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上海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
上海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
序号 | 姓名 | 类别 | 县区 | 地址 | 年代 | 日期/批次 | 备注 |
1 | 广富林遗址 | 古遗址 | 松江区 | 新石器时代,东周 | 第七批 | ||
2 | 马桥遗址 | 古遗址 | 闵行区 | 新石器时代至商 | 第七批 | ||
3 | 崧泽遗址 | 古遗址 | 青浦区 | 新石器时代 | 第七批 | ||
4 | 中共二大会址 | 近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静安区 | 1922年 | 第七批 | ||
5 | 徐家汇天主教堂 | 近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徐汇区 | 1910年 | 第七批 | ||
6 |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 近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虹口区 | 1903年 | 第七批 | ||
7 | 佘山天文台 | 近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松江区 | 1900年 | 第七批 | ||
8 | 杨树浦水厂 | 近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杨浦区 | 1883年 | 第七批 | ||
9 | 嘉定孔庙 | 古建筑 | 嘉定区 | 明至清 | 第七批 | ||
10 | 元代水闸遗址 | 古遗址 | 普陀区 | 元 | 第七批 |
截止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现共有30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分上中下三天推出博文,列入第七批的大部分原来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位于松江区方松街道广富林路以北、银河路以南、沈泾塘以东、油敦港以西,广富林村及北部一带。基于此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已在规划建造中,现已初具规模并有望成为松江大学城内重要的文化旅游设施。
到21世纪初,松江广富林遗址原始文化考古的新发现轰动了考古界。一是基本探明了该遗址原始社会时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等类型。其中广富林文化的发现增补了上海古文化文明的组成系列,为环太湖地区增添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二是发现了从黄河流域来此居住的移民,这是考古中发现的上海地区首支移民,这对于主体为移民的上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是初步发现这里在周代已有城镇聚落,这为研究上海城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材料。四是发现了别具特点的干栏式建筑和地面式建筑两种类型的原始社会房址。根据专家预测,对九峰原始文化的考古发掘,至今只能算是冰山一角,随着考古的深入,这里可能会发现更为丰富的文化宝藏,该遗址的地下可能隐藏着一部中国史前文明史。
1958年,当地农民开掘河道时,发现了大批古代遗物。1961年9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探明遗址为2层。上层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纺轮、陶饼、带纹饰、硬陶和带釉陶等,系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下层面积7000平方米,有灰坑1个,墓葬2座。一号墓葬品有陶罐、壶、带盖三足器、鼎、盘和纺轮等物,分置于墓主头足附近。在墓南约2米处,有较完整猪骨架一具。二号墓葬品有石铲、石镞、陶鼎、罐盘等物,分置于头、腰和足部附近。墓东约12米处有狗骨架一具。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和磨制石器,如镰、斧、凿、铲、刀、矛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良渚文化类型,是衔接崧泽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重要时代环节,从而将上海的历史有机的串了起来,使人们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的历史发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1987年,当地农民在挖土建房时,凿形足陶鼎,以及花瓣形圈足陶杯等10余件遗物。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专家鉴定,这批文物的年代属于崧泽文化晚期,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过渡期的典型器物。
1977年12月,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遗址在上海市区西南的闵行区(包括原上海县,撤县后与原闵行区合并)马桥镇以东2公里,北纬31度2分、东经121度23分12。遗址发现于1959年,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两次发掘。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遗址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含马桥文化内涵的遗址,1993-1997年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本项研究系统、完整地整理、发表了这批资料,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夏商时期马桥文化遗存和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遗存,以马桥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各时期的陶瓷器、石器、骨角器、青铜器等,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骸,并且通过采样分析获取了其他的自然遗存。对发掘出土的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从不同角度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古学、微体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硅酸盐等多学科研究,另外还对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墓葬人骨作了DNA分析。对马桥遗址和马桥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成果是迄今为止最翔实的马桥文化遗址发掘和研究报告,完整地公布了所发现的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马桥发掘报告不仅能使学术界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马桥文化,推动环太湖地区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而且还有利于夏商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比较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探讨长江流域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桥文化的陶器上刻有符号,一般称之为陶文。本项研究尽可能地将出土的陶文收集齐全,进行排比分类,再根据陶文的载体、刻划部位等要素,并参照其他文化的成熟文字,以技术和文化为背景尝试解释陶文的含义与功用。
