相同,右手掌保持梯形式在天突穴处。

抱球扳指法如下:(扳每次指45秒至1分钟)

1、大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同时扳下(图31),对准左手掌劳宫穴周围,停留45秒后,三指同时起指,恢复梯形式。

2、大拇指和小指同时扳下(图32),停留45秒后二指同时起指,恢复梯形式。

3、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扳下(图33),停留45秒后二指同时起指,恢复梯形式。

4、大拇指和中指同时扳下(图34),停留45秒后二指同时起指,恢复梯形式。

5、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同时扳下(图35),停留45秒后,三指同时起指,恢复梯形式。

上述是抱球扳指1至5法,右手指扳动完毕后,再进行左手指,在关元穴处向上扳动1至5同样指法。右手左手指法扳动完毕后,双手掌保持梯形式,停留30秒后双掌同时慢慢合拢,双掌向外转动,手指向前,同时双小臂往前伸展些(图36),双手慢慢向左右拉开成阴阳掌(图37),双手臂在放松情况下,左手掌翻转成阴掌(右手掌不动),成马步站桩姿势(图26)。上式为右臂抱球指法。30秒后接着做左臂抱球指法,动作与右臂抱球指法相同,左臂在上,双小臂慢慢靠拢交成十字手……

左右抱球指法全部练习完毕,恢复马步站桩2分钟后做收势,练习结束。本功法约30分钟。

要点:做左右抱球指法时,肘、肩、腕等部位都要放松,双臂交叉成十字手时,双小臂内、外关穴悬空相对,双手掌拉开要双手掌劳宫穴相对,扳动指法时指尖要对准另一个手掌的劳宫穴周围,其他手指不能跟随下扳,并要放松。

功理:左右双臂抱球是自我感应最大的一种功法,一经劳宫穴相对即可感到似抱一充气的球体或感到有一气球将两掌相吸或相斥之感,各人各异。该功法之动作主要作用在任脉上,如天突、膻中、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上的升降,同时穿过带脉。因此本功法基本上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遗尿、慢性腹泻、虚喘、水肿、胃痛、心悸等,并有治疗虚痨症以及有强身之效。

辅导:扳指是跟扶正益寿扳指法要求一样,弯曲在掌指关节处。

阴阳掌,就是手向上(称阳掌);或手向下(称阴掌)。

十字手,指双臂相互垂成一个“十字样”(图28)。这时双小臂悬空,内外关相对,即右小臂的内关穴对准左小臂的外关穴。所谓悬空指稍微离开1公分左右,不要相碰就是。空劲气功中的动作都是不接触的。比如双臂交叉,但双臂不接触。双臂的“接触”是由气来实现的,以下同。

在抱球时,双掌面有一种特殊的,过去从未体验过的感觉。一股磁力样的感觉,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扳指时另一只手的掌面上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象热烘、风吹、针刺,甚至跳动。这些称为“气感”。

气感就是人对气的感觉。一旦相识,下次就会变成熟悉,就像经人介绍了一下,下次就会认得他。

气感因人、因性别、因年龄、因病、因气候、因时间、因地、因位置而各异。个人感觉的程度也不一样,同样强度、同样数量质量的气,有些人感到很强烈,有些人感到很轻微,也有人一无所感的,但不等于没有。因为它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是个人主观的感觉,所以感觉的强弱并不意味着功力的大小。有些人从来没有气感,同样有显著疗效;有些人感觉得出,但未必显效。练功是练气,治病是内气通过经络来实现的,我们在练功中可以感到气的存在,但感觉不出气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不要一味追求气感,也不要“叶公好龙”,有了气感就害怕——害怕气漏出来,漏光。

