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人物】丁品
【诗人简介】
丁品(笔名焦二),男,汉族,1955年6月出生于北京市;京城媒体主任记者(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作品曾先后在《北京晚报》、《中华诗词》、《诗词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多次获奖;出版有《弓刀铿有声——丁品新闻和诗词作品集》。
【诗词作品】
十八军进藏歌
进军西藏战旗丹,缺氧高寒只等闲。
天险重来攀铁索,草泽复去走泥丸。
人歌五岭英雄斧,魂铸三江莽雪山。
古堑凿通车队过,哈达如练献云端。
注:甲午春,为迎接川藏公路通车六十周年,笔者参加原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将军之女张小康新著《雪域长歌》出版发布会。与会者多为当年进军西藏亲历者、后人以及众多藏胞代表。上台发言者几多哽咽,全场掌声迭起,经久不息,特记之。
中科院青藏科考队群英谱
山叟直呼杨逸畴,陪同乡干搞懵头。
泥流崩雪千钧扫,藤索悬空半步休。
迦瓦老人酹今古,门巴曼酒泯恩仇。
蛇王搏斗惊林莽,闲坐叮蟥上下搜。
注:据《青藏苍茫》记载,1996年5月的一天,中国科学院的几位专家到西藏米林县派乡东部考察,遇到一位村民向他们打招呼:“yangyichou,yangyichou!”陪同的当地干部听不懂,同行的老专家说:“他在喊我们的队长杨逸畴呢!”科考队是南迦巴瓦峰西坡格嘎村德钦老人家的常客。队员们从这位老人那里获得大量当地冰川退缩和1950年墨脱大地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1983年,菌类学家卯小岚遇到一位门巴族老人提了一罐曼加(鸡爪谷)酒,坐在村口山坡上迎接远客。卯小岚接过老人递过来的酒一饮而尽,从此打破当地有人在酒中下毒,毒死对方以获得客人好运和福气的巫蛊术传说。1983年8月1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专家李胜全由当地门巴族老乡带路,在墨脱县希壤村附近雅鲁藏布江畔的原始森林中,赤手捕捉到一条正在孵蛋的眼镜王蛇。这是我国生物学界首次在藏东南地区发现这一物种。
“黄土之子”刘东生
万年黄土峁,卅对白泡槽。
橙壤冬寒旱,红尘夏暖涝。
冰期破神话,比照海虫高。
加麦迎朝圣,塬梁本自豪。
注:刘东生(1917—2008),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研究黄土高原地质与气候变化历史,荣获中国和国际多项大奖,有中国“黄土之父”之誉;他发现在大约260万年间形成的黄土高原,由红土层和黄土层叠压沉积构成,并由此形成32对左右的“气候旋回”现象,记录黄土高原经历的寒冷与暖湿的环境变化有多次,这一成果与当前深海、冰芯的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是一致的,从而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环境变化周期的认识。他的团队长期作业的陕西洛川黄土剖面,被国际地质学界称为“全球最完整的黄土剖面”,并誉之为“国际黄土学界的麦加”。刘亦为青藏科考队主持者。
“气象孔明”
秒分决胜高人算,羽扇纶巾巧借风。
折翅黑鹰抛将骨,扶桑青艇坠烟鸿。
千秋妖障迷银岭,顷刻云开潋碧空。
诸葛于今新演义,背流波动掌心中。
注:高登义,四川省大邑县人,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青藏高原山地气象预报专家。他多次准确预报珠峰和南迦巴瓦等地区山地气象变化,保障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有雪域高原上的“气象孔明”之誉。1991年6月16日,我国从美国重金购买的一架黑鹰直升机赴樟木执行任务不幸中途失事,包括某军区副司令员在内的乘员全部遇难。高登义奉命参与事故原因调查,得出结论是由于直升机遇到当地特有的强背风波下沉气流,驾驶员没有及时将机身拉起,导致撞崖坠毁。1990年5月初,中国科学探险学会和日本热气球协会联合开展在人热气球飞跃珠峰活动,日方人员不听高登义提出当地存在强背风下沉气流威胁、建议改变起飞地点的劝告,结果热气球起飞后不久,由于上升困难导致燃料很快用尽,被迫下降,着陆时起火燃烧,日方乘员一人重伤、两人轻伤。
