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什么时候,一个父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

文字丨煊蕙

文章首发丨推么推

《如父如子》讲述的是发生在两个家庭中,俗套又温情的故事。

野野宫一家,丈夫良多事业有成,妻子绿温柔贤惠,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庆多,善良懂事。一家人生活富足,是典型的精英阶层代表。

端木一家,丈夫雄大经营一间不起眼的电器店,妻子尤加利偶尔去打零工,家里有3个孩子和1个老人需要抚养,儿子琉晴跟庆多同一天生日。

一天,一通来自医院的电话打破了各自平静的生活:6年前,由于医院护士的失误,两个家庭抱错了孩子,院方建议尽快换回孩子。由此,两个家庭提议,让两个孩子每周交换留宿,以便慢慢适应对方家庭。

一边是朝夕相处的养育之情,一边是世俗意义的血脉亲情,他们会做出怎样选择?

作者是枝裕和,用细腻的笔触将平淡生活中的心酸和无奈娓娓道来。

“果真是这样啊”

主人公良多自律上进,工作出色,他制定严格家规,精心为儿子庆多规划一切,希望他将来也能出人头地:

庆多每天得学钢琴、不能吃垃圾食品、不能喝饮料;为进入知名小学,庆多必须参加升学培训班;就算考试结束,庆多也要练琴和学习……

尽管庆多很听话,但良多仍有不满,在良多看来:庆多的乖巧懂事过于温吞、不够强势,他觉得这种性格将来会很吃亏;就算每天练琴,庆多的琴艺也不出众,而良多在这般大时,已能和父亲一同弹出流畅的钢琴曲;

所以,确认庆多不是自己亲生孩子时,良多下意识对妻子说:“果真是这样啊”,就好像对孩子的一切不满意,终于在血缘问题上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见到亲生儿子琉晴时,良多心想,不愧有血缘关系,琉晴活泼开朗有冲劲像极了自己小时候。可是,当看到琉晴喝饮料喜欢把吸管咬得稀烂时,良多觉得,“是因为琉晴在那个家庭缺少家教的原因”。

让良多没想到的是,引以为荣的血缘优势也给了他一记响亮耳光:琉晴面对良多制定的家规,不仅没有像庆多一样顺从遵守,反而更加叛逆。

是枝裕和写到:不好的地方,是教养的错,好的地方,却归功于血缘。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家长:对家庭有付出但多是金钱的付出;对孩子有期待但也缺少陪伴。当孩子无法达到他们的标准时,他们便会指责伴侣和孩子,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不能单纯指望“优良基因”,父亲愿意倾注精力,去陪伴去教养才更为重要,否则,子关系剩下的也只是冰冷的规则。

“血缘才是最重要”

良多的童年并不幸福。他小时候父母离婚,父亲带着他和哥哥,与继母信子一同生活。

父亲沉迷赌博,多亏信子悉心照顾兄弟俩才健康成长。常年相处中,哥哥与继母关系融洽,良多却因为憎恨父亲对信子冷漠生疏。

良多成家后,也从未带孩子回家看望过父亲,就连抱错孩子这么大的事,父亲也是从良多哥哥口中知道的。

父亲对良多说,“赶紧把孩子换回来,血缘才是最重要的。” 

良多看不起自己的父亲,但在这一刻又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直到他去见了导致他们抱错孩子的护士。他和护士起冲突时,护士的继子小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冲了出来,良多呵护他赶紧走开,小辉却说,“怎么没关系,她是我的妈妈!”

这句话一下子击中良多内心,他羞愧不已:

既然血缘如此重要,信子又何以这么多年来对他们兄弟俩倾心付出?

既然血缘如此重要,他又为何如此迫切地想要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

良多和父亲一样执着血脉,不愿承认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对他们的付出,这一点,他远远不如少年小辉。

正如信子曾说,“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也没关系。一起生活,就会处出感情来,也会越来越相似。我就是这样想着,才把你们两个抚养大的啊!”

诚然,血缘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爱和陪伴,就算是血脉相承的亲人,也可能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吧。

“为人父,是你不可替代的工作”

与良多的精英形象不同,另一个家庭的父亲雄大,举止粗放。两个家庭的第一次见面,雄大就想着如何向医院索要赔偿,吃东西时也不忘讨要发票以便和医院报销。

就是这么一个市井小民,在良多充满优越感地感慨“有些工作非我不可,所以不需要在孩子身上花太多时间”时,雄大却说:

对孩子就是需要花时间,因为,为人父是你不可替代的工作。”

雄大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泡澡,耐心地帮孩子们修玩具,就算物质贫瘠,他对孩子的爱护和陪伴却从未缺席。

书中写到,外表大大咧咧的雄大,内心深处有一种信念表面看着像棉花糖,内里却坚韧刚强,但又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用宽广、博大的胸襟包容着一切。

因此,当良多向雄大提出,想用钱来换取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时,平日里唯唯诺诺的雄大当场大发脾气,他对良多说,“孩子是这个世上用钱也无法买到的。”

也许,从社会层面来说,雄大不是成功人士,但是对于孩子而言,雄大是一个好父亲。

正如有人说过,一个好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不是父亲对孩子单向的物质供养,也不是父亲以爱之名的强制,而是需要爸爸与小孩共同去经营的一种双向度的关系。

“你不需要像你父亲一样”

良多说,“我的爸爸,不是那种会陪我放风筝的爸爸”,雄大回答道,“你不需要像你父亲一样,你不需要再制造一个一样的家庭。”

良多讨厌自己的父亲,但也在不经意间活成了父亲的翻版。

父亲与良多的相处,就像大部分传统亲子关系一样,总是带着强权式教育;当良多成为父亲,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时,也是同样的严肃拘谨。

美国心理治疗师莎提亚曾说过,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诚然,原生家庭无法选择,但成为怎样的父母却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每一位父亲都由少年成长而来,初为人父时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只能依照自己父亲的样子,摸索着如何当好一名父亲。

这个过程,难免有不足、磕绊,但只有愿意付出时间,不断试错、不断修正,才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父亲。

故事的最后,当良多发现相机里存有很多张自己的照片时,这个冷漠的男人流下了眼泪:这些照片都是庆多从不同视角拍摄的,这也是不善言辞的庆多表达对父亲爱意的一种方式。

他找到庆多,第一次向孩子示弱,他说,我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我也是你的爸爸啊。最终,庆多原谅了父亲,并且接受了父亲迟来的拥抱。

从最开始对孩子的诸多不满,到后来正视孩子的情感,并且不再执着血缘的联结,这是良多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也是成为一个真正父亲的过程。

为人子为人父,都是人生第一次。难免会犯错,也终究会成长

所以啊,请给彼此一点时间:让父亲在这门必修课中不断学习,成长为孩子的榜样;让父与子在时光的容器里相互塑造影响,打磨出彼此最好的模样。

作者简介:煊蕙,在阅读中成长,在写作中修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