免疫功法之三

第七节 滚球法

滚球指法是一种内外气交接功法,共分三个方面进行(组成一套)。

假设腹部前有一个大圆球,双手虎口相对,掌心贴住球的上半1/3处作划圆弧运动(附图A、B)。

上述滚球法熟练后,开始练习边滚球边扳动手指法,扳指要求是第一扳无名指(双手无名指同时扳下),扳下一至二公分,滚球八圈,等第八圈时双手起无名指,恢复梯形式。再接扳第二个指法……每扳动一个指法,都八圈换一个指法,滚球40圈五次指法为一遍,再换右侧滚球扳指法,指法同左侧滚球指法一样,也是五次指法共40圈。然后,回到马步站桩,先逆时针滚球边扳动指法,五次指法共40圈。再顺时针边滚球边扳指法,要求同逆时针一样。全部扳指结束后,马步站桩五分钟,收势(即收功)。

边滚球边扳指程序如下:

1.双手无名指扳下一至二公分滚动8圈;

2.双手食指扳下一至二公分滚动8圈;

3.双手小指扳下一至二公分滚动8圈;

4.双手中指扳下一至二公分滚动8圈;

5.双手大拇指、无名指略扳下一至二公分滚动8圈。

上述1至5指法左、右、逆、顺四个方向滚球指法一样,每扳动指一次是八圈,一遍指法是五次扳指。40个圈一个方向,四个方向总共160个圈。五分钟一个方向,四个方向是20分钟,再加上滚球前马步站桩3分钟,滚球指法完毕马步站桩2分钟、收功,总共是25分钟结束。

要点:双手掌拉向肝区,双手推动时应虎口相对,且上身保持正直不得随手而晃动旋转。移动脚时,以脚跟为转轴转动不可整脚离地。整套动作应做到上虚下实,呼吸自然,毋需意守,手指始终保持梯形式,腕关节不可上抬下翻,双手掌不停地作圆周形推动,腹前象放了一个大球,双手掌贴在球上半1/3处推动而不是在球顶。

滚球指法是边滚动边扳动手指。先把不扳动手指法四个方向能滚动160圈后(约十天时间),然后,再进行边滚球边扳指法这样效果更好。

功理:滚球主要围绕胃腹部运动,是强化带脉启动任脉的经气运行,主要防治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对关节炎和腹部肿瘤等有较显著的疗效。此法练好时,它的脉冲量要比前面介绍的功法来的厉害,脉冲量增大,外气内收、内气外放保持不间断地进行。从此后大大加强了自身物质能量之气,做到内、外气交接频繁,大量地进行驱邪固本、提高免疫系统,防邪入侵,促进新陈代谢。

辅导:可以先练单一的滚球,在基本掌握要领的基础上,再滚球带扳指,即一面滚球一面扳指。练单一滚球时可把整套功法分解开来练。先练左侧滚球,然后在左侧滚球之后接上右侧滚球,最后接着练正面滚球。

滚球扳指,和前面功法一样,要弯在掌指关节处。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3

左侧滚球法:

接马步站桩(图38),双手慢慢拉向右边的肝区,使双手掌离肝区约三寸,右手掌心稍侧向体侧,双手指尖相距离约 10公分,虎口相对(图39)。稍停,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做脚尖稍提起,即以左脚跟为轴心使左腿向左转动,与此同时躯干同时向左转动(右腿不动),直转动至左脚与右脚成夹角为90度,躯干正面同样转至和左脚尖同一方向为好(图40、41),此时左脚前掌落地,全身重心落于右脚,并右膝盖弯曲下蹲要超过右脚尖一至二寸为好(图42)。在转动左脚的同时,双手自右侧肝区略向外,向前,向左成弧形推向左边脾区。(注:当左脚及躯干转动完毕后,双手还是在继续作圆弧推动,双手推动始终是在带脉高度的水平面上)。当双手推动至左侧脾区前方一尺左右时继续作弧形滚动并逐步将双手拉近脾区,接着不停留地拉过腹部前壁直达肝区。这称为一圈,每分钟滚动8圈,共滚动40圈,约5分钟的时间。

