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的构境
醉月诗苑
建构意境是诗词创作中关系选材、谋篇以及恰当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问题,意境的有无,实在是诗词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建构诗词的意境是我们需要把握的一个知识。
一、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这种方法主要有三种情况:或融情于景,或融景于情,或情景相间。有很多诗词往往由写景入手,先造成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张志和《渔歌子》开头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桂鱼肥。”描绘了一幅恬静和乐的春江风景画,为下文以渔父自况的作者出场,造成一个典型的环境,作者也特意用这个环境寄寓自己要求超脱现实的思想感情。又如王维《山居秋暝》,诗人一开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在这美景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然而就是这样的美景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诗歌最后一句才表明自己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归隐的决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词中最多的是情景交融。晏殊《蝶恋花》中写到:“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秋景色:清晨,烟雾笼罩了栏杆围护着的菊花,兰花叶瓣上的露水未干,莹莹欲滴。景是好景,在我们读来能深深地感受到浓厚的感伤色彩。作者将孤寒凄凉之情融入其中,有情有景,亦情亦景!又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非过秋千去”。描绘的景是一幅红花飞落图,然而却无不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因花而有泪,因泪而问花,花竟不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可谓层深而浑成,人愈伤心,花愈恼人!写情还是写景?情和景交融在一起,把词之境推向更高一层,如此之境,使读者读来也深入其中了!
二、托物寄意,亦物亦人
此种造境之法或以物拟人,或以形传神,借此述怀写志,抒情寄意。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表面是一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词中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亭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冷落凄凉的意境被一点一点渲染出来。写梅花的遭遇,亦是写作者自己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梅花的品格,一任白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调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也是词人清高、自傲、孤芳自赏的体现!骆宾王《在狱咏蝉》也是一首托物寄意的名作,诗中“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又如李商隐的《柳》,也是一首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佳作,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姜夔《暗香》全词咏梅怀人,思今念往,咏梅贯穿全篇,怀人也由头到尾!
三、想象构境,化虚为实
此法借用神话或梦幻来构造意境,以实笔写虚境,化虚为实,托怀寄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天姥山的高大神奇,写的富有神奇色彩。在进入诗歌的主体部分时,作者更是运用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月夜渡湖、著屐登山、山中奇景,这里既有浪漫主义的描绘也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这奇异的境界已经够惊骇的了,而仙山盛会把全诗推入高潮,这也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最后仙境悠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天外飞来之笔“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又如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词目的在于抒写对亡妻的相,作者构建了一个梦中相见之境这样一来。作者无尽的哀思便表达的凄婉、真挚。人鬼相见,显然为虚。但作者通过梦幻构造出相见之境,读来却让人感到真实,更感受到作者多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他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此词借用了往昔的神话传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融入其中。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此处作者借用神话为我们营构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四、借用诗境,变旧为新
此法借鉴前人诗境,或化用、或反用、或引申,由旧诗意境翻出新的意境。王沂孙《如梦令》写到:“妾似春茧抽缕,君似筝弦移柱。无语结同心,满地落花飞絮。归去,归去,遥指乱云遮处”。词中“春茧抽缕”化用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君似筝弦移柱”宋人傅干注《东坡词》云:“筝拄斜列,参差如雁”,李商隐《昨夜》诗:“十三弦拄雁行斜”又“蜡花长邃泪,筝拄镇移心”;“无语结同心,满地落花飞絮”: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贺《苏小小墓》:“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满地落花飞絮”化用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相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遥指乱云遮处”化用欧阳修《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又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前人在以此为题作诗、文章的时候,所写的感情基调几乎都是悲伤、哀怨缠绵的。但是秦观《鹊桥仙》中,作者借鉴前人的诗境,反用其境,而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改以往以此为题材的诗的哀怨缠绵,而是推陈出新,另翻新意,以此来打动人心!
五、借史构境,怀古讽今
咏史怀古词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来构造意境,着类词大都吟咏历史事迹,缅怀古代人物,借以感慨人生,书写怀古伤今之情!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借古喻今。“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通过对孙权,刘裕等历史人物的歌颂,说明作者南归四十三年来,一直不忘金戈铁马、征战疆场的抗金斗争。下片最后三句,作者以战国名将自比,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重用抗金人才的不满。这首词通过怀古,以言时事,赞扬历史人物即是对统治者昏庸无能、苟且偷生的讥讽。吴文英《八声甘州》也是一首咏怀古迹词,篇中通过怀古以抒发兴亡沧桑之感寓有深切的伤时之意。此词是如何构境的呢?词中通过写春秋吴国的兴衰古事抒发心中的感慨。开头以问起句,紧接着以“幻”字引发出有关吴王夫差的遗迹,真幻交错。下片中“问苍天”一句表现了吴王失政的痛惜和无可奈何之情,也寄寓着对时政的深深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开头就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寄寓了深深地怀古之情,接着作者借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熟练借用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的怀抱,但同时也反衬自己事事的不如意。
总之,诗词的构境方法多样灵活,还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思考。掌握诗词的构境对我们不论是创作还是赏析诗词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