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传八卦掌桩功
(2015-09-30 08:05:10)
肖海波,生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河北固安县人,所传八卦掌偏重于江湖搏杀功能,基本功是“百炼不如一站”,即站桩。
肖氏八卦掌桩功的锻炼要领为“头上项,神静气清,为先天;胸中空,气沉丹田,为华盖;尾下垂,直伸海底,为鸠尾”。这三块与太极拳的“悬顶”、“含胸”和“尾闾正中”的含义相同。对照一下古代射法对这三个部位的要求“额前临”、“吸胸”和“腰以挺为直”可以看出,这些诀要本意在于改造人体脊柱后天形成的自然弯曲,以求人体后天缺乏运动的方面有所动作,补充了人体习惯动作的功能不全。
四肢的六诀是:两上肢的腕、肘、肩三对关节为“出、入、退”;两下肢的踝、膝、髋三对关节为“地、恳、空”。这六诀是,上肢的上臂和前臂通过腕“出”、肘“入”、肩“退”的用劲对称起来;下肢的股和小腿通过踝下压“地”、膝向上“悬”、髓下陷似“空”的用劲,对称起来。人体四肢六个环节(上臂、前臂、手、股、小腿、足)的动作用劲对称起来,那么,在任何一个或某几个运动环节动作时,就不是孤立、离散和顾此失彼的了。同时,再加上脊柱运动的功能完全,人体在进行拳技动作时,就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表现力量的动作了,它们总是呈现出一种整体系统性的有机的统一样态,并且使习练者逐渐显示出气顺、血和、筋舒、皮健、劲足的练功特征。
我们有时看到好的拳技演练者,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那样的“整”,就是由于这样一种动作的内部关系所决定的。
肖氏八卦掌的极功,不同于气功站极,气功站桩往往要凭练功者的自身体验来验证练功效果,而这种体验因心理因素的作用,又往往是极不可靠的。肖氏八卦掌的桩功,在站桩锻炼过程中的气顺、血和、筋舒、皮牌、劲足都是有一定的外在标志的。
“气顺”首先要“气沉丹田”,从人体胸廓的呼吸形式上看,是胸部平稳、腹部丰满、背部圆撑、腰不过分地下塌。这样的呼吸形式,一方面调整了脊柱习惯形成的弯曲,一方面促进了内脏“内稳态”的机能平衡。
“血和”可以从手、臂部的静脉有无“曲张”现象判断。四肢的动作用力得宜,静脉管回血通畅,脉管隐伏,而肌肉的韧度则是很强的。
“筋舒”是周身肌肉没有局部性的紧张缩短现象。这一点和“气顺”、“血和”又是互相制约的。
“皮腱”不是“皮粗肉厚”,而是肢体与肌肉呈“滑脱”状态,古代称这步功夫为“腾膜”(即肌肉能够承受较大的撕扯力)。
“劲足”的含义不是指人体某处或某些部位做出习惯性的肌肉用力,而是指周身通过“气顺”、“血和”、“筋舒”、“皮腱”的锻炼,即使是在静止性的动作上,周身肌、腱、皮部的韧性都是很强大的。
肖氏八卦掌的桩功,是武技的根基,习者在桩功锻炼过程中,因骨胳有相应的内在活动,从而使骨胳坚实,骨髓丰满,提高抗断、抗弯、抗压的机械性能,并能使肌肉健壮、伸长有韧性,长出“摽骨筋”,改变后天习惯上的片面发展素质。技击上能调动筋骨力量。运用整体力,在刹那间通过某接触点起作用,发出强大的劲力能量。从而达到动静相兼、虚实互换,松紧交替,上下周全,内外相合,刚柔相济。基于此,再进行人体四肢、躯干等各处动作的锻炼,形成一个“整中有分,分不失整”的完整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