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39章)

当长安被叛军铁蹄践踏后,曾经的繁华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血流成河,是白骨森森。就连长安的空气中,也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
“杀人魔头”孙孝哲指挥叛军在长安残酷暴虐,仅在崇仁坊就将包括霍国公主在内的80多个皇室宗亲剖腹挖心!一时间,长安城人人自危,很多官员一听说“孙孝哲”三个字就直接瘫倒在地,长安城上上下下笼罩着极度的恐惧!
和李唐王室被安禄山下令格杀勿论不同,大唐官员还是有保住性命的机会的,条件是主动投降安禄山。
率先投到安禄山麾下,向安禄山俯首称臣的,有曾担任门下侍郎、兵部尚书的陈希烈和原宰相张说的长子张均、次子张洎。
陈希烈精通道学,早年历任秘书少监、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崇玄馆大学士。746年,被李林甫推荐成为宰相,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迁兵部尚书。李林甫在任时,陈希烈依附李林甫,唯唯诺诺,毫无作为。753年,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继任宰相,陈希烈依附杨国忠,参与了杨国忠对李林甫的清算。然而,陈希烈并不受杨国忠待见。754年,杨国忠提拔韦见素为宰相,将陈希烈罢为太子太师,陈希烈为此很是郁闷。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带着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等近臣出逃,陈希烈等很多留在长安的官员,自认不受唐玄宗待见,对大唐的忠心便渐渐冷了下来。再加上孙孝哲对大唐官员疯狂叫嚣:凡是不肯投降的大唐官员,一律斩首示众。这样想着,陈希烈决定主动前往洛阳,向安禄山俯首称臣。
和陈希烈一起向安禄山俯首称臣的,还有原宰相张说的长子张均和次子张洎。其中,张洎还娶了李隆基的女儿宁亲公主,是李隆基的女婿。
张说于731年去世,李林甫于735年入相,张均、张洎长期以来被李林甫压抑,在官场郁郁不得志。张均、张洎和陈希烈交好,本以为李林甫去世后,陈希烈有望接任李林甫的位置,结果却被杨国忠取而代之。不仅如此,杨国忠上任后,为防后患,还让吏部侍郎韦见素取代陈希烈,将陈希烈逐出权力中心。陈希烈和张均、张洎莫不跺脚长叹,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既然陈希烈决定投降安禄山,张均、张洎也决定一起前往洛阳。当张洎前往洛阳投奔安禄山时,李隆基却在前往蜀中的路上惦记着他。
一日,李隆基叹着气对高力士说:“朕走得匆忙,众爱卿不知朕去了哪里。如果他们知道了,不知哪些人会来追随朕?”高力士是个明白人,自然听出了李隆基话里藏不住的失落,在心里斟酌了一番后说:“张均、张洎兄弟世受皇恩,张洎又是驸马,应该很快就会来追寻皇上。”李隆基听了,不置可否。
几天后,刑部侍郎房琯、中书舍人贾至追上了李隆基,李隆基很是高兴。君臣相见,一番寒暄后,李隆基问房琯有没有看到张均、张洎兄弟?房琯面有难色,低头想了想,只好如实相告:“皇上,实不相瞒,微臣离开长安时,刚好路过张家。微臣约张家兄弟和我一起同行,但张家兄弟似乎有些为难,还说准备去城南取马。微臣等不及,便独自来了。”
李隆基怎不明白房琯说的“去城南取马”之意,房琯说的委婉,只是不想让他难堪罢了。
果然,不久就从洛阳传来消息,张家兄弟和陈希烈一起到洛阳投奔安禄山了。听到这个给消息后,李隆基一言不发,整张脸都垮了下来,面色沉重得仿佛可以滴下水来。自己最疼爱的杨玉环自缢了,太子李亨和他公然分兵了,以为信得过的官员投奔安禄山了……什么是众叛亲离的滋味?这就是众叛亲离的滋味!
高力士想到自己在李隆基面前那番振振有词的猜测,也是一脸愧色。一时间,却也说不出能够安慰他的话来,只能陪着皇上一口接一口叹气。
和李隆基在逃难路上独自咽下“众叛亲离”的苦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禄山在洛阳享受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生活。
自从756年正月初一在洛阳登基称帝后,安禄山枕边就从未缺少过绝色女子。平常穿衣走路都会气喘吁吁的他,一旦搂住绝色女子,就会变得像跳胡旋舞般敏捷灵活,且有使不完的力气。日子久了,连安庆绪都看不下去,男人好色无可厚非,但像他阿爷这般对女色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也着实太过了些!
这日,当孙孝哲亲自将梨花带雨的沈珍珠送到安禄山面前时,原本左、右手各搂着一个女子寻欢作乐的安禄山,不由看得呆了,眼中是一团任谁都看的出来的熊熊燃烧的欲火!
孙孝哲知道他这份大礼看来是送到了安禄山的心坎上,忙上前几步,凑到安禄山耳边嘿嘿笑道:“启禀皇上,您猜这个女子是谁?她是李隆基的孙媳妇、李亨的儿媳妇、李豫的王妃沈珍珠呢!”
李隆基的孙媳妇?得知沈珍珠的身份后,安禄山看向沈珍珠的目光中,除了熊熊燃烧的欲火之外,更多了一种复仇般的快感!
当年,他想娶李隆基的妹妹而不得,如今,李隆基的孙媳妇就怯生生地跪在他面前,即将任他玩乐,任他蹂躏,任他逍遥,天下还有比这更爽的事么!(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173篇:为什么会有人给李林甫翻案?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73篇 为什么会有人给李林甫翻案? 和堂妹勾搭上的杨国忠,转过身就撞了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39章:秋后算账

    第339章 秋后算账 宋楷手里,还掌握着更多的线索,有些已经足够作为证据.然而,在这种会议上,宋楷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所以,在执法调查组以为宋楷会提供什么重磅材料的时候,宋楷却只给每人发了一张猪肉打折 ...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