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革命文化团体,1909年,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在苏州虎丘张公祠发起成立。南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
作为中国最后一批传统意义上的书生,南社人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主张振起国魂、弘扬国粹,不单单是新闻、教育、戏剧和科学,还包括艺术、文学、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同时他们也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有力推动了近代文化的发展。
鼎盛时,南社社员达千人之多。
政界有陈其美、黄兴、于右任、柳亚子、陈去病、宋教仁、廖仲恺、何香凝等;
文学、艺术界有高旭、吴梅、黄宾虹、沈尹默、曹聚仁、刘半农、范烟桥、鲁迅、包天笑、茅盾、周瘦鹃、欧阳予倩、苏曼殊、李叔同等;
新闻出版界有姚石子、林白水、蔡守、胡朴安、邵飘萍、成舍我等,近200人成为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报刊主笔或主撰。
而这他们之中,精于书画者不在少数,不妨罗列下个中高手........
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中国近代书法家,被誉为“当代草圣” 、“近代书圣”、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是非常有名的书法大家,诸书皆成,以楷书为本,行书草书都有造诣。初名沈实、君默,字中,号秋明、匏瓜、君墨,别号鬼谷子,斋名秋明室、匏瓜庵,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在陕西汉阴。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沈尹默一生为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擅长“二王”书风,为了书法教育不遗余力的推动,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帖学的启蒙者、开派人物。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字,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的书法广采博收,所学由钟鼎北碑,至唐宋元明清诸大家无不涉猎。书风高古,沉稳、健拔,气清味厚,与其国画作品浑然一体,相映成彰。所作行书,任笔自然,看似漫不经心,而又内含骨力。篆书很有特色:喜用半干的焦墨写篆,特别是大篆。运笔较慢,笔画时粗时细,有一种散淡而又古拙的味道,饱含金石气。原名麟,字中孚,一作盅孚,号蜕盦,别号蜕黯、蜕安、蜕闇、退庵、蜕公等,别署昕松庵行者、本无居士等。江苏常熟人,现代学者、书法家。萧蜕幼秉家学,博通经史,民国时有“江南第一书家”之誉。书风敦厚俊挺,四体皆精,尤工篆书,能融大小二篆为一,行楷丰腴厚重,有林下风;精于书理,谓学书必通小学。他一生收过不少弟子,著名书家邓散木、翁闿运、沙曼公皆出自其门下。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幼承庭训,习古文辞、诗赋。碑帖兼融、甭散稚拙,雄浑俊逸。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 马叙伦先生,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一八八五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于浙江杭州。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先生,读《黄节》、《明夷待访录》,进而研《法意》,《民约论》、《天演论》等著作,不为儒学所绳。天资敏捷,精力过人,在校学习时以成绩优异被聘兼任初级班教师。后因、主持正义、为同学鸣不平,被开除学籍。出校后艰苦自学,致力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宏深渊博,无所不精,经友人推荐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艺通报》、主笔等。后又先后至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从此终生从事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直至一九七0年五月四日在北京逝世。原名溥,后改名万岁,号尔疋(雅),别署风丁老人,广东东莞人,因得唐绿绮台琴及今释和尚《经绮台琴歌》手卷,遂颜其室曰“绿绮园”,自署“绿绮台主”。其室名尚有邓斋等。为名儒邓莲裳(蓉镜太史,一代名儒,精小学,富收藏。)第四子,生於江西。幼承家学,八岁学写篆书,兼研小学与篆刻。1905年东渡日本学美术。诗宗龚定盦,并主南社广东分社社务。回国后助潘达微创办同盟会及国内的第一份机关刊物《时事画报》,活跃于艺林,享誉南北,广交国内名家。后回粤,得见黄牧甫(士陵)篆刻,极为钦佩,由是专心治印。有句云:“怀宁印后谁神者,惟有黟山集大成。布白几何入三昧,冲刀旁舞敌千兵。”《沙邨印话》云:“尔雅私淑黟山,得其靓挺之妙,时出新意。”尔雅师黄,所以能“时出新意”者,不专主一家也,其自作“皖黟之间”印,寓意甚明,又复精通文字源流,龟甲虫书、古玺陶文、刀布权版,乃至西夏、藏、梵文字,悉取以入印,自然高古,正其论印诗所谓“上追甲金石,旁及陶瓦砖,三代同风气,印人所以传。”“大巧浑如拙,小学必先通,俗伧不识字,捉刀非英雄。”一九二一年定居香港,以迄逝世,他可以说是香港本土最重要的书画篆刻家。先生于诗词、书画、篆刻无所不精,其中尤以书法、篆刻为世所称道。他的书法早年受包世臣碑学的影响,接近北碑格调,他的篆刻,根源于他深湛的书法和文字学的功底。他早年宗邓石如,继而专事黄牧甫,后博涉古玺汉印。晚年以六朝碑字入印,印章风格清丽恬淡、刚劲隽永。尔雅殁后,岭南黟山派竟成绝响,再无特出者矣。著有《绿绮园诗集》、《邓斋印谱》、《篆刻厄言》、《印媵》、《印学源流及广东印人》行世。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南社四僧之一。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1981年,江苏省南京市文联为她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书展,历时一月盛况不衰,这次书展充分显示了她的艺术水平和风格,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最盛大、历时最长、观众最多的书展之一;1984年调入江苏美术馆,专门从事创作;1997年因病离世,享年95岁;贵阳市翠微阁观有为萧娴作品陈列馆。字晦闻,笔名黄纯熙、佩文、黄史氏、与蒹葭楼主等,清末顺德人,简朝亮弟子。早年与邓实创办《国粹学生报》,以诗文鼓吹反满革命。1908年参与发起南社。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能诗、书。有《蒹葭楼诗钞》、《三山诗存》、《揭蒙老人随笔》等。字季刚,号运甓,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四川成都。黄侃是章太炎门下的大弟子,黄侃对词义系统、字源、语源的研究不遗余力,开创了训诂学研究的新纪元。在经学、哲学、史学等方面,黄侃均有很深的造诣,诚为一代国学大师。著有《三体通论》《声类目》《文心雕龙札记》《尔雅正名评》《日知·校记》等。黄侃虽是学者,但看得出他的书法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出手不凡。黄侃行楷书,如体势纵长,笔力劲健,以传统深厚秀雅多姿见长。行书笔墨瘦劲清逸,结字严谨,笔法熟练,正而不拘。其行楷得力于欧、赵,用功最深。篆书体近李阳冰笔画纤细,规整而结体对称,古拙可爱,以秀逸见长。其隶书多临汉隶,亦吸收隶书大家伊秉绶的笔意,瘦劲古朴,体方笔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