崧泽遗址发现于1957年,地处现在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是上海最早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占地约5万平方米左右。崧泽文化存在的时间距今约5900-5200年,这是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地层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的文化遗存是遗址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后被命名为“崧泽文化”。下层属新时期时代遗存,发现有当时储藏食物的窖穴、生产工具,以及人工培植的稻粒。中层为一处原始社会公共墓地,墓葬为在平地上推土掩埋,葬式为仰身直肢葬,根据埋葬的特点判断,尚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上层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遗存,出土物包括陶器、瓷器、石器和少量青铜器。
1959年崧泽村古文化遗址列为青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0年,考古学者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其中包括一个灰坑和一座墓葬以及大量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灰、黑陶片,根据发掘的情况,从而确定了崧泽遗址的主要范围在现在318国道(当时称沪青平公路)和崧泽塘的交叉点为中心的东西约500 米、南北约300米的范围。
196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进行了第一次有计划的发掘,在假山墩上发掘5×5米探方18个,后又增开2×2.5米和1×2米的两个小探坑,揭露面积共457平方米。除在地层上了解道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上下两层外,重点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50 座。
1961年开始至1974年的两次有计划发掘,共发现了崧泽文化时期墓葬100座,共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还发现许多居住遗迹、制作石器场地遗迹,还发现6000多年前的水稻种子粳稻谷和籼稻谷,家畜猪、犬的的骨骼。
1982年全国考古学家在杭州举行的中国考古学年会上,认定崧泽文化是前承马家浜文化,后接余杭良渚文化的一种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文化。青浦境内重固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大盈寺前村古文化遗址、蒸淀金山坟古文化遗址都发现有崧泽文化时期的文物。
1987年崧泽遗址发现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井。
2004年2月底,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因为遗址区内将建造遗址博物馆而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从2月至4月底结束,获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考古成果。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延安中路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
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共二次大会在此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该会址是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民居,曾是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所在的辅德里联排式石库门旧式里弄建筑由开发商郭福庭(音)筹建,1915年10月由新瑞和洋行(Davies &Brooke Architects)的英国建筑师覃维思(Gilbert Davies)、蒲六克(J. T. WynwardBrooke)设计,次年竣工,全部建筑一组四排包括沿原南成都路店铺共76个单元,位处深巷内的李达寓所是由公共租界巡捕刘少归买下后租给使用的。
1959年,中共二大会址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确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徐家汇天主堂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有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和青灰色的石板瓦顶。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徐家汇天主堂从2015年11月16日开始大修,于2016年8月17日结束。
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生命恰如驾驭轮盘,恰当的比喻。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花岗石镶边,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详。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篮桥监狱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是一座著名的监狱,因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号称“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监狱作为一处精美的近代建筑群,1994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篮桥监狱在1943年交还租界以前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华德路监狱,长期由英国管理,俗称“外国监狱”、“西牢”。1903年5月18日,第一幢监楼竣工启用。以后陆续增建,至1935年形成占地60亩、楼房10余幢的规模,四周有5米高的围墙。提篮桥监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关押过许多著名人物。
