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先学理: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道德修养,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是太极开始重获新生,太极拳的魅力重新被人们发现。

今后我们将共同学习太极拳,在太极中感受生命的真谛。

要想学好太极拳,首先就要先明白拳理,明白到底什么是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博大精深的武学中,它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拳、械(刀、剑、枪、杆)、推手、散手、对练等的演习方式以及比较完整的武术理论。其特点是正、稳、松、柔,刚柔相济,蓄发相变,绵绵不断,静如山岳,动若江河……李天骥老师说,太极拳是意识(心)、呼吸(息)、动作(身)三者紧密结合的运动。

进行太极拳运动时要求心静神聚,舒松自然。所有运动过程都包含阴阳对立的统一,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动中求静,不尚拙力;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如环无端,绵绵不断;呼吸根蒂,气沉丹田;专气致柔,纯任自然。”

因此,后人假借太极生两仪的古代哲学观念来形容与解释这种拳法的内蕴,并名之太极拳。

其实太极与太极拳本无关系,二者不能等同。这种拳术的主体是八门五步--搠、捋、挤、按、采、捌、肘、靠八种手法和进、退、顾、盼、中定五种步法、眼法、身法,共同组成拳架招式。运动过程讲究意、气、劲三位一体,亦即意到气便到,气到则劲随之。强调“意在身先”、 “将展未展'、 “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这样一种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紧密结合的武术运动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与中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

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是阴阳合一的思想,是我们的老祖宗千年智慧的结晶,融汇了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精髓,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