(注:当双手经过腹前壁时双掌放平,掌心向下)

右侧滚球法:

接上左侧滚球法,双手掌滚向左边脾区略停,双手掌顺时针自左侧脾区略向外、向前、向左(图43、44)、向右成半园形推向肝区,同时左脚转成原马步站桩(图45)后,左脚不动,中心移至左脚,右脚紧接转向右侧方向,上体也同步转向右脚尖方向,重心落于左脚,成右侧顺时针滚球法(图46、47、48),(注:当双脚和身躯转动时,双手不停留地作圆弧推动。)这时,双脚和身躯已转成定式,但双手不停地作圆周形滚动。共40圈。

正面马步逆、顺滚球法:

接上式右侧滚球法。双手掌在右边肝区略停(图49),右脚与上身转回马步站桩。在转动的同时双手掌自右边肝区略向外、向前、向左按逆时针方向作圆周形推动(图50、51)。当完成40圈后,双掌在左边脾区略停(图52),改成顺时针方向作圆周形推动,当完成40圈后,双掌置于胃腹部前停留约10秒钟(图53),然后双手向前慢慢推出成马步站桩(同图38)。二分钟后收势收功。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4

免疫功法之四

第八节左右三关进气法

三关进气法是增强外气内收、内气外放左右开弓的功法。为了简要清楚,只介绍左侧功法,右侧三关进气法动作完全同左侧三关进气法,唯左右手换个方向进行。

左侧三关进气法:

起势后的马步站桩十分钟,接着做左侧三关进气法,后做右三关进气法,整套功法约30分钟做完毕。

动作:起势、马步站桩5分钟后(图54),右手掌转动使掌心对准左手掌合谷穴(图55),右手掌慢慢地推向左手合谷穴,推至离左手掌约三寸,左手掌不变,右手掌转成掌心(边推边翻掌)向上,以中指尖端为准,对准左手中指尖下放(图56)两手中指相距约十公分(右手手指应保持梯形式)。右手中指沿着左手中指慢慢地沿小臂阴面(在下)中线拉到肘关节下方(右手中指沿左手中冲穴、劳宫穴、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郄门穴止,走手少阴心经到小海穴止)(图57),随即右手掌沿带脉从左侧拉到右侧腰部前方(图58)。接着左右手掌同时进行翻转。右手掌(以手指为准)向后向外成圆弧形转动手腕(图59)。同时肘关节往后上方提起一点,左手掌转成侧掌,掌心随时对准右手合谷穴(当右掌手腕转至外侧时),右手腕继续逆时针转动(图60),转至下巴前时掌心翻下下方,左手掌心同时转翻向上方,两手成十字掌相对(图61、62),略停30秒钟左右后两掌向斜方向慢慢拉开。右手掌拉至头部右前上方,左手掌拉至左膝盖外侧离膝眼十公分左右的位置,此时双掌仍成十字掌相对(图63)。这一姿势约要停留3分钟,然后右手无名指扳下,对准左手掌劳宫穴(图64),30秒钟后无名指复原,手指成梯形式。略停,左手无名指扳上,对准右掌心劳宫穴(图65),30秒钟后无名指复原,手指成梯形式。略停,再左右手无名指同时扳动,两无名指尖端(神经末梢)相对约60秒钟(图66),然后两无名指复原,手指成梯形式(图67)。再两掌慢慢合拢,当左手掌合至带脉(马步站桩的位置)处慢慢地翻掌,使掌背向上,掌心向下,右手掌同时往下合拢到左手中指,两掌相距约十公分(图68),右手掌以劳宫穴为中心对准左手中指尖端,慢慢地沿着左手掌背拉上去(即沿着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右掌拉到左臂曲池穴时翻掌使掌心对上臂,左手掌略翻转成掌心向右方,右掌沿左左上臂拉至肩与胸之间方向(图69),再从左胸处拉至右胸部(图70),左掌心继续向左方不变,右手掌从胸部往下移动到肝部(图71),略停后向前方推出,同时左掌转掌使掌心向下,两掌同时放至马步站桩掌的位置,恢复站桩姿势(图72)。略停一分钟,进行右侧三关进气法,左右侧三关进气法做完毕后,站桩五分钟收势(即收功)。

