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沙龙】“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离我们远去了吗
小区门口,有一对老年夫妇,几乎每天下午都出摊,主要从事修修补补,如修缝纫机,修鞋,修伞,修拉链……来摊前的顾客,陆陆续续,使他们忙个不停。这不起眼的小事,用不了几元钱,立等可取,或约定来取,来者大都踌躇而来,满意而去。
现在生活好了,物品又耐用,修修补补少了许多,但难免有特殊情况。比如皮鞋后跟、衣服拉链头坏了,弃之又可惜,修好就能用。既然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也绝非可有可无。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修修补补的工匠大都是一些老人,很少见有中青年。试想,若干年后,这个行当还存在吗? 范茂允
李谷一成名前主演过一部湖南花鼓戏叫《打铜锣补锅》,章子怡成名作《我的父亲母亲》中有一个补碗的重要情节。如今补锅和补碗这种修补手艺再难见到,因为锅碗瓢盆早已是普通家庭最不值钱的日用品,锅通了、碗碎了,扔了再买新的,没有人会补一补再用。
一女生花3.5万元买了一件香奈儿上衣,洗涤后严重掉色打电话向客服投诉,客服却称他们的产品不考虑洗涤。如此“毁三观”的消费观念显然超越了工薪阶层的想象能力,但大城市一些从事奢侈品专业维修保养的店铺生意火爆,甚至“不差钱”的成龙也经常光顾,说明即便富起来的国人也并没有完全丢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修补行业需要做的是与时俱进、转型升级。
某种修补手艺失传了,不等于“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约传统也一定跟着失传。比如街上修缝纫机的摊子少了,但修手机的铺子却多了;修自行车的摊子少了,修汽车和电动车的铺子却多了。一种行当的存亡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只要需求还在,愿意从事修补行当的匠人就不会消失,“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便不会真的离我们远去。
芜湖媒体凡夫
评天下事
写身边人
看名人景
抒凡夫情
赞 (0)