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一 七虞 戴和书简 郑侠呈图


《龙文鞭影》卷一  七虞 戴和书简  郑侠呈图


戴和书简  郑侠呈图

Dài Hé shū jiǎn  Zhèng Xiá chéng tú

【人物故事】

《云仙杂记》中记载:戴和每结交到一个亲密的朋友,就把这个人的名字写在简册上,并在先祖的灵位前焚香禀告。写有名字的简册被称为“金兰簿”,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意。

“郑侠呈图”一事和王安石变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郑侠,字介夫,北宋官员。郑侠可以说是王安石的学生,王安石对他十分器重。宋神宗时,宋朝政府开支已经渐渐入不敷出,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担任宰相,开始实施变法,变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王安石着意提拔了自己的学生郑侠,将郑侠视为自己的得力助手。郑侠也感激王安石的知遇之恩,努力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

但是在新法实施过程当中,郑侠渐渐发现了许多弊端,这些弊端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多的苦难和危害。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来简单地说一说“青苗法”,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内容大体是老百姓在每年春播时可以向官府借贷粮谷或者现钱,等到秋收后向官府还贷,利息四分。其用意一是老百姓可以得实惠,因为向官府借的利息比向地主豪强要低;二是官府也可由此获利(利息进了官府而不是地主豪强的手中)。

这本来是一个对百姓和官府双方都有利的措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完全走了样:因为朝廷给各地方政府都压了指标,因此地方政府在放贷过程中,为了完成指标,最穷最需要贷款的人,政府不给贷,因为担心这些人还不上;经济状况还好不需要贷款的,政府强迫给你贷,不想贷都不行,强迫你要掏利息;这下搞得没人满意。更不要说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为了要完成指标,甚至超额完成指标,私自提高利率,额外增加名目繁多的勒索,再加上趁此机会在其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使百姓苦不堪言。把青苗法硬生生办成了政府的高利贷,本来是善政硬是给办成了苛政。王安石变法的其他内容,大体上也都是这样的结局。

作为基层的执行官员,郑侠看到了新法实施过程中带来的种种危害,信念渐渐动摇了,他多次拜见王安石,向王安石直陈新法在各地施行过程中给百姓带来的弊端。但王安石却认为郑侠是夸大其词,是有意放大新法的负面影响。因而对郑侠非常失望,将郑侠贬为开封城门上一个看门的小吏。

到了熙宁六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庄稼颗粒无收,以草木充饥。而各地政府却照样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所贷本息,无数百姓破家鬻子以偿还官钱,饥民离乡逃走,相望于野。郑侠目睹这人间惨剧,心中忧愤不已,画成《流民图》呈给神宗皇帝,要求神宗皇帝立刻停止实施新法,解民于倒悬。郑侠不惜以自己的性命担保,说道:“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流民图》呈上后,史载:“神宗反复览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第二天,神宗下令具废新法,同时下《责躬诏》,求直言。非常巧的是,三日后,天下大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