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都没下过功夫,你还画什么画,线条能过关吗——吕世勇

最近看了许多场美术展览,天南海北的画家都有,但是看的多了,却让我越来越对现在的所谓画家感觉到一种无奈。许多所谓的画家都是为了画画而画画、为了出名而画画、为了利益而画画。

作品之中漏洞百出,更有甚者其落款提字都不如小孩子写的好,这样的画家能够称得上是画家吗?

中国画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在一开始中国画的出现只是文人墨客们为了打发时间而随手起意,在书法的基础上寥寥勾勒数笔而出现的产物。中国画在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一幅画,但是如果把一幅作品拆解开来,就会发现,里面的所有材质都不是画,是书法。因此,学画先学书,书法这一关都过不去,画法关也就更过不了。

作为一个画家,书法、诗文、金石都是必修课之一,所以我们常说一幅作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即:诗、书、画、印。书法与绘画都是艺术,需要的是真实的感情抒发。作为一个艺术家,一定要有其独立的人格,以其人格所创作出的作品方能将艺术的美展放出来。大凡无独立人格的艺术家,其艺术柔媚、矫揉做作,恶心之致,何来美?

书法是功夫堆积出来的,是需要多加练习的。但是如果仅是“闭户数年、埋笔成冢”也不是学习书法的正确道路。如果一味的以为只要多写多练就能够写好书法,则走入了学书法的误区。八字先生天天写干支,也没见写成书法家。

书法要多写多练,但是更应该多想多看。学书者必须看帖,苦功夫固然要下,但是对于古碑帖更要多加阅读、多加揣摩,方能知其笔意、得其神韵。“心摹手追”者,顾名思义就是先心中临摹,而后手追方得有所成就。

初学书法者,执笔当如千斤重,而随着功夫日深,则越写越轻,如执鸿毛,盖因功到手熟也。如果初学写字即轻,则写到最后未免要流于轻浮了。

学书者应刚柔并济,金石书画皆以雄强为第一,但是在雄强之中也要并之以浑厚轻灵。既要学厚重的,也要学灵巧的,如果是全部学成豪放一路,则其书法失之与野矣。

在这里我个人总结了几点:

一、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其作品须有整体之妙,所谓的整体之妙在于作品的风骨和神韵,初学书法绘画之人,首先要学的不是书写的技法,不是笔墨的应用。书写或者绘画的好坏先不说,但是一定格局要高,立意要远,字要写的大方舒展、厚重华贵,最忌讳左左巴巴,小里小气,如果学书者在初学之时能够悟透这一点,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搅长河为落日,即使是随便写都可以写的非常不错。

二、写字虚学六书,六书者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六书是古人归纳出来的汉字书写方法和结构的六种条例,所以学书先通六书就可以在书写时挼得拢、抖的散,随意挥洒。其中要注意的是,学书法不能死报着古人的字体,应该在古人的基础上自己造型,如果能够组织出五千字,那功夫也就练到位了,可以称为书法家了。

三、学习书法,一定要首先做好定位,就是选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作为范本,长期的进行临摹,甚至是将其作为自已一生的书法筋骨,此外在并蓄兼收其他作品中的精华所在,用来丰富自己的技法和线条的变化。

四、学书最忌讳的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今天见王羲之的字好,就去临摹王羲之的帖子,明天见米芾的字好就去临摹米芾的帖子,如此盲目的临帖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白白浪费时间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