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孙子兵法》

围魏救赵

儒家

孔子

杂谈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用清静无为之道治理国家,用出奇制胜的谋略用兵,以不干扰百姓的方法来治理天下。我凭什么认为是这样的呢?就是根据当今的现状: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众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民的技巧越多,邪恶之事就会层出不穷;法令越繁苛森严,盗贼就越来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而治。民众自然会和谐;我喜欢清静,民众自然会端正,我不无事生非,民众自然会殷实富足,我不贪得无厌,民主自然会淳朴自然。”

人民历来认为,儒家学说是真正有利于国家政治的学问,道家思想则与统治者的心理格格不入。事实上,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是完全可以被政治家们所借鉴的。本章中,老子将“无为”思想引入了政治领域,试图通过“有为”和“无为”的对比来凸显“无为而治”的意义。

老子开篇就提出了“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执政纲领。老子主张统治者应当以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贞正态度治理国家,这与儒家学说有着很多相同点。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并发出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的感慨。而老子则更为彻底地把这种“正”解释为“无为”,“无欲”。在军事领域,他主张出奇制胜。司马迁曾说过:“富者必用奇胜”,《孙子兵法》也强调了“避实而击虚”,“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思想。老子把这看成是遵循“道”的表现,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都说明了这一道理:真正的勇武在于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从古到今,政权的争夺都是靠武力来完成的,而老子却主张“以无事取天下”,这当然不能完全做到,但是,老子提出的“以奇用兵”则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战争带来的祸患。在这方面,“弦高犒师”,“围魏救赵”都是极为经典的战例,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老子的“无为”之道。

老子又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等弊端来做反例,认为天下的混乱来自于统治者的“有为”,统治者越是对人民强加干涉,就越会适得其反。只有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才能使天下百姓得到根本的治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