过昆仑山口祭索南达杰碑
大漠三江首,冰山壮士门。
清操融作雪,日夜总销魂。
注:杰桑.索南达杰,藏族,1954年出生,大学文化。生前任中共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县林业派出所所长。1994年1月18日,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只身与18名偷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不法分子展开枪战,壮烈牺牲。被原林业部、国家环保局联合授予“环保卫士”称号。当地各族群众为其立碑于昆仑山口。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壮士门,指昆仑山口。
过太阳湖谒索南达杰墓
千年巍雪碧,魂魄独徬徨。
长夜谁相伴,繁星满大荒。
注:1998年12月14日夜,作者随青海治多县林业派出所野牦牛队反偷猎巡逻,过巍雪山下太阳湖畔,谒索南达杰烈士墓。
巡逻可可西里即景
迎客金狐叠罗汉,驱车竞赛野驴前。
魂销冰岭千姿女,头顶旗云一朵烟。
戈壁微风龙卷暴,雪原枯草火喷巅。
卧听湖畔群禽啭,伴奏潺潺不冻泉。
注:2000年春,笔者随野牦牛队在青海可可西里反偷猎巡逻,在冈扎日附近曾路过一处火山遗迹。
藏羚羊
其一
鲸湖吞落日,巍雪闪金光。
冰瀑雕千尺,羚群驰八荒。
蹄尘逐滚滚,戟阵起煌煌。
何惧狼和鹫,双双母子傍。
注:鲸鱼湖,在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境内,是藏羚羊迁徙经过之地。巍雪山,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境内。每年夏,成千上万母藏羚羊带羔千里大迁徙,蔚为壮观。
其二
身披柔缎甲,后犍挂情囊。
踏雪芳蹄短,擎天画戟长。
驰奔谁可敌,枯草夏冬香。
泅渡激流险,冰峰望故乡。
注:藏羚羊皮毛具有耐严寒、保暖性能好、光泽柔软且具有极好弹性等特点,制作成妇女披肩曾为印度新娘和欧洲贵妇青睐。据中国科学院动物专家考证,其后腿有毛孔为发情时排泄分泌物之用。而成千上万的藏羚羊每年都要结队千里跋涉,从西藏阿里等地到青海可可西里的太阳湖、卓乃湖畔等地产羔,然后沿原路返回。期间要经历无数雪岭和汹涌的融冰激流。它们怎样跨越这些天险,至今还是一个谜。
其三
梦中慈母依稀泪,偶恙如何藏牝知。
探窥频频摇尾耳,衔枚草药喂人时。
注:2001年6月,作者随科考队进入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一日出行,由于腹泻和高原反应,作者独自躺在山坡上小憩,竟发现一只母藏羚羊在离我仅约十余米左右距离做圆圈小跑,并不时停下来继续向作者张望,然后才跑回不远处的藏羚羊群。美国动物学家毕尉林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这一幕深感惊讶:藏羚羊竟可以如此主动地接近人!
雪山飞狐
雪岭飞狐迎远客,峡烟瘴挂浴红颜。
三声枪响惊魂甫,玉女依然梳发鬟。
注:2001年春天,作者与青海治多县林业派出所野牦牛队队员驾车出行,溯长江源而上,在通天河畔的“烟瘴挂”峡谷不远处,发现一狐狸在河边饮水。车上的一位藏族林警和它开玩笑,三次鸣枪吓唬它,它却只是跑几步然回头张望,竟丝毫没有逃走的意思。
雪岩羊
蹬跳无极千仞望嵯峨岩缝巧身藏
快活绝壁芭蕾舞临下居高气死狼
注:岩羊,因善于攀登岩峰而得名。一般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无林山地。夏、冬季分别结成十至数百只的种群,由1只或数只公羊率领,主要在黄昏活动,常有1只或几只公羊立于突出的岩石上瞭望,遇敌害则迅速奔向高山裸岩地带。由于毛色与岩石极其相近,故不易被发现。
遇熊
巧捉旱獭雪湖边戈壁游哉肚子圆
闪亮皮毛谁赠与相逢一笑也嫣然
注:1998年12月12日,作者在与青海治多县林业派出所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太阳湖一带进行反偷猎巡逻时,与一只棕熊不期而遇。这只熊看到吉普车和持枪的林警丝毫没有惊慌逃跑的意思,反而蹲坐在车窗下好奇地张望。林警告诉作者,在该地区,由于熊、狼等肉食动物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故从未有伤害人的记录。但每年都有偷猎者偷猎熊皮熊掌的案件发生。