1945年-1948年间,这里是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的场所,曾有上百名日本战犯关押于此,至少有13名日本战犯处决于狱内。
提篮桥监狱在迎来首名囚犯的110年后,监狱被关闭。目前部分建筑为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所在地,将其中一幢楼房改建成上海监狱陈列馆。其中还特别展示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室内绞刑架设施,下方有活动地板,尸体可以直接落入一楼的停尸房。
提篮桥监狱南面的正门位于虹口区长阳路(原名华德路)147号,北面的围墙紧邻昆明路,西侧是舟山路,东面靠近保定路。四周多数是中下层市民聚居的民国初年建造的密集的石库门房屋。
提篮桥监狱作为一处精美的近代建筑群,1994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佘山天文台
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当年装备了“远东第一”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
2004年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我国时间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又分为“天学交流”、“子午测时”、“远镜沧桑”、“百年老镜”、“天书宝库”等展区,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发展历史,并穿插介绍有关的天文知识。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杨树浦路800杨树浦水厂
始建于公元1881年8月,建成于1883年8月1日正式向外供水的杨树浦水厂隶属于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它位于上海市区东部,杨浦大桥浦西段西侧,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墙面转折交界处为水泥隅石形状,如同一座中古时代的英国城堡,尤其是那些装饰性元素,使这座建筑成了沪上工业厂房中的异数。
20世纪30年代,该水厂不断扩建,占地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远东第一大水厂,现为杨树浦水厂。厂内各类建筑的总面积达1.28万平方米,砖混结构,朝向各异。拥有4条制水生产线,其中包括11座沉淀池,7座64格快滤池,49台进、出水机组 这些建筑现用作厂房核办公楼,保存完好。该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城堡式厂房定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目前该厂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嘉定孔庙坐落在城中法华塔南首,始建于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规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吴中第一之称。解放前,孔庙备受战祸之害。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文管会两次拨款进行修葺,修复旧观。现存建筑虽仅原来的十分之六七,仍不失为目前国内比较完整的孔庙之一,有“吴中第一”之称。
嘉定县第一任知县高衍孙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创建,称文宣王庙。庙左建儒学,额为化成堂。从南宋到元代,规模不大。淳祐元年(1241年)在庙中置孔子塑像,凿泮池,建兴贤坊。四年(1244年)修儒学,改化成堂为明伦堂。咸淳元年(1265年)重建文宣王庙易名大成殿,天历二年(1329年)又移至大成殿东南,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棂星门。
清代孔庙规模已定,各殿宇堂室几度重修,咸丰年间,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东征,战火纷飞,孔庙建筑亦有损坏,同治、光绪年间,陆续修复大成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等。重建门外仰高、兴贤、育才坊、筑魁星阁于汇龙潭畔。1958年嘉定县划归上海市后,经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修缮嘉定孔庙,由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工程师乔舒祺负责修复设计。1959年开工,在明伦堂庭院西侧,东庑后墙建碑廊。1961年11月修复三坊、棂星门、大成门及两旁祠宇、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当湖书院等。1962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孔庙前的汇龙潭、应奎山、奎星亭划入汇龙潭公园。1981年又大修大成殿。现为嘉定县博物馆基本陈列室及办公地址。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西路交界处,这里是明代之前的吴淞江下游故道范围。水闸面积1500平方米,平面呈对称八字形,河水由西北流向东南。水闸东西长约42米,进水口宽32米,出水口宽33米,由闸门、闸墙和底石等几大部分组成。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发掘,可知元代建造水闸的施工顺序:在选定建闸位置、挖出底槽后,打满木桩以加固土体,底石下的木桩空隙之处填嵌碎石并夯实,木桩上架木梁,铺衬石木板,木板一直铺到衬河砖下,木板上铺石板,为底石。再建闸墙、立闸门石柱,闸墙基础为大石块,就建在衬石木板上,其上砌多层石条。闸门石柱夹在石墙之间,背后顶一块大石块。石墙外砌衬河砖并堆垒荒石,荒石外填三合土。志丹苑水闸工程使用木桩有上万根,石材全部为青石,底石上镶嵌的铁锭近400只。 2013年,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6-03-24 16:33:17)
-
(2016-03-23 16:47:30)
-
(2016-03-22 19:01:30)
-
(2016-03-21 18:02:59)
-
(2016-03-20 17:20:55)
-
(2016-03-19 17:05:51)
-
(2016-03-18 16:33:43)
-
(2016-03-17 08:55:58)
-
(2016-03-16 16:27:53)
-
(2016-03-15 1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