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是在说些什么?所谓的「大人」是有在指特定的人吗?所以这算不算是歌功颂德的赋?

  汉武帝不仅常派遣方士入海求仙,寻不死之药,而且自己也多次亲临东海,希望与神仙直接相会。在这期间,尽管也常常发现自己受骗,他也为此而先后杀掉几个方土,如著名的方士少翁,上面提到的栾大,就是在骗术败露后被他杀掉的。

  但他终不觉悟,深信神仙可以请到,不死药可以得到,他想成仙简直想得入迷了,他说,如果能像黄帝那样成仙升天,抛掉〔子就像泽破鞋一样,毫不足惜。所以当时很多人来钻他这个空子,「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计」,「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他简直把中国的东半部搞得神号鬼哭,妖雾迷漫了。

  就在汉武帝贪生怕死,大搞求仙寻药之初,相如就敏感地抓住这个问题,写作《大人赋》来加以讥刺。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相如见上(指武帝)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从字面看,相如写《大人赋》也好像是为了满足汉武帝的好仙欲,实那是在说反话,就像他写《天子游猎赋》那样,他听说武帝喜欢《子虚赋》便说:「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表面上是为了迎合汉武帝的淫奢,实则在对武帝进行委婉的劝诫。

  《大人赋》的描写也正是这样。赋先写道:「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轻举而远游。」这里的大人,实指武帝。武帝虽富有天下,但他仍感到区域狭小,欢乐无多。因而赋随后写大人离开中州,浮游仙乡天国,足迹遍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

  可是哪里有理想的地方呢?他见到长生不死的仙人西王母,但见他「睁然白首,戴胜而穴处,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他无限感慨地喊着:「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像西王母这样野居穴处,孤独寂寞,虽长生不死,又有什么乐处?后来大人又转到「寒门」,但哪里又有什么可留恋:「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五天;视眩眠而无视兮,听惝恍而无闻。」这种道家追求的空寂的至高境界,也不是真正的乐土。

  「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跃,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史记》本传)看出相如是有意这样来亵渎贬抑神仙,以为神仙还不如我大人自己,这不就把神仙批评、否定了吗?至于武帝读后,反而「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作品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单是赋本身所能负全责。

  这里,有赋的弱点问题,也有读者自身的立场、思想、理解、接受问题,而且后者往往是更重要的。试想,历史上不是有许许多多政治家、政论家,他们都直截了当地公开批评最高统治者的过失,可是最高统治者见到批评后就改了吗?没有。持这种态度批评汉赋的人,实际上是把文学艺术的作用夸大了,把文学艺术抬到不适当的地位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