巴塘措普湖“喊鱼”
摇头摆尾戏乾坤辩士临池莫叫魂
一问一答鱼吐沫清清海内搅汤浑
注:措普湖位于四川省巴塘县措普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游人驻足措普湖畔高声呼喊,则鱼群应声而至,构成“喊鱼”奇观。此处引《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辩观鱼之乐。
过帕隆藏布峡谷
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重
帕隆藏布孤云鸟巴瓦南迦暴雪龙
墨谷氤氲溜索舞雅江腾沸赏冰封
青青无际森林海暖热环流庆幸逢
注:首句借用广东鼎湖山寺楹联。
鹧鸪山行
其一
黑白双流夹莽岭红枫飘落马头前
叮呤驮队羊肠道遥指碉房袅袅烟
注:1972年秋,作者自成都去红原县探亲,沿岷江上行,翻越鹧鸪山,穿越红枫林。
其二
层林尽染黄红紫,鹿号猿鸣峡谷间。
峨石千秋迎恶浪,云横古寨半遮颜。
草地行
其一
压顶乌云漫草滩,牦牛结队做舟船。
濛濛泽国阴森气,冰雹斜飞六月天。
其二
佩剑男儿美髯夸,嫂姑走马满头花。
惊风白草翻天隼,九曲迢迢指牧家。
注:1972年夏,笔者在四川红原县探亲,曾应邀与藏民朋友出行,同行嫂姑在草原上摘取鲜花插满头。藏语中“曲”即河流。
赴白玉路上
林壑如雷喷雪浪,云端宝刹泛金光。
少年骢马翩翩舞,背水娇娘百啭长。
赴治多路遇藏族女骑手
烟瘴迢迢单骑走,通天雪浪伴君还。
歌喉一展昆仑裂,漫舞冰花照玉颜。
注:“烟瘴挂”峡谷,位于青海省治多县通天河畔。
甘孜路遇磕长头者
红妆汉子一支香,孑立茕茕路漫长。
风雪千年吹不灭,寸心寸土守天堂。
注:藏民歌词:“站着是一柱香,倒下也是一柱香”。友人杨勇著书《西藏隔壁是天堂》。
康定吟
百啭千喉妹唤哥,天涯游子意如何。
开心坝子溜溜调,落日烟湖渺渺波。
俩俩女男骈骏马,圈圈老少对庄锅。
古炉打造千年箭,白塔经声绕折多。
注:康定旧名打箭炉。相传三国时诸葛亮部将郭达在此铸炉造箭,故名。现旧城内有打箭炉遗址。折多河发源于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雪山,流经附近的塔公草原(塔公寺),穿康定城而过。
藏獒
凛凛鬃毛披战袍,狮头豹爪向人哮。
长呵草场三千里,勇斗狼群四百遭。
锁链囚车沽市价,弄姿搔首变羊羔。
高原痛失天骄子,风雪英雄入死牢。
骑马入天山科考
其一
踏雪翻花观跨灶,嘶嘶响鼻壮征途。
高山深谷人揪尾,汗血淋淋可怨乎。
注:“跨灶”,古人相马术语,认为马踏出的后蹄印叠压于前蹄印之前,即为行走如风的好马。中国新疆天山地区有“汗血宝马”,其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的汗水,在中国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记载。
其二
失蹄铁掌擦星火,漫漫阴霾鬼打围。
兽道迷踪谁向导,青骢白犬两依依。
注:笔者随科考队入天山科考,在山脚下牧场向哈族牧民租马出行,其牧羊犬跟随而来,始终与马形影不离。
天山科考入哈族牧民毡房做客
其一
扪胸致礼脱花盔,抓饭奶茶酒盏催。
莫问客人名与姓,发音纯正好回回。
注:科考队领队老李能讲一口地道的哈语和维语。
其二
汉唐丝路遗风在,跪毯佳人手捧卮。
摘朵雪莲相赠客,扶蹬上马嘱归期。
注:古人臀部着脚尖为“坐”,臀部离开脚尖为“跪”。哈族牧民至今保持古代“坐跪”风俗为宾主服务。卮,古代酒具。哈族牧民以扶客上下马为最高礼节。
八月十五夜宿天山牧场观流星雨
银河接碧草,北斗曲如钩。
四野流光矢,天边快马游。
伊犁鼠兔
冰坂亿年聋哑童,白额头吊两腮红。
飞身亮相三岔口,好汉何愁无处逢。
注:伊犁鼠兔属于第四纪冰川期动物,耐高寒,生活在天山山脉海拔2800米至4200米的陡峭裸岩壁洞缝中;其额头中央和颈部两侧各有一明显的铁锈色斑;其垂直攀岩和跳跃能力都很强,具有良好的暗视能力,暗夜中也能精确地定点跳跃,没有鸣叫的习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动物红色名录。2010年8月,作者随新疆生态学者老李骑马深入天山多日,徒步爬上山顶考察伊犁鼠兔生存情况。此处借指京剧《三岔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