要点:练习本节功法一定要在免疫功法之一、之二、之三练习一个阶段后,有少量内气外放的基础上,进入功法之四的练习,其效果更佳。此节功法要求低位站桩,屈膝要在70度的位置膝盖不得超过足尖,整个功法中要求做得松,呼吸自然,不带任何意念。

功理:三关进气法主要是加强内气与大自然中之气交接,加强带脉,进一步推动任督脉合十二经脉,使全身气血的量增大,扩大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物质能量,使功力大增,内外气紧密连接起来,为不损害发气者本身奠定了基础;又能防治疾病,对脾区、肝区、消化系统疾病有更明显的疗效,特别是调动气血,提高精、气、神和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辅导:图63的姿势要求左手掌放在左膝盖外侧。这要蹲到70度左右,初学者是较难办到的,这要在长期锻炼中逐步争取。为此,初学者可以站的高些,量力而行,把左手掌放在膝盖外侧(要求的位置)的上方就可以了。在功力不够、体力不够、动作不熟练时强求站桩度数,勉强站得很低,结果会形成“借力”,即下半身力量不够而向上半身借力,形成上半身紧张,放不松,腰酸背痛,胸闷心悸,这样与练功目的背道而驰,欲速不达。

本功法动作复杂难度也高,复杂指动作多,难度指双手要同时动作。所以要反复阅读教材,练习。

三关进气的三关:

第一关中冲(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指指尖,指甲外侧(自然站立,掌心向前,是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所谓内外以这姿势为准);

第二关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在大指、食指掌骨间;

第三关关冲(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指尖,指甲内侧。

以左侧三关进气为例,本功法可分解为:

1.右手向左手靠拢, 2.右手拉向左肘尖, 3.右手拉向肝区, 4.右手提肘、转腕、转掌, 5.左手转掌, 6.沉肘合掌, 7.双手拉开, 8.扳指, 9.合掌, 10.右手拉向左肩, 11.拉向右肩, 12.拉向肝区, 13.推出。

第四个动作这个动作最复杂。它包括右手提肘、转腕、转掌,同时要求左手加以配合。本动作的目的是左手对右手合谷发气。所以在整个动作中左手掌心要始终保持对准右手合谷。

当我们从第三动作开始,这时左手掌对着右手指尖,还没有对准右手合谷。

然后提肘、转腕、翻掌同时进行。肘要提到高过肩。转动手腕,使手掌(掌心向上)以指尖对着左方转到对着自身,对着右方,再转到对着左方。这时掌心由原来的向上翻转成向外向上,合谷对着左手。此时的姿势停留在右肘比肩高,右手在身体正中下巴前下方,合谷对着左手。

第五个动作在上述动作过程中,左手要随着右手配合动作,使掌心始终对住右合谷,左手臂要向身体收回一些,向身体中线移动一些,以便可以对准;同时手掌由侧掌(向左侧)改成掌心向上。

第六个动作这时右手位置不变,只要沉下右肘,右手自然从掌心向外翻转成向下,自然与左手在胸前形成合掌,两掌相距20公分左右,似抱球。

第八个动作扳指时要弯在第一第二指关节,手腕也是略弯。这样手指才能对着劳宫,或两手手指相对准。这动作容易犯的缺点是没对准,表现为两掌心没相对准,都是向外的。

第九个动作这时左手可以向身前移动,在中线前与右掌会合。

第十一个动作右手从左肩拉向右肩,手的高度不要放的太低了,不然胸尖部分扫描不到,减少疗效。同时肘要自然下垂,不要把右上臂张开。(初级功法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