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百病主方——柴胡汤类临证集锦
【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适应证】①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③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
【随症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可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为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因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解表;咳者,是素体肺寒有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方解】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为治伤寒或中风后,表邪循经入里之太阳病变证;其作为少阳病篇主方,更以主治少阳病而著名。故本方为疏表清里、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伤寒来苏集》称之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能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相伍,疏解清透,调和寒热,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当胆气犯胃,胃失和降时,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虚,故又佐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扶正以祛邪,一者益气以御邪内传,若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以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就其主治“太阳病柴胡证”而言,方中重用半斤柴胡,即取《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邪气”之意。其辛凉宣散与黄芩苦寒泄热相配伍,构成了该方疏散表邪、清解郁热的主要部分。
【注意事项】方中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慎用。
【综合评述】小柴胡汤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一直作为临床治疗热性病的常用有效方剂,用治太阳病变证之少阳枢机不利证,亦常用于肝胃失和的内伤杂病。从张仲景应用本方的特点来看,小柴胡汤在太阳病篇是仅次于“伤寒首方桂枝汤”的高频率用方,用以治疗“伤寒五六日中风”后,“必有表,复有里”之“太阳病,柴胡证”,堪称“太阳病第二方”。该方又为少阳病之主方,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言“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现代《方剂学》称之“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故本方实为“太阳”与“少阳”病外感热证的代表方。总结小柴胡汤主治热病的病证特点,既有“往来寒热”“身热恶风”“续得寒热”等表邪寒热之证,又有“心烦喜呕”“呕而发热”“渴”“面目及身黄”等里热证。因此,该方与麻、桂方的重在辛温解表不同,是以辛凉清散、扶正祛邪为大法,外以解表证,内可清郁热,当是治疗“伤于寒而病温”的代表方。
汉代以后,柴胡解热之功得到充分利用,不仅用于伤寒少阳证,而且成为温病时疾的常用药物。《药性论》言柴胡“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日华子本草》言其主“除烦止惊……天行温疾,热狂乏绝”,《仁斋直指方》直言“柴胡泻火”,《雷公炮制药性解》云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由此可见,柴胡不仅可治伤寒发热,用于热病、时疾、时气发热时,疗效亦良。
自宋代以来,小柴胡汤在温病、疟疾、痘疹及丹毒,甚至是瘟疫等恶性传染性、流行性热病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宋代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即记载治小儿出痘吐血,即“用小柴胡汤加生地一剂”。明末清初的温病学派,对小柴胡汤的应用进一步突破了“伤寒”之说,广泛用于温病、瘟疫、疟疾等传染性热病的治疗。如清代名医戴天章在《广瘟疫论》中,即善用小柴胡汤治疗“时疫二日,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耳旁肿”,以及“因时疫之大势已去,而余邪未解者”,并制“小柴胡汤加花粉、知母,或亦加石膏”和“小柴胡汤加莱菔子”等方,用治瘟疫病兼证。温病名家吴鞠通善用小柴胡汤治疗湿温疟疾。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的《疡科心得集》,借鉴《伤寒论》六经论治的观点,以小柴胡汤加味论治丹毒。基于小柴胡汤在热病以及内科诸证中的广泛应用,日本汉方家丹波元坚赞叹曰:“伤寒诸方,唯小柴胡汤为用最多”。
现代临床以小柴胡汤治疗外感性疾病,特别是在治疗传染性、流行性热病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临床有报道以温病理论指导,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原因未明的顽固性发热。分析其主治范围,涵盖了肺胃肝胆等脏腑,包括外感内伤病证,涉及呼吸、消化、免疫、血液等多个系统,但总以迅速传播性、广泛致病性的病毒性疾病为主要适应病症。
1. 呼吸系统
常用于治疗各类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病症,常以发热、咳喘、胸胁胀闷、脉弦等为运用依据。其中,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是本方现代应用之一大特色。如有人研究以小柴胡汤为主,治疗甲型H1N1流感。
2. 消化系统
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肝硬化等病,常以胸胁心下痞满或疼痛、食欲减退、口苦、脉弦为其审证要点。研究结果证实,小柴胡汤对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肝功能、利胆抗炎等作用。
3. 循环系统
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败血症、菌毒血症等疾病,以发热、口苦、心悸心烦、脉弦为审证要点。
4. 免疫系统
有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对维持或改善HI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另有实验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体现出显著的调节免疫功能效应。小柴胡汤除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热病外,亦常用于其他多种病证,如神经官能症、梅尼埃病、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类病证。
1.《伤寒论》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生姜五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
主治:少阳表里未解,热结在里,制此方攻里解表。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2. 《伤寒论》柴胡桂技汤
组成:柴胡四两,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各一两半(切),半夏二合半(洗),甘草一两(炙),大枣六枚(擘)。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少阳合并。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柴胡、龙骨、生姜、人参、茯苓、铅丹、黄芩、牡蛎、桂枝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大枣六枚,大黄二两。
功用:和解镇固,攻补兼施。
主治:妄下后,正气虚耗入里,而复外扰三阳。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史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4. 《伤寒论》柴胡桂技干姜汤
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牡蛎(熬)、甘草(炙)各二两,黄芩三两,瓜蒌根四两。
功用:解表里而复津液。
主治:汗下后,胃虚邪陷,热郁于半表半里,无阳明症状。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 《伤寒论》柴胡加芒硝汤
组成: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甘草(炙)、人参、生姜各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功用:解表除里。
主治:因误服丸药,致少阳、阳明并病,潮热而利。用法: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本文摘自《中医外